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第1篇 全國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觀摩活動評課稿
全國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觀摩活動評課稿
受全國小語會漢語拼音教學研究中心蔡玉琴理事長及理事會同仁的委托,我就本次全國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觀摩活動歷城賓館會場的12堂閱讀課作一簡要的評述。純屬我個人參加本次活動的粗淺體會,有些觀點主要是想引發(fā)同行的研究與思考,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這次活動的總體印象(三句話):新秀薈萃,名師輩出,每堂課都閃現出令人鼓舞的亮點;把握目標,設計精到,每堂課都凝聚著各地教研團隊的智慧;童言童話,精彩紛呈,每堂課都展示了濟南的孩子們活潑靈動的童真!
具體表述為如下幾點:
(一) 準確把握閱讀教學課堂目標。
課堂大多能按照《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依據低年級學生語文學習的特點,充分利用文本,采用“讀讀、說說、背背”和“認認、記記、寫寫”的基本教學策略,落實語言文字的學習,同時滲透人文精神的教育,基本做到了人文性與工具性和諧統一。如《窗前的氣球》、《誰打碎了花瓶》等課的教學。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讀書、識字是首要任務,閱讀理解可以遲一點、淺一點、少一點。課堂要以讀為主,把講的時間放在難理解的詞句上,切忌把精力放在分析課文內容上。
(二) 生動展現第一學段閱讀教學研究成果。
在課堂上,老師們把傳統的生字卡片運用得淋漓盡致,有老師精心制作的各種孩子們感興趣的外形的卡片,也有學生預習時制作的`略顯粗糙的卡片,還有用卡片“開火車”,做游戲……真可謂是卡片小,功能大。識記生字新詞的方式還有:找朋友、拼音小帽找小主人、猜字謎、摘蘋果、一字開花、拍字游戲、識字魔方、與課文內容有機聯系的“飄浮著的云朵”等等,不勝枚舉。在《小小竹排畫中游》一課的教學中,老師提供了五種識字游戲供學生小組學習時選用。
(三) 靈活運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
《自己去吧》首先解決文本中出現的輕聲詞的朗讀問題,簡單有效。
《酸的和甜的》用朗讀和表演的方式,學生理解“迫不及待”一詞顯然是深刻到位的。
無獨有偶,學生在學習《夕陽真美》中生成了“連綿起伏”的理解,教師隨機地引導用手勢表示來理解的方式也非常有效。
《假如》口頭填空練習:“西西就能和我們一起 ,一起 ?!边@是句式訓練和內涵理解的有機整合。
同樣,《稱贊》的語段朗讀訓練,既讀出了小獾的自信,也讀出了小朋友自己的自信。
《淺水洼里的小魚》朗讀“這條在乎,這條在乎!還有這一條,這一條……”時老師即時地引發(fā)學生反復做撿魚、扔魚的動作,看似過于牽強幼稚,但處于當時的瞬間情境中,學生理解的效果是聽課老師們所有目共睹的。
(四) 積極關注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學習方法是構成學生學習能力的主要因素。小學低年級是打基礎的階段,課堂里單靠師傳生受的方式已經不能適應兒童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的需求,因而不能把學法指導作為中高年級閱讀教學的專利?!肚锿尥蕖返慕虒W,引導學生嘗試運用邊讀邊勾畫的方法學習。促使知識向技能的轉化。
聽了本會場的12堂閱讀課后,我的最大的感受是: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課堂,它的特性應該是姓“語”、姓“小”、姓“低”?;诖?,提出如下三點建議,供大家思考:
(一)進一步優(yōu)化閱讀過程進行識字教學。在閱讀教學中要充分利用閱讀文本,盡可能做到隨文識字,在語境中識字。在課堂中要安排適時、多樣的復現鞏固。依據母語學習的特點,小學一二年級的識字教學,都不是在零起點上進行的識字教學,應當珍視學生的這一差異。
隨著小學語文課程實驗的不斷推進,傳統識字方法注入了新的生命,新的識字方法不斷涌現。各地總結出不少具有地方特色、被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識字教學方法,但尚未在本次觀摩活動中得到充分的展示。
(二)教學設計要盡可能改變線性的單一結構,轉向塊狀的多維結構,以較好地處理預設與生成的關系。要精心設計課堂提問,避免過于繁雜、細碎,體現由扶到放的過程。
(三)聽課教師要基于自己班級的常態(tài)課來觀摩學習。課件制作成本不能過高,要少而精,課件不能替代文本的閱讀理解,過多的畫面會導致思維的缺憾。寫字練習應安排在課內當堂完成。
第2篇 英語觀摩課welcome評課稿
英語觀摩課welcome評課稿
一、合理的設計中體現教學目標。
1.課的開始,教師展示了她自己所喜愛的詩歌讓同學聽與理解,并且簡單快速回憶了8b c5課文中的詩歌,說明詩歌的作用之一是表達情感。介紹美國聯誼學校將要到本校來訪問,向同學們提問how to welcome to our foreign students from our sister?自然地導入本課的任務----寫詩歌。
2.教師在明確任務后,開始指導學生來寫。首先確定三個主題,談談本班額級,本學校和介紹上海。并且舉例談班級可以從同學入手,如personality, hobbies和talents。并且?guī)椭瑢W們復習了personality等詞匯。
3.教師進一步明確本課的任務先要確定rhyme方案然后一段段完成,安慰學生老師會提供幫助。詩歌分成四段。三個主題的第一段老師預先已經寫好,請同學們rearrange the lines,核對時老師請同學們能夠注意rhyme和rhythm 。第二段和第三段的寫作中,教師都提供了結構,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難度。尤其是第二段,教師還提供了押韻詞的word box。最后一段,是老師直接呈現的,目的在于向學生們介紹結尾repetition的功能。
4.在學生們開始制作welcome poster之前,教師再次強調了3 r --- rhyme, rhythm and repetition。最后是學生們完成之后的.作品呈現。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
5.作業(yè)布置讓學生完成自己的歡迎卡和小組制作有關幻燈片并且為學生們提供了輔助網站:
孫老師的清晰明確的課堂教學設計,讓學生明白了詩歌的功能,詩歌的3r,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任務型教學層層推進
所謂教學方法:包括教師“教”學活動方式,還包括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學”的方式,是“教”的方法與“學”的方法的統一。一種好的教學方法總是相對而言的,它總是因課程,因學生,因教師自身特點而相應變化的。任務型教學方法貫穿本堂課。為了完成最后的welcome card中的小詩,涉及詩歌的主題,韻腳,節(jié)奏和結尾等多方面內容。雖然老師在不斷地拋出任務。但是為了一個一個小任務的完成,孫老師根據學生的情況精心設計了臺階,如提示要選擇主題,給學生們提供了韻腳提示,句子模式以及最后強調結尾重復的必要性。教師的幫安排都有其實在的目的,最大限度的調動了學生的讀寫能力,情景設計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不知不覺中運用了語言。
三、教師的優(yōu)良素質
在課堂感受到的是良好的、平等的課堂氛圍。孫老師在這堂課中展示了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語音純正、語調自然,口齒清晰,極富感染力,完美的完成了一個老師應表現的素養(yǎng)。
四、我還想請教的問題
詩歌主題有三個,班級,學校和上海,感覺學生所呈現的詩歌中班級和學校的內容重合,是否提示能更加多樣化。而完成上海部分的學生好像碰到的困難要多一些。
雖然學生的詩歌基本做到了押韻,以---ing居多。
最后感謝孫琦老師給我們帶來的精彩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