- 目錄
-
第1篇五年級科學《地球表面的地形》評課稿 第2篇五年級語文《慈母情深》評課稿 第3篇五年級語文《諾貝爾》評課稿 第4篇五年級美術《色彩的世界》評課稿 第5篇五年級下冊《露在外面的面》的評課稿 第6篇五年級表面積的變化評課稿 第7篇五年級語文《狼牙山五壯士》評課稿 第8篇五年級語文《夢想的力量》評課稿 第9篇五年級數學上冊《解決問題策略(列舉)》評課稿 第10篇五年級數學《用含字母式子表示規(guī)律》評課稿 第11篇五年級數學《小數乘小數》評課稿 第12篇五年級語文《釣魚的啟示》評課稿 第13篇五年級美術《指墨畫》評課稿 第14篇五年級科學《運動與摩擦力》評課稿 第15篇五年級科學《熱是怎樣傳遞的》評課稿
第1篇 五年級科學《地球表面的地形》評課稿
五年級科學《地球表面的地形》評課稿
今天,金老師給我們帶來了一堂以學為中心的創(chuàng)新常態(tài)課,給我們的常態(tài)課帶來了視覺和想象的沖擊,令我受益匪淺。
本堂課從學生的視頻觀察中對地形的感性認識到從學生的圖片或照片的直觀認識碰撞出學生對地形的初體驗,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同時暴露出學生的前概念。這是調動學生求知的一個契機。
課堂的第二個環(huán)節(jié)進行了圖片地形的探究,進行了地形之間的碰撞,如“平原和高原”、“山地和丘陵”,這些地形似同而異的特點,引發(fā)了學生的疑惑,調動了學生進一步探究的欲望。這是調動學生求知的另一個契機。
在對地形由遠而近“中國地形圖”、“瑞安地形”、“學校地形”的應用之后,金老師用谷歌地圖讓學生從立體地球上觀察地球表面的地形,帶學生去全球旅行,給孩子們的視覺和想象帶來很大的`沖擊,極大地調動了學生課堂求知的濃厚興趣,并為整個單元的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作用,更為后面地形變化做了很好的空間想象的鋪墊。
課堂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進行了小組陶泥模型的制作,既落實并檢測了本堂課的教學目標,更培養(yǎng)鍛煉了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更讓學生感悟到學以致用的實處,也使得課堂更加輕松、愉悅。
當然,對于這堂課,本人也有一些建議值得與執(zhí)教者金老師商榷:金老師沒有及時抓住以上提到的兩個契機,使得本堂課的前面環(huán)節(jié)比較枯燥,學生沒有求知主動性,老師引導得累,講得過多,體現不出學為中心的主旨;課堂環(huán)節(jié)過多,調動學生更直觀體驗地形,并激發(fā)他們興趣的環(huán)節(jié)置后,時機不對;課堂問題設計不夠系統(tǒng)而有效,導致學生只能跟著老師的思維走,沒有形成自己的獨立思維方式;陶泥材料的選取不得當,浪費了課堂的動手操作時間;板書的設計不夠直觀簡要等。
但縱觀全課,整堂課總體上生動而富有情趣,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只要能根據實際情況,可以根據課的特點去突破,從而去挖掘更多的新鮮的教學方式。
第2篇 五年級語文《慈母情深》評課稿
五年級語文《慈母情深》評課稿
《慈母情深》是梁曉聲的小說《母親》里的一片段,是歌頌母親的美文。講述的是貧窮辛勞的母親不顧同事的勸阻,毫不猶豫地給錢讓“我”買《青年近衛(wèi)軍》的事,表現了母親的慈祥、善良,以及“我”對母親的敬愛。但是離學生的實際有一定距離了,要打動學生,使學生要有效的接受,感染和內化,不是件容易的事。聽了王寶珍老師執(zhí)教的《慈母情深》一課,給我感受最深的是以下幾個方面:
一、王寶珍老師抓住“鼻子一酸”,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找出令人鼻子一酸的語句。
而這些句子,恰是描寫形象,表達生動的語句。當學生找到令他鼻子一酸的句子時,老師又是讓學生反復推敲關鍵詞,在現實與想象之間不斷走進去,邁出來。老師通過引導、啟發(fā),讓學生明白“深”字就藏在“震耳欲聾”的聲音里,藏在七八十臺縫紉機發(fā)出的噪聲震耳欲聾。母親就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工作。
二、娓娓道來,深深地渲染了情感。
王寶珍老師的語言充滿感情,對整個課堂起渲染的作用。始終有一種感動在空氣中汩汩流淌。王老師的語言機智,充滿了鼓勵很能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與學生一起入情入境,以情生情,以情促知。王老師的文學語言功底深厚,用貼切的語言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使用的語言表達方式非常豐富,坐在她的課堂里是一種幸福的心靈體驗過程,很佩服王寶珍老師深厚的個人素養(yǎng)與扎實的文學功底。
三、深入咀嚼,不斷地豐滿人物形象。
課堂上王寶珍老師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進行學習,如人物描寫中“瘦弱、龜裂”等,讓學生通過對表現慈母情深的重點句進行討論、想象、交流,體會母親掙錢的艱難,使學生自主參與學習,學生在研討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在切磋中激發(fā)出創(chuàng)新的靈感,在交流中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在咀嚼中使母親的形象更加豐滿,感悟慈母情深。不僅引導學生感受了人物形象,還滲透了寫作方法,很好地達成了教學目標。
這是聽了這節(jié)課我感受最深的地方,有一點小小的建議就是,《慈母情深》這篇課文情真意切,很適合感情朗讀。在這堂課的教學中,若能以“讀”為突破口,將“讀”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始終,在引導學生初步感受母親的疲憊和艱辛后,進行感情朗讀;在學生理解了體現母親辛勞的其他句子后,再練習朗讀,讓學生抓住字眼、詞眼深刻地體會母親的情是深沉的、深厚的、深刻的,課堂教學效果會更好。值得探討的是如何讓學生也走進文本。整堂課中,老師是很投入,朗讀很到位,感觸很深,可學生還是停留在表面,沒有真正感悟到“慈母情深”深在何處!
第3篇 五年級語文《諾貝爾》評課稿
五年級語文《諾貝爾》評課稿
我們聽了許**老師《諾貝爾》第二課時教學,就我個人的想法和大家做一交流。
1、“三步導學,生本課堂”這樣的課型模式,教學思路清晰,學生主體地位明確。我想:過去我們大多數老師上課都是根據教案按部就班的逐段分析,一味的“講深、講透、講全”,殊不知這樣繁瑣的分析不利于學生主體地位作用的發(fā)揮,學生學習興趣較弱。而在“三步導學,生本課堂”上,教學思路清晰,學生主體地位明確。大家回顧,剛才許老師從導入開始便抓住統(tǒng)領全文的一句話“為了發(fā)明炸藥,諾貝爾投入了他整個生命”,直奔文中的重點部分3到9自然段的學習,即任務一“聚焦實驗,感悟精神”的學習,緊跟著方法策略是“默讀3到9自然段,畫出最能震撼你心靈的語句,寫下自己的理解、體會、感受,而后小組內交流”大家看,目標任務明確而集中,方法策略得當而有效,一條主線貫穿全文的學習,簡約而不簡單,這都是許老師深鉆教材,細讀文本的結果。
在小組匯報交流中,在小組長的主持下,“請大家聚焦某段某句”“我來讀”“我來交流”交流完后組內補充,再請全班同學補充,教師適時點撥、引導、總結,就某一句充分交流的基礎上“我們小組再來讀”以往這些語言都出自老師的口,而如今已變成學生的課堂語言。這樣,開放的教學氛圍中,學生認真傾聽,積極發(fā)言,交流熱情高漲,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
我們還看到在重點段重點句的交流中,學生能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對比談感受,抓人物動作、語言、神態(tài)來談,抓環(huán)境描寫來談,抓數字談,甚至有的同學不放過一個標點,(比如“,”“!”的體會)重要的地方做筆記等,學生能抓不同的點運用不同的方法談感受,這些方法的習得,都源于老師平時的悉心指導和扎實訓練。
所以,學生今天大膽自信的表現自己,發(fā)言精彩紛呈,與我們老師許多節(jié)課的引導是分不開的。許老師的課給我們的啟示:我們要轉變教學理念,從關注“教師要講什么”到關注“學生學到了什么”上來。
2、以讀為主,讀中感悟是高年級閱讀教學的策略,也是本節(jié)課第二大亮點。許老師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放手讓學生讀書,有默讀,自由讀,小組匯報讀,齊讀等,讀后談感受,交流感受后再讀,讀的形式多樣,讀的目標明確,讀的層層深入,在“任務一”交流中,時刻回讀中心句。如:在聚焦8、9自然段,震撼心靈的句子后,及時引導小結:“這是一次————實驗”。既培養(yǎng)了學生感悟表達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積累概括能力。然后再完整的讀這部分內容。反復的朗讀,不斷的感悟中,升華了對中心詞“整個生命”的理解,在諾貝爾遺囑和名言補充中,諾貝爾“熱愛科學,無私奉獻”的崇高形象已矗立在學生心中,預期目標自然而然完成。
3、讀寫結合在課堂上的落實。
讀寫結合既是傳統(tǒng)教學的寶貴經驗,也是當前課改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提到寫這一表達訓練,我們好多老師認為就是將重點寫具體詳細,其實讓學生簡練的寫感受,寫批注,將全文言簡意賅的`表達清楚,也是小學階段表達訓練的重要內容。
本節(jié)課,許老師很好地抓住了課后練習“學寫人物傳記”這一訓練點,將讀與寫落到了實處。如何將一片長長的記敘文改寫成100字小傳呢?這及依賴于學生平時的閱讀積累,內化吸收、表達實踐,更需要老師精心設計、點撥、引導。
所以,許老師從課的開始,就讓學生回顧:你對諾貝爾有哪些全面的了解?隨著學生的回答,老師歸納板書,為“寫”的順利完成做了鋪墊,在學完重點部分后,學生正沉浸在對諾貝爾的敬仰之中,老師及時提出:“讓我們永遠記住這位偉人,為他寫小傳?!辈⑻釂枺骸笆裁词切??怎么寫?”根據板書提示,引導圍繞“國籍、身份、生卒年月、成就、貢獻”來寫,這樣有情境的創(chuàng)設,有方法的提供,有前面閱讀的積累,老師找準了合適的寫的時機,學生很快在課堂上完成了練筆,我覺得這才是真正的讀寫結合的語文課堂。
當然,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如果老師評價點撥語言再豐富些,靈動些,再富有激情些,學習效果是不是會更好?我們剛開始嘗試小組合作,學生積極性很高,但活動怎樣再有序些呢?這些有待我們思考、改進。
第4篇 五年級美術《色彩的世界》評課稿
五年級美術《色彩的世界》評課稿
謝老師這節(jié)《色彩的世界》真是讓人耳目一新,主要表現在這樣幾個方面,作業(yè)表現方式、謝老師從容的教態(tài),以及精彩的課堂教學語言,下面談談自己對本節(jié)課的一些體會。
1、 作業(yè)表現形式獨特,有創(chuàng)新。
本學期出去觀看了幾節(jié)美術課,發(fā)現現在的美術作業(yè)方式真是多種多樣,同樣的課例,可以采取多種多樣的.作業(yè)方式,不過這些作業(yè)方式的表現,都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同時,我也不得不佩服這些上課老師的用心?!渡实氖澜纭愤@是一節(jié)“造型·表現”課,我在上這節(jié)課的時候,想到的只是用水粉來表現,而謝老師卻能想到用方塊的彩紙進行拼貼,拼貼出類似色和對比色。這真是一種創(chuàng)新,這樣的作業(yè)既簡單又有效。如果用水粉表現非常費時,操作有難度。本節(jié)課的重點不是掌握水粉的用色用筆,而是了解色彩的知識,因此這樣的作業(yè)方式并不影響學生的知識掌握。
2、 作業(yè)要求明確,評價有標準
對于學生的作業(yè)要求非常明確,不會讓學生無從下手。出示一組圖片,讓學生根據圖片用色塊來拼擺,非常簡單。在評價的環(huán)節(jié),往往是我們忽略的環(huán)節(jié),而謝老師不僅讓學生參與評價,而且給出了評價標準,讓評價有針對性。
3、 教態(tài)從容,課堂教學語言精簡準確
謝老師的教態(tài)端莊,從容,整堂課一直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面帶微笑的對學生說話。感覺特別親切。對學生的引導語和評價語都是恰到好處,課堂語言簡潔有效。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先認識色輪,再是欣賞圖片,哪幅是類似色,哪幅師對比色。接著將這些知識聯(lián)系到生活實際中,找一找你穿的衣服是什么色調?欣賞畫家的作品,找一找色調。
本節(jié)課我也有自己的一點點的想法,這樣的作業(yè)要求對五年級的學生來說難度是不是太低了?
第5篇 五年級下冊《露在外面的面》的評課稿
五年級下冊《露在外面的面》的評課稿
聽完《露在外面的面》這節(jié)課,我學到了很多,下面就自己的體會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談個人的一些看法:
首先是史老師講課有條不紊。課上史老師對知識的敘述嚴謹、規(guī)范,教學語言要干凈利索,既抓住了重點,又做到了簡捷概括,有的放矢。其沉著冷靜、有條不紊的教態(tài)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其次是史老師注重培養(yǎng)學生學會傾聽,傾聽能激發(fā)師生的靈感,博采眾長,彌補自己的不足,整節(jié)課上,能看到學生能細心聽完老師的講解,耐心的聽別人把話講完,虛心的接受并修整自己的觀點,用心的聽從別人的`意見,有選擇的接受,這種習慣的培養(yǎng)是教師平時日積月累的結果。
再次,史老師在教學中,注重設計有挑戰(zhàn)的問題,使學生緊緊圍繞老師這個組織者、指導者,思考、合作、交流、質疑,教師注重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間,提供多種方法發(fā)展思維,提高學習的有效性。另外,師生間的互動形式親切、自然,在和諧的、愉悅的氛圍中學習知識,解決問題。
第6篇 五年級表面積的變化評課稿
五年級表面積的變化評課稿
上周,我們有幸聆聽了x老師執(zhí)教《表面積的變化》。這節(jié)實踐活動課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并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計算的基礎上展開教學的。主要是研究幾個相同的正方體(或長方體)拼起來得到的形體與原來幾個正方體(或長方體)表面積之和的關系,引導學生發(fā)現并理解其中的變化規(guī)律,并讓學生應用發(fā)現的規(guī)律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整個課堂教學體現了理念新、方法活、基礎實等特點,學生學得積極主動,知識的獲得與情感的體驗同步進行,達到了有效上課的標準。教者精心設計了教學流程,教學過程脈絡清晰,層次分明。教學目標明確具體,整個教學活動是開放的,但不是放開的。學生始終是主體,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整節(jié)課上x老師扎實的教學功底,親切自然的教態(tài),敏銳的思維,使整個課堂成了生生交流,師生互動的平臺,充分展示了她個人獨特的教學風采,也讓我們真正感受到數學課堂教學的神奇奧秘與無窮魅力。聽了《表面積的變化》的這課,使我有了一次學習的機會,我就教學活動設計的有效性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1、注重學生的探究活動。數學的學習過程不是讓學生被動地吸取教材和教師給出的.現成結論,而是由學生親自參與的、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課堂上,x老師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主動探究為主,讓學生敢想、敢說,從而主動去獲取知識。這節(jié)課從形式上吸引了學生,從學生的內心深處調動他們對學習的需求性,在正確處理活動與發(fā)展的關系,很好的體現了“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這個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讓學生在活動中對話,在活動中互動,在活動中體驗,在活動中自主建構,實現自身的主動發(fā)展。而且使學生能在活動中學習數學、感受數學,加深對數學的理解和掌握,對數學產生興趣,產生情感。
2、活動與數學教學要求的關系。這節(jié)課的活動設計從發(fā)展學生思維,從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角度來說,是非常到位的。
3、教學活動面向全體。在組織數學活動時,首先關注了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比較均等的參與機會。其次在活動設計上,為學有余力的學生留下思維、創(chuàng)造的空間,讓他們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知識基礎和認識水平去建構屬于自己的認知結構,并得到發(fā)展
第7篇 五年級語文《狼牙山五壯士》評課稿
五年級語文《狼牙山五壯士》評課稿
五年級語文《狼牙山五壯士》評課稿1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你們好!
今天聽了陳利玉老師執(zhí)教的《狼牙山五壯士》這一課,整節(jié)課教者都落實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堂開放而有活力。具體表現如下:
一、學法遷移,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有助于培養(yǎng)合作意識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課堂中,陳老師充分調動學生的合作學習精神。如學習完“頂峰殲敵”這一部分,老師了解到學生已經掌握了學習方法,因而把學法遷移到第五段。讓學生運用學法自由組合學習小組,經過小組討論,最后由學生匯報學習結果。整個過程都是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這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自主性,而且增強了創(chuàng)新的意識和團結協(xié)助的精神。
二、情境營造,激發(fā)興趣
語文教學中的情境營造不僅在于提供刺激物,增強氣氛,還在于語文學習需要熏陶感染。這一節(jié)課就體現了信息技術全程營造情景的特色。教者在教學一開始,就利用課件,通過放映錄象,把學生帶進硝煙彌漫的戰(zhàn)場上,誘發(fā)學生追蹤故事情節(jié),調動學習興趣。
三、自讀自悟,自主學習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景,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這方面陳在課堂中也處理得很好。例如:在學習“頂峰殲敵”這部分時,教者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首先讓學生初讀課文,想象畫面整體感知,再用成語概括五壯士的光輝形象,然后自由讀文,找出最讓自己感動的語句去品讀體味。其中一個教學片段是這樣的:
生:我喜歡的句子是:“班長馬寶玉受傷了,子彈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還剩下一顆手榴彈。他剛要擰開蓋子,馬寶玉搶前一步奪過手榴彈插在腰間。他猛地舉起一塊磨盤大的石頭,大聲喊道:“同志們,用石頭砸!”
師:追問你為什么選這句讀?你朗讀的成功經驗如何?
最后,讓學生歸納學習方法,有感情朗讀。通過讀學生把心中的疑問提出來:為什么馬寶玉要奪過他的手榴彈?為什么要用石頭砸?……還有一個環(huán)節(jié)是讓學生自選一個鏡頭配上動作邊讀邊演。整段的教學教師沒有做任何繁瑣的`分析,這種開放靈活的形式給了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空間,課堂上充滿生動和樂趣。
四、以情促讀,讀中感悟,加強讀書方法指導
語文新課標注重了讀中理解、讀中體會、讀中感悟,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陳老師這節(jié)課不但注意指導學生朗讀,還教給學生“初讀想象畫面-----品讀體會感情”這一讀書方法,體現了新課標“以人為本,著眼未來”的精神。如在指導學生朗讀“這是英雄的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聲音,這聲音驚天動地,氣壯山河?!边@一句時,陳老師注重了學生自讀自悟,擯棄另外傳統(tǒng)了解析方法,通過品讀,讓學生體會出這是億萬中國人民的共同心聲。
在指導學生讀好課文上,陳老師更是下了功夫,如在指導朗讀“頓時,石頭像雹子一樣,帶著五位壯士的決心,帶著中國人民的仇恨,向敵人砸去?!边@句時,陳老師注意把學生調入情景中,一邊播放錄象一邊說:同學們,你們瞧,無惡不作的敵人正爬上來,現在你就是五壯士,面對著這樣的情景,你該怎么讀?這樣一點撥,學生的內心就能與當時的情景相通,讀的勁頭更高了,真正從讀中領悟感情。
五、積累遷移,將規(guī)范語言內化為學生的語言
小學語文改革方向“讀得進、記得住、用得出”。陳老師這一節(jié)課在最后安排了背誦第五段,至于怎樣背才能記得牢:一是抓住重點詞、二是通過想象畫面。這體現了注重學生的積累,讓學生記得住。讓學生用成語概括五壯士的英雄形象,還安排了學生對五壯士說心里話這一環(huán)節(jié),無疑是注重學生的口頭表達,注重了學生的表達遷移。教語文實際上就是讓學生能動地把課文的規(guī)范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過程。學生內化語言的過程就要靠讀悟積累的。
六、作業(yè)的布置也十分靈活
學完了這篇課文,陳老師讓學生給自己布置作業(yè),這也是自主學習的一個體現。不但給學生留一個學習的空間,更有利于不同程度的學生的發(fā)展與提高。如果能將這項工作扎扎實實地落實在課堂教學中,對提高中下生的發(fā)展更有幫助。
綜合這節(jié)課的情況,本人還提出幾點建議:
1、這節(jié)課讀的形式比夠多,但讀的分量和深度還不夠。如品讀第四段時,讓學生更深入地體會五壯士的形象,應抓住關鍵句子“石頭像雹子一樣帶著五位壯士的決心,帶著中國人民的仇恨向敵人砸去”和班長馬寶玉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描寫的句子讓學生反復去品讀,通過品讀去體會情感。這樣扎實抓好這個段落的導,再過度到第五段的放,就自然得多了。
2、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這個環(huán)節(jié)還不夠扎實。如讀完一個部分可否讓學生說說這個部分的主要意思,尤其是中下生有機會給他們多點學習的機會,檢查他們課堂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不是比課后補課更好嗎。
3、討論是否要抓扎實,應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去討論有關的內容,這樣收到的效果也許會更大。(我的評課到此結束,評得不合理的地方希望多多指教。謝謝大家?。?/p>
五年級語文《狼牙山五壯士》評課稿2
第二節(jié),柯老師的《狼牙山五壯士》也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1、柯老師上課充滿激情,感染學生熱情參與,課堂上師生互動非常好,氣氛濃厚。
2、注重閱讀方法的指導。如:把每段話(每件事)概括成一個短語,再根據短語,用通順的話連起來說主要內容,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表達能力。還有,不僅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寫什么,還引導學生領悟怎么寫?(如抓住英雄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表現英雄的形象)即表達方法。
看法:對課題質疑——為什么不叫“五戰(zhàn)士”,而叫“五壯士”后,接下來的品讀感悟壯舉環(huán)節(jié),如能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深入挖掘,通過換詞比較,角色換位體驗,想象揣摩人物心理活動等感受壯舉,再及時回扣課題,學生自然豁然開朗。這樣的教學肯定更有深度,更有效果。
總之,這兩節(jié)課都上得非常扎實有效,上得很成功,值得我們學習。
第8篇 五年級語文《夢想的力量》評課稿
五年級語文《夢想的力量》評課稿
《夢想的力量》評課稿
昨天聽了郭老師的課,讓人感覺清新、舒服?!秹粝氲牧α俊肥且黄宰x課文,郭老師的教學使這篇課文略而不浮,略而不淺,我覺得這節(jié)課以下幾點值得學習:
1.郭老師對文本獨特的解讀。郭老師通過三塊進行教學:
(1)、夢想的力量可以激勵自己。
(2)、夢想的力量可以感動他人。
(3)、夢想的力量給別人帶來了快樂和幸福。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提升,這夢想的源泉是愛,夢想的力量就是愛的力量。
郭老師先以“瑞恩的夢想是什么?”“瑞恩是怎樣一步步實現自己的夢想的?”這兩個問題來梳理課文,然后緊緊圍繞“從課文的哪些地方你感受到了夢想的力量的無比巨大?”這個問題來研讀課文,教學主線清晰,教學中既重視對全文的概覽,又能抓住重點段落進行精讀感悟。
2.略讀課文教學的核心價值取向是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通過快速瀏覽提取信息,畫一畫相關的語句,寫寫批注感受,學生需要的培養(yǎng)的略讀能力與習慣在課堂上得到了落實。
3.閱讀和寫作的兼容。郭老師把瑞恩為實現夢想而做出努力的段落作為重點來讀,引導學生關注第六自然段的省略號:“會讀書的孩子讀省略號讀到的不僅僅是六個點,而是一幅幅畫面?!蓖ㄟ^句式“當(誰)(干什么)的時候,瑞恩卻在(干什么)”進行語言訓練,并且滲透詳略得當的寫法。
4.與課文相關的資料與圖片的呈現,為學生的品讀感悟提供了幫助。比如非洲安格魯地區(qū)缺水的情況;25元支票的來歷;有了井之后,給安格魯地區(qū)帶來的變化;瑞恩的井基金會的運行情況。這些資料的運用更好地提升了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形成與文本精神上更大的共鳴。
這真的是一堂很流暢的課。
第9篇 五年級數學上冊《解決問題策略(列舉)》評課稿
五年級數學上冊《解決問題策略(列舉)》評課稿1
一、優(yōu)點:
1、整個教學過程清晰完整,符合解決問題課型特征。
從現實情境出發(fā),讓學生思考如何用22根圍一個長方形,引出按一定的順序進行思考嘗試,即有序列舉,再探究這樣列舉的好處,即不遺漏不重復。然后比較得出長與寬最接近時面積最大,解決問題。最后引導學生進行回顧與反思,并聯(lián)系以前學過用過的列舉方法,更進一步深化了這一策略。
這里學生經歷了理解題意、尋找方法、發(fā)現策略、反思策略、運用策略的過程,較好地體現了解決問題課型的流程與特征。
2、課件、板書清晰有效,較好地發(fā)揮了輔助作用。
本課的課件制作較為精細,充分發(fā)揮ppt的優(yōu)點,特別是幾種不同長寬的長方形呈現,讓學生清楚的看出面積與長與寬的直觀關系,降低理解地難度。板書設計也較為合理,該寫的寫(那張表格、有序不遺漏不重復等關鍵詞),該省的省,體現了讓重難點留在最重要的位置的宗旨。
3、教師語言相對精練,問題設計較為合理。
本課中教師的話雖不少,但不算羅嗦,比如說:22根是它的什么?列舉時一般要從小的數開始。有序的列舉有什么好處?周長相等的情況下……為什么到16:20就停了?理解“每兩天”的意思等等。當然也有時學生可以說的,老師可能急了點,把學生的話講了。
二、建議:
1、充分理解教材調整的意圖,為何將原來的18根改為22根?為何將原來列舉結束后再問的“怎樣圍最大”直接放在題目中出示?22根相對于18根,可能會讓學生更容易想到從1想起,因為11=10+1。而將問題早揭示,更體現策略的價值,我們?yōu)槭裁匆灰涣信e?是為了解決問題,正是因為有序列舉后,使得長寬與面積的關系更清楚,更利于尋找規(guī)律。
2、回顧與反思還可進一步。除了要回顧解決問題的過程,反思一一列舉策略的好處,還應引導學生思考,什么情況下使用該種策略?
3、最后一題還可以進行挖掘。我們可以用一一列舉的方法找出答案,在列舉的過程中也應優(yōu)化,既可寫中文,也可用字母或其他符號表示,更可體現策略的優(yōu)越性。同時也培養(yǎng)了符號意識,讓學生理解,在以后解決其他問題進行列舉時也可采用符號化的方法。
總體而言,在一個基礎不是很好的班級執(zhí)教這樣頗具思考性的內容,達成令人滿意的效果,可以看出教師課前課中的投入。
五年級數學上冊《解決問題策略(列舉)》評課稿2
今天上午聽了校級研究課盧老師的執(zhí)教的《解決問題的策略——列舉》感觸很深。
無論是盧老師精心的教學設計,巧妙的課堂構思,還是學生的積極配合,踴躍發(fā)言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下午的集體備課中,很多老師都提到了盧老師類似的優(yōu)點,這里不再多說,只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聽完這堂課后的一些困惑和想法。
1、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讓學生理解一一列舉的方法,并能主動運用這種方法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首先,我認為讓學生明白為什么我們要用一一列舉的策略來解決問題是最重要的。教學中,教師所呈現給學生的幾道例題:如用18跟柵欄圍長方形,有幾種圍法?訂閱3種書籍的`不同訂法……都需要首先讓孩子明白為什么我們要選擇一一列舉的策略,選擇其他方法容易出現什么問題?這一點盧老師做的比較到位,她通過展示了幾位同學的作業(yè)情況,讓孩子自己發(fā)現問題,有的答案重復了,有的答案遺漏了,為了防止類似的情況發(fā)生,接著盧老師順其自然的提到了一一列舉法,讓孩子在遇到問題和困擾后接受起來比較容易些。
2、本課的第二個重點是教孩子如何使用一一列舉法?使用一一列舉法書上主要是列表法。這種方法雖然可以但不實用。一、上課時孩子沒有時間去畫表格。二、這種方法相對來說不是最方便和最容易讓孩子接受的。在教學例2時,訂閱3種書籍有幾種方法呢?盧老師讓孩子放手自己去解決。結果讓人驚喜,大部分孩子解決起來毫無困難,甚至還有相當一部分孩子已經想到了用字母或者數字來代替書籍的名字來列舉。這種方式簡潔明了,通俗易懂,最重要的是孩子自己動腦思考的結果,不得不讓在場聽課的老師為之驚嘆。看來放手讓孩子去做,有時確實能夠獲得意外的驚喜。聽到這里,我不禁要問,既然孩子最易接受用符號來列舉的方法,那書上介紹的列表法是否可以不講或者略講呢?
3、例3是道關于投鏢的問題。標靶上有3種情況,10環(huán),8環(huán)和6環(huán)。投2次得到的總環(huán)數會有幾種情況?在這里,盧老師和學生一起探討了4種情況:一、兩次投中的環(huán)數相同。二、兩次投中的環(huán)數不同。三、一次投中一次未投中。四、兩次都未投中。我個人認為分為四類不太恰當,應該分成三類較清楚,第一種和第二種情況完全可以合二為一,其實說的就是兩次都投中的情況,只不過在這個前提下再細分為兩類而已。這樣分類講起來可能才更加清楚點。
4、投標的結果出現了重復。如8+8=16,10+6=16,這兩種情況盡管答案相同,但表示的意思是不一樣的,教師在講解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講清楚。為了防止學生的答案寫的不清楚,在答時也應建議學生將所有的答案有序排列,這樣才能做到不重復,不遺漏。
以上是我聽完課后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希望能夠與大家分享,還望批評指正,共同學習!
第10篇 五年級數學《用含字母式子表示規(guī)律》評課稿
五年級數學《用含字母式子表示規(guī)律》評課稿
孫老師的這節(jié)課是在學生學習了用字母表示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用字母表示數的一個難點,著重考察學生的觀察和總結歸納能力。聽了孫老師的這節(jié)課我感受很深,從中我學到非常多的東西??偟膩碚f,有以下幾個亮點:
一、因為這節(jié)課的內容較前面的學習有點難度,孫老師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先讓學生對前面學過的用字母表示數的知識加以復習鞏固,為后面學習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規(guī)律做鋪墊。
二、導入用到的是在前面已經提到過的青蛙,學生基于前面對這個兒歌的`認識,很自然和快速的進入到了新課的教學中,為后面的練習留出了充分的時間。
三、孫老師注重發(fā)動組長的力量,在小組交流討論時,對于學生給出的答案交由組長檢查,這樣就節(jié)省老師一一檢查的時間,而且在班里也形成的互幫互助的好風氣。
四、孫老師整節(jié)課重難點很鮮明,就是找出變化的量和不變的量,用字母表示變化的量,用數字表示不變的量,最后寫出式子。教學時,老師時刻引導學生按著這樣的步驟有條不紊的進行,難點的點撥更是細致到位,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字母和數字分別表示的含義。
五、孫老師注重學生書寫習慣的培養(yǎng)。1.在同學寫完式子算出結果后,提醒學生寫上單位。2.在用青蛙兒歌導入后,用字母n表示青蛙的數量,老師馬上提問學生這個n能表示任意的數碼?從而提醒學生要注重聯(lián)系實際,字母不一定能表示所有的數,像這里青蛙的數量n只能是整數。3.提醒學生在進行計算時,應先先出公式再進行代入。這樣就避免了學生因為書寫的習慣問題失分。
六、孫老師設計的題目數量較多,可以讓學生充分的練習,而且題的難度由淺入深、由具體的數字找規(guī)律到抽象的圖形找規(guī)律。很好的遵循了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
建議:
1.我認為學生的計算一直是一個比較薄弱的環(huán)節(jié)。所以,在進行計算15.4*6=92.4時教師應稍加板書提醒學生計算時注意問題。
2.六邊形圖形規(guī)律的講解有點倉促,感覺大部分學生還沒有真正的懂得,而且在講解時教師應在黑板上畫出每個圖形去掉最左邊那根火柴后的圖形,讓學生一目了然,便于學生總結規(guī)律。
第11篇 五年級數學《小數乘小數》評課稿
五年級數學《小數乘小數》評課稿范文
11月12日很有興參加了工會“新教材同題賽課”活動,一天聽了5節(jié)相同主題的課,坐在凳子上從上午8點半開始到下午3點半,都能把屁股坐痛了,上課累,聽課也挺累的。五節(jié)課的主題都是“小數乘小數”,但五節(jié)課呈現給我的總體印象還是各不相同,有的課委婉細膩,有的課氣勢龐大,有的課平和充實,就象烹飪用一種原料卻燒出了不同菜系的不同風味,值得我們品味值得我們學習。
《小數乘小數》的教學基礎無非是四年級中因數的變化引起積變化的規(guī)律和五年級小數乘整數的知識,我們的老師都以這兩點為突破口,教學細節(jié)存同求異各有方法,可以看出五位老師都是對教材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的。五節(jié)課的基本思路大同小異常,都是緊緊依托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討論交流,在不斷產生疑問中,自然而又流暢的進行新知識的學習,基本環(huán)節(jié)大致都分為:
1、創(chuàng)設一定的生活情境,引出可探索的“數學問題”?!吧罴唇逃?,數學的知識只有來源于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那么學生的學習才有可能是積極的主動的。五節(jié)課,五位老師分別通過新校園教室面積的計算、籃板面積的計算、房屋面積的計算,從小數乘整數的式子引出小數乘小數的計算式子。學生認識到這樣的計算確實是一種需要,從學生個體的內心產生急于需要弄明白怎樣計算的沖動,而自然過度到小數乘小數的教學中。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產生興趣,為進一步學習探究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心理準備條件。
2、嘗試計算、自主探索,主動獲得小數乘小數的算理。這一環(huán)節(jié)大致都是讓學生估算,掌握估算的技巧,然后聯(lián)系原由的學習經驗學生獨立嘗試小數乘小數的計算,然后重點都放在對小數乘小數的算理的理解上,都做到了不僅讓學生學會怎么計算,更讓學生理解為什么要這么計算。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五位老師的組織形式是多樣的,有個人獨立自學嘗試,有同桌交流相互探討,有大組合作動手實踐的。學生的思維在這段教學中得到了鍛煉與發(fā)展。
3、運用計算法則,實踐聯(lián)系解決問題。數學來源于生活,必然又回歸于生活并高于生活。五位老師在學生初步掌握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法則與算理的基礎讓,應用生活化的練習讓學生的知識得到系統(tǒng)的整理與鞏固,并不斷拓展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我是最后一個評課的,前面評課的老師比較全面的對課進行了評價,我只有幾點思考和大家一起共免:
1、關于估算。
估算的方法比較多樣,根據不同的算式,正確的答案可以在估算結果的左右,也可以在兩個估算結果的中間,只要學生能說出估算的方法,那么這樣的估算都是有效的。而有的老師在課中的估算只涉及到一種,似乎有所缺陷。
估算放在哪里?本節(jié)課許多老師都是把估算作為教學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這個環(huán)節(jié)可以放在哪?算式初始,可以根據算式進行估算,大致把精確的結果框定一個范圍,也可以放在得出正確結果以后,對這個結果用估算的方法進行檢驗。所以有的老師即使上課中開始把估算這一環(huán)節(jié)遺忘了,也大可不必把那估算的環(huán)節(jié)生硬的插入教學過程中,讓其他老師都知道你是把教學環(huán)節(jié)給忘了,你現在是在補教學環(huán)節(jié)。忘了就忘了,可以在得出計算結果后補啊,用估算來檢驗,這樣補的環(huán)節(jié)自然也能很好的.完成估算教學。
而且估算是學生的一種內在本領,不是在新課的時候當環(huán)節(jié)交了就好了,當學生在練習鞏固中出現錯誤時,也可以用估算迅速的判斷結果的對錯。要讓學生把估算內化為自己的本領,自然而然的應用于自己的計算中。這點任陽的王芳老師做的比較好,她在鞏固練習中最后安排了一組判斷題:(1)1.25*3.2=4……( );(2)8.05*1.2=4……( ),這組判斷第一個需要學生去計算的,第二個計算不如去估算。讓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提高,也讓學生明白估算真的很有價值。
2、教師的語言。
教師的語言體現的教師的情緒,而教師的情緒更是學生情緒的晴雨表,對帶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效率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很容易但到,何小吳津老師的課學生的情緒是飽滿的,上課是積極的,學生的回答發(fā)言既探究活動是活躍的,這和該老師的語言調動是分不開的。作為借班上課,課前的談話還是比較重要的,要讓課前談話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能為課的開展做好鋪墊。同時教師的語言要科學簡潔。最起碼做到不羅嗦,教師說的少,目的是讓學生學生的表達更充分更自由。同樣是小數末尾“0”的處理,有的老師說“可以把小數末尾的0撇去”,有的說“可以把小數末尾的0劃去”,有的說“可以把小數末尾的0化簡”,數學語言需要表達的嚴謹和科學。再次教師的語言應該是平等賦予激勵的。我摘錄了何小吳老師的三句話:1、同學們你做完后坐好,我就明白你完成了。2、第一個發(fā)言的學生老師很滿意,第二個發(fā)言的學生說得完整老師滿意。3、沒關系,我們聽聽別的同學的意見。教師不經意的語言可以給學生帶來深刻的體會,平等欽敬的人文關懷對學生心理品質的發(fā)展有著積極的作用!教師應該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錘煉自己的語言。
3、傳統(tǒng)教學媒介與多媒體的比較。
五節(jié)課,大家不約而同的都使用了多媒體作為教學手段,將例題思考過程算式等都通過屏幕展示給學生,利用多媒體強悍的呈現力和靈活的交互性,讓課變的生動,提高了課堂效率。但有一節(jié)課老師還用到了7塊小黑板,掛在黑板上形成了獨特的板書結構。這幾快小黑板的作用不亞于多媒體的展示,最起碼多媒體展示后就沒了,而本課的重點利用小黑板始終呈現在學生面前。而且小黑板之間的相互移動與對比也能很好的讓學生發(fā)現新知、探究新知。至少在這節(jié)課上,小黑板的手段不輸給多媒體。其實有的課,特別是平時的家常課真的每節(jié)課都去做課件,那真的很費時間,而且使用的效果也不一定比小黑板等其他傳統(tǒng)教學媒介好,那么我們就要合理利用僅有的教學手段,上出有特色的好課。
4、課堂作業(yè)。
公開課不留作業(yè)似乎成了慣例。我們五節(jié)課都沒有布置課堂作業(yè),我覺得作為計算課,在課堂上加強了計算訓練的話確實可以不留課堂作業(yè),或者要留在課內也能完成。但我就在想,我們平時的課也能不留作業(yè)嗎?我們需要在提高課堂效率上不斷努力。作業(yè)可以直接寫在書本上,今天的課有3位老師直接用了課本將練習寫在書本,有1位老師設計了作業(yè)紙。
以上的想法比較亂,我是想到哪寫到哪,有許多不到之處請批評指正。
第12篇 五年級語文《釣魚的啟示》評課稿
五年級語文《釣魚的啟示》評課稿
張平老師執(zhí)教的《釣魚的啟示》這一堂課的亮點之一是以讀為主,感悟文本。
張老師抓住重點問題“我不肯放魚的句子”以及“不肯放的原因”這一問題時,讓學生自由讀,找句子匯報,用詞來表達感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感悟用不同的表達。張老師不單純地讓學生練讀,而是從讀的韻味上啟發(fā)學生感悟書上的情感,感悟了情感再用概括詞和朗讀的方式表達含義。亮點之二是能充分挖掘文本的空白,讓學生練筆:當我遇到這樣事的時候,我會想起父親對我的告誡,讓學生寫寫父親對我告誡的話。這不僅是學生鍛煉文筆的好機會,而且能提升學生對這篇課文的'認識。
1、教師教態(tài)親切自然,課堂語言溫雅理性
與課文的語言風格很契合,同時也極好地拉近了學生與老師、與文本的距離,為學生理解文本,表達感悟創(chuàng)設了很好的情境。
2、抓心理變化,感悟人物情感。
本課是比較深奧的課文。雖然寫的是一件小事,但其中包含的道理卻不是一下子就能體會到的。董老師在處理文本時,以“我”的心理活動、情感線索為主線,讓學生找“我”不肯放魚的句子,接著思考“我”為什么不肯放魚,嘗試引導學生通過對關鍵詞句的學習,深刻感受“我”釣到大魚興奮、被迫放掉大魚的心痛和無奈,以及三十四年后,“我”為之驕傲的情感變化,從而使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從故事到理論,從感性到理性,層層上升,真正地理解到作者通過釣魚所獲得的啟示。另外,董老師又以父親的態(tài)度線索為輔線進行教學,想讓孩子通過對“父親”心里的猶豫,到最后堅定的語氣這一過程的了解,加深學生的認識,無論任何情況下都是必須遵守的。
3、抓重點詞句,反復品讀悟理
在課堂教學中,如果使學生領會到語言文字的美妙,體會到作者的感受,那就會使他們對語言文字產生興趣,萌發(fā)朗讀的情感。在體會“我”放掉大魚的情感時,董老師讓學生反復朗讀“我”說的話,如:“可是再也不能釣到這么大的魚了!”一邊讀,一邊引導學生感受作者內心的不舍以及不舍的原因。然后,董老師又提出相應的更高層次的朗讀要求,由淺及深,一步步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讓學生產生共鳴,加深內化。董老師將大部分時間還給學生,反復地、多形式地引導學生品讀,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
教學建議:制作課件時,對于重點句段的出示不宜過多。另外,要引導學生學會抓住關鍵詞語,去品味感悟。
第13篇 五年級美術《指墨畫》評課稿
五年級美術《指墨畫》評課稿
首先,陳老師從備課來看,都進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設計,從課堂教學來看,通過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來指導學生積極參與活動,我們先來回顧老師的課堂足跡:
第一:欣賞沙畫表演視頻或手指印畫導入,引出指墨畫,激發(fā)學 生學習興趣
第二:初步嘗試、體驗指墨畫:
1.感受水墨變化
2.嘗試畫花,體驗用手指作畫樂趣
第三:走近大師 拓展表現
第四:學學大師
陳老師課過程也較清楚,從徐悲鴻作品《貓》與潘天壽指墨作品《貓》進行對比,感受指墨畫的不同之處,啟發(fā)學生從線條、墨色、畫面效果等方面仔細觀察體會、展開討論交流,它充分體現了“以生為本”的理念。
陳老師以自己嫻熟的技能給學生進行了示范,展示。
相對于小學五年級的學生來說,雖然接觸中國水墨畫已有幾次經歷,但對于用手指作畫還是很難掌握其特性。指墨畫教學的`主要引導學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表現方法,大膽地將自己對國畫的認識和感受表現出來,提高學生表現能力。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關注大自然,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引導學生在情感體驗中提高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中國畫藝術的博大精深,但教學總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對中國畫我學的不多,只能用我淺顯的知識提幾點看法,希望一起探討,以此共勉:
我想,讓學生在掌握了指墨畫基本技巧后,運用“梅花”作為練習,教師的示范給了孩子們很好的引領和啟示,為了避免示范給學生帶來的千篇一律,是否的適可而止,并引導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所長,創(chuàng)作獨特形象。教師在演示時應該多做幾種造型演示,比如可以畫小動物,如小雞、小螃蟹等造型簡單而且可愛生動,可以更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可以更加拓寬學生的創(chuàng)作題材,豐富學生的創(chuàng)作內容,使得作業(yè)更加多樣化。
第14篇 五年級科學《運動與摩擦力》評課稿
五年級科學《運動與摩擦力》評課稿
這節(jié)課徐老師主要通過引導、觀察、討論、實驗操作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感知摩擦力,以下是我的一些想法和感受。
1. 創(chuàng)設對比情境,建立“摩擦”“摩擦力”概念的生長點。
徐老師的教學中,通過ppt展示兩雙不同的鞋底,喚起學生對生活經驗的再現,從而引出摩擦的概念,比較自然。在徐老師的'教學中,創(chuàng)設了手在空中左右移動與手在桌上用力左右移動的對比情境,使不可見的“力”直觀的呈現在學生面前,再通過用手摩擦的體驗活動,使學生對“摩擦力”的概念的建構有了基礎與生長點。
2.關注匯報交流,修正“摩擦力”概念的表述
學生在觀察、體驗、實驗后的匯報交流往往會被老師所忽視或輕視,流于簡單陳述。而徐老師關注到學生在表述摩擦力的過程中缺少概念的完整性,通過多次的引導,使學生再次思維加工的基礎上經歷概念表述的修正與完善,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15篇 五年級科學《熱是怎樣傳遞的》評課稿
五年級科學《熱是怎樣傳遞的》評課稿
一、實驗器材的有效改進,提高課堂實驗效率
整節(jié)課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林老師對實驗器材的設計,第一個實驗研究熱在金屬條的傳遞,假如按照教材上將火柴用蠟粘住,且不說最終實驗效果如何,光是實驗裝置的制作就是一項大工程,讓學生在課堂上做可能會花去實驗的大部分時間,真正實驗時間所剩無幾,探究無法深入,而林老師充分利用了蠟的熔點低,將蠟本身作為觀察對象,做成蠟環(huán),方便實用,學生可以隨意地擺放,節(jié)省時間,實驗的效果非常成功。第二個實驗研究熱在金屬片的傳遞,林老師更巧妙地將金屬片做成平底鍋形,在里面涂蠟,避免了受熱后蠟流下影響觀察,等蠟冷卻后又可以重新實驗。這兩個實驗器材的設計讓在座的聽課老師也大為驚嘆。林老師在這方面是下了大工夫了。很好地體現了本次活動的追求簡單而有效的課堂,化繁為簡,排除干擾,才能提高探究的效果。
二、嚴謹的教學風格,為學生搭建探究的平臺
(一)實驗指導的嚴謹
林老師讓學生自主討論,為學生搭建完整的實驗框架。實驗實驗器材的討論、實驗方法的指導都很到位。比如器材中玻璃器皿的使用、酒精燈的使用,實驗方法中蠟環(huán)的放置、加熱點的確定,還強調了此試驗中要觀察記錄的是什么,為學生的實驗提供了指向。兩個實驗中,林老師都強調了注意點,就是安全操作,如避免手接觸燒熱的金屬片和金屬條,燒熱的金屬片不能直接放在桌面等。為學生此次實驗提供安全保證,更通過本節(jié)課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嚴謹細致的科學態(tài)度,對以后的學習也有幫助。
(二)層層引導,搭建探究平臺
教師是引導者,要給學生自主探究的同時也要為他們創(chuàng)建一個個階梯和平臺,這在林老師這節(jié)課上有很好的體現,從金屬條到金屬片,將學生的思維從點引向面。
第一個實驗已經直觀地從蠟環(huán)的掉落順序得出熱的傳遞方向,并且小結得出熱是從較熱的地方傳向較冷的地方。在此基礎上,林老師又引導學生假如金屬條轉起來變成金屬片又會怎樣,這一問題的拋出學生的`思維更加開闊,也激發(fā)了探究欲望。此時林老師順勢引導實驗方法,是對第一個實驗的遷移,又是一個提升。在這個高度上,林老師先讓學生猜測傳遞的方向并在實驗單上畫出來,我認為是很有必要的,培養(yǎng)學生將抽象思維用形象的方式表達出來。
三、關注學生思維時空,體現學習的主體地位
表面上看本節(jié)課是在老師一步步帶領下完成教學的,但其中滲透著林老師對學生的關注和尊重。實驗前林老師沒有直接拿出器材,而是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表達的機會,比如討論第一個實驗中怎么樣看到熱的傳播,學生的回答有“用木條”、“放在冰水里”、“用火柴棒試”、“用餐巾紙”,雖然沒有答到老師想要的點上,但林老師沒有否定學生,耐心加以點評,我想這是我們年輕教師要學習的,我們往往會迫不及待地將自己想要的答案告訴學生,這雖然節(jié)省了時間,但錯過了學生思維鍛煉的機會。
總之,林老師的這節(jié)課讓我受益匪淺,對我的教學有很大幫助,最后我說說自己對本節(jié)課的一些小建議:
(1)給學生一定的學習支架,如提問可以更有指向性,讓學生更快地朝本節(jié)課研究的方向思考,實驗設計中可以提供適宜的幫助,可以給出一半的設計,讓學生繼續(xù)設計。
(2)實驗記錄單是否顯得有些復雜,可以再精煉簡約一點。本節(jié)課是研究熱在金屬物質的傳遞,那么在學生的知識體系里可能會存在這樣的想法,熱只有在金屬物質是這樣傳遞的,是否讓學生看看熱在其他材料的傳遞是否也是這樣的,或者將這個探究實驗留給學生課外完成,將課堂探究延伸到課外。
教學,是教與學的結合,此次研討會,打破傳統(tǒng)的憑整體印象評課,將課堂教師和學生的行為以觀察量表的形式測量。對我的啟示很大,將來對自己的教學要有系統(tǒng)的設計,追求更簡約高效。
五年級科學《熱是怎樣傳遞的》評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