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
第1篇自然地理學大學生實習報告 第2篇自然地理學專業(yè)實習報告范文 第3篇2023年歷史地理學專業(yè)大學生暑假實習報告范文 第4篇土壤地理學實習報告 第5篇2023年地理學專業(yè)本科生暑期實習報告 第6篇土壤地理學實習報告實習報告 第7篇xxxx年4月自然地理學實習報告范文總結 第8篇自然地理學野外多地實習報告范文 第9篇自然地理學實習報告 第10篇自然地理學的相關實習報告范文例文 第11篇自然地理學大學生實習報告范文 第12篇土地地理學實習報告范文 第13篇自然地理學實習報告范文 第14篇自然地理學的相關實習報告例文 第15篇xxxx年歷史地理學專業(yè)大學生暑假實習報告范文
第1篇 自然地理學大學生實習報告
> 自然地理學大學生實習報告
一、 實習目的
1. 了解地下溶洞的形成過程
2. 了解石菊花、石筍、石鐘乳、石柱、石幔簾和邊石壩的形成條件和機制
3. 溶洞形成相關地質(zhì)現(xiàn)象的觀察和分析
二、 實習內(nèi)容
1.簡介:
瑞晶洞位于浙江臨安市昌化地區(qū)的石瑞鄉(xiāng)蒲村。東距杭州130公里,南鄰千島湖125公里西離黃山166公里,北連天目山國家自然保護區(qū)51公里。該洞洞體呈垂直狀,異常高大。第一洞廳垂直高度達82米,堪稱國內(nèi)第一,洞內(nèi)巖溶景觀密度大、品種齊全,尤其是洞內(nèi)有著大量的“石花”,大大小小的石花布滿洞頂,使瑞晶洞 成了世上罕見的地下花園。
2. 地下溶洞的形成過程
地下溶洞的形成是石灰?guī)r地區(qū)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石灰?guī)r里不溶性的碳酸鈣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轉(zhuǎn)化為微溶性的碳酸氫鈣。由于石灰?guī)r層各部分含石灰質(zhì)的量多少不同,被侵蝕的程度不同,就逐漸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態(tài)、陡峭秀麗的山峰和奇異景觀的溶洞。溶有碳酸氫鈣的水,當從溶洞頂?shù)蔚蕉吹讜r,由于水分蒸發(fā)或壓強減少,以及溫度的變化都會使二氧化碳溶解度減小而析出碳酸鈣的沉淀。這些沉淀經(jīng)過千百萬年的積聚,漸漸形成了鐘乳石、石筍等。如果溶有碳酸氫鈣的水從溶洞頂上滴落,隨著水分和二氧化碳的揮發(fā),則析出的碳酸鈣就會積聚成鐘乳石、石幔、石花。洞頂?shù)溺娙槭c地面的石筍連接起來了,就會形成奇特的石柱。
3.石菊花、石筍、石鐘乳、石柱、石幔簾和邊石壩的形成條件和機制
(1)石菊花
石菊花是石灰?guī)r溶洞的特有品種,在洞內(nèi)有著大量的石菊花。大大小小的石菊花布滿洞頂,形態(tài)各異。石花的化學成分為碳酸鈣,由針狀、細柱狀晶體組成,其多直接長在石灰?guī)r石上。石化是包氣帶毛細滲水的產(chǎn)物,即含碳酸鈣的地下水通過巖石縫隙緩慢從巖石中滲出,碳酸鈣中氧氣不斷溢出,形成結晶。
(2)石筍、石鐘乳、石柱
洞中長著高大的石筍和石鐘乳。石筍是直立在洞里的尖錐體。當飽含著碳酸鈣的水通過洞頂?shù)牧严兜沃炼吹?,由于在洞穴?nèi)有時溫度較高,水分蒸發(fā),水中二氧化碳溶解量減少,鈣質(zhì)析出,沉積在洞底,日積月累自下向上生長的就形成了石筍,自上而下生長的則形成了石鐘乳。
洞中還能看到幾根石柱,貫通底部和頂部。這是由于石筍和石鐘乳不斷生長,最后連在一起形成了這種柱狀物。
(3)石幔簾
第2篇 自然地理學專業(yè)實習報告范文
自然地理學專業(yè)的實習目的是學會用自然地理學理論知識解釋地質(zhì)變遷過程和現(xiàn)象。使課堂上的專業(yè)知識和實踐相結合。以下是自然地理學專業(yè)實習報告范文,歡迎閱讀!
自然地理學專業(yè)實習報告范文一、前言
20__年春季學期我們已經(jīng)在課堂上學習了綜合自然地理課程,對自然地理的綜合研究在理論上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認識,自然地理學實習報告。此次實習,我們通過路線考察的方式,從森林公園到龍王洞實地觀察了張家界的自然結構,并對張家界的自然環(huán)境有了切實的體驗。此外,在考察過程中我們還初步掌握了自然地理野外實習的方法,為將來繼續(xù)深入開展地理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礎。本文著重記錄此次實習的實習內(nèi)容。
二、張家界的自然地理概況
張家界市(原名大庸),位于湖南西北部,距省會長沙398公里(以市政府所在地永定區(qū)計算)。張家界距長沙全程高速320公里;它的地理位置坐標是:北緯2852至2948,東經(jīng)10940至11120。東與常德市的石門縣與桃源縣交界,南與沅陵縣毗連,西與永順縣、龍山縣接壤,北與湖北省的鶴峰縣與宣恩縣為鄰,總面積95616平方公里,東西最長167公里,南北最寬96公里。
張家界市地貌構造復雜,主要有山地、巖溶、丘陵、崗地和平原等,山地面積占總面積的76%,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石英砂巖峰林地貌,為世界罕見。城市地勢西北高,沿澧水向東南傾斜。武陵山脈自貴州云霧山分支,入張家界市后又分成三支山系貫穿城市全境。張家界市境內(nèi)山巒重疊,地表起伏很大,最高點海拔1890.4米,最低點海拔75米。
市境地貌以山地為主,地勢西北高,沿澧水傾斜,中部沿澧水兩 岸呈北東向緩低,南部山地向沅水遞降。武陵山脈自貴州云霧山分支 入張家界市,又分三支。北支由湖北來鳳 龍山入市轄桑植縣歷山, 桂英山,青龍山;中支沿澧水之北有天星山,紅溪山,朝天山,青巖 山,茅花界。南支行于澧水,沅水之間,有七星山,崇山,天門山, 延入慈利縣的大龍山,天合山。三支均到東到洞庭湖沖積平原而消失。
張家界以其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聞名于世。以中國第一個國家級森林公園張家界和天子山、索溪峪兩個自然保護區(qū)組成的武陵源風景區(qū)面積達369平方公里,區(qū)內(nèi)以世界罕見的石英砂巖峰林峽谷地貌為主體,集桂林之秀、黃山之奇、華山之險、泰山之雄于一體,藏賂、橋、洞、湖、瀑于一身,有擴大的盆景、縮小的仙山之美稱。
張家界更是生物資源的寶庫,區(qū)內(nèi)有木本植物106科320屬850種,脊椎動物146種。其中有國家級保護植物56種,國家級保護動物40種。珍奇樹種有銀杏、珙桐、紅豆杉、櫻花等;名貴藥材有靈芝、天麻、何首烏、杜仲等;珍稀動物有娃娃魚、獨角獸、蘇門羚、華南虎、云豹、獼猴、靈貓等。
張家界市森林資源豐富,全市有林業(yè)用地面積1012畝,占71%。森林覆蓋率達64.61%,名列全省第一。城市實施了美化、亮化、凈化工程,人均擁有綠地1.55平方米,是理想的生態(tài)旅游區(qū)、國際度假區(qū)。
張家界的氣候適中,地處北中緯度,屬中亞熱帶山原型季風濕潤氣候。因此,雨量豐沛(歷年平均降水量為1400毫米),陽光充足,無霜期長,嚴寒期短,年平均氣溫16℃ 左右。夏季最熱月氣溫27℃ ,冬季最冷月平均氣溫為4.3 ℃(以1月最冷,極端氣溫在零度左右到4℃ )。這樣的氣候,不僅適合動物的繁衍與植物的生長,更適合觀光旅游。
由于張家界市地處武陵山脈腹地,東臨魚米之鄉(xiāng)八百里洞庭湖,西頻湘、鄂、川、黔四省邊界地區(qū),所以歷史上就是著名的物資集散地,據(jù)地方志書記載,早在明代,這里就商賈云集的地方,不僅周邊貿(mào)易發(fā)達,同時,還有來自福建、浙江、江蘇、廣東等地的客商到這里經(jīng)商辦企業(yè)。今天,這里的公路,鐵路四通八達,民航也已開通??梢钥隙?,一個朝氣蓬勃,現(xiàn)代化的旅游新城正以她的嶄新面貌崛起在世人面前!
自然地理學專業(yè)實習報告范文,已全部結束,感謝你的閱讀。
第3篇 2023年歷史地理學專業(yè)大學生暑假實習報告范文
實習期三個月,可比較清晰的分為三段,即初始近一個月的大苑村寺廟遺址發(fā)掘,中間的室內(nèi)學習階段及后段月余的大興墓葬發(fā)掘及整體室內(nèi)整理,三階段大體可分為兩部分,即田野發(fā)掘部分和室內(nèi)學習整理部分。詳述如下:
田野發(fā)掘
大苑寺廟遺址
大苑村寺廟遺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區(qū)青龍湖鎮(zhèn)東約1.5千米,大苑村偏西部渠南,東西兩邊皆為民宅,南邊緣靠近公路。為配合北京西六環(huán)修建工程的基建考古項目。發(fā)掘區(qū)原為民房及果園、耕地等,發(fā)掘前已被平毀,遍布樹根和碎磚瓦塊等。
此次發(fā)掘,方便起見,以大概發(fā)掘區(qū)中心位置一固定物為中心基點,按南北正方向采用象限法布方,共分ⅰ、ⅱ、ⅲ和ⅳ4個發(fā)掘區(qū)。其中i、ⅳ區(qū)首先發(fā)掘,多數(shù)布方規(guī)格5×5米,少數(shù)10×10米,ii、iii區(qū)發(fā)掘較晚些,大部布方10×10米,偶有邊角處地理局限布方10×5米,布方規(guī)格大致以鉆探所得遺跡復雜程度為標準。
遺址從2023年2月11正式開方發(fā)掘,其后近一月中,我們偶有斷續(xù)的發(fā)掘了i、ⅳ區(qū)的大部,基本上也是整個遺址中遺跡現(xiàn)象最為豐富的一段。
遺址由于年代不算早,所以地層也相對較簡單。統(tǒng)一后,地層分為三層,其中②層又分為②a、②b兩層,結合成因具體描述如下:
①層,表土層,土色灰黑,較為疏松,包含物為植物根莖、塑料,碳屑等,厚15-30厘米左右。應為近現(xiàn)代居民生活、耕擾所致。
②a層,土色黃褐,土質(zhì)較為致密,夾雜少量白灰點等,包含物為碎磚瓦塊及個別碎青花等類瓷片,深15—70cm,厚約10-30cm。應為②b層建筑廢棄塌毀后,在其上堆積的自然土,其中的碎磚瓦塊應與當時人們的挖翻等活動有關。結合遺址推測為明清后期。
②b層,土色黃褐,土質(zhì)較為致密,夾雜較多白灰點、料礓石塊等,包含物大致也同樣為碎磚瓦塊及個別碎青花等類瓷片,深30—50cm,厚5—20cm,。各探方常見的寺廟房基s1即開口于本層下,打破③層。推斷其應為明清此遺址寺廟建筑廢棄塌毀形成的遺跡。
③層,土色淺黃,土質(zhì)致密,包含物較少,深約30-50cm,厚度不明。不見遺跡現(xiàn)象,人類活動痕跡較少,應為原始自然堆積。但我個人推斷這應不是原生地層,應僅為自然堆積,與當?shù)睾恿鬏^多有莫大關系。
以上只是大框架性的地層狀況總結,個別探方還不見有②b層,土質(zhì)土色、地層厚度、包含物等也往往有個體的細微差別。
在這個遺址發(fā)掘中,大家基本上都完成了兩個左右的探方發(fā)掘,這其中我負責了i區(qū)的t0301和t0302。兩探方都位于i區(qū)第三列,南北相鄰,地層完整,遺跡方面有一現(xiàn)代溝、兩段基槽,卻無有價值遺物出土,這與大多數(shù)探方的遺物較少狀況基本相同。
大興16#地
大興16#地,位于北京大興區(qū)新城北區(qū),周圍高樓民宅隔路環(huán)伺,也是一配合基建的考古項目,主要是墓葬發(fā)掘。此區(qū)域呈長方形,東西長485-580m,南北寬330-400米,遺跡現(xiàn)象主要分布于此地點偏南部,一線大體呈東、中、西三區(qū)。
此地點共有墓葬46座,東區(qū)墓葬共有十六座,由出土錢幣可知全為清墓,墓向皆大致南北,分布密集而無打破,墓葬規(guī)模大小不一,有單、雙、三、四人墓,其中雙人墓最多,余者數(shù)量大致相當。雙人以上墓中,由人骨、隨葬品等初步判定皆男性在西,女性在東,女性多屈肢葬,男性多直肢葬,而且每墓中皆只有一位男性墓主,規(guī)律一致,可斷定余者非妻則妾。東區(qū)墓葬以m14規(guī)格最高:四人葬、每人皆雙棺、每棺都有隨葬品。有趣的現(xiàn)象是,在已初步斷定西首為男的情況下,次西位的棺中隨葬品數(shù)量相當豐富,銅錢、珠花、發(fā)簪等都遠較其它棺--甚至西首棺為多,聯(lián)系實際我們推測這很有可能是墓主正妻,結合當時的風俗生活,幾人的家庭地位及內(nèi)部關系會是一個耐人尋味的話題。
中區(qū)共有墓葬26座,由墓葬形制、出土物等可較明顯的初步判定主體為遼金墓,還有少數(shù)唐墓,甚至個別墓時代推測有可能上溯到北魏。
遼金墓大多數(shù)為磚砌頂貼石灰穹廬頂墓室、仿木磚雕斗拱墓門、“凸”字形臺階墓道、“人”字形結構磚封門,垂面梯形磚砌祭臺等,墓門上多數(shù)有彩繪,但地仗粗糙,甚至直接用顏料涂畫于磚面,酥堿、空鼓等病害底部嚴重,上部略好,但整體保存鮮有喜人者。繪畫內(nèi)容較簡單,常大幅面素黑、素紅,少量云紋、十字、鳥雀等花紋多黑彩白地。
墓室內(nèi)皆前半部墻嵌燈臺,兩邊放置隨葬品。燈具為白瓷盞,隨葬品多陶瓷類,常為罐、碗、盞等日常器皿樣式,瓷器質(zhì)地一般,多白瓷,皆為民窯產(chǎn)品,且多有磨損痕跡,推測應為墓主生前家庭日常所用,瓷器常有伴陶器放置在棺床右邊的現(xiàn)象。陶器些許為低溫軟陶,脆弱易碎,可能是專用隨葬的冥器。但都不見雞腿瓶等類遼金時代契丹等少數(shù)民族特色器物。除此外,有些淤泥面上還見有規(guī)矩木痕,推測或有木器如桌椅箱奩等隨葬。內(nèi)部建筑也相對比較簡單,斗拱多為彩畫,個別好些的一圈墓室壁上,有凸磚條表示的桌椅造型和簡單重復的彩繪婢女、直欞窗,彩繪保存狀況些許略好于墓門上彩繪,這當然與墓室內(nèi)外的彩繪質(zhì)地好壞、淤土狀況、溫濕度、霉菌種類及多少等密切相關。
后半部置有棺床,皆磚砌,貼墻成半圓狀,部分棺床上有骨灰臺。骨灰周圍和其下常見有錢幣及木痕,推測應為骨灰和隨葬錢幣都置于骨灰盒內(nèi)入葬。這些墓葬無一例外都有骨灰,而不見較完整尸骨,初步推測北京地區(qū)在遼金時代這種少數(shù)民族火葬葬制應是占主流的,甚至影響了許多不見少數(shù)民族特色器物隨葬的漢人墓主的葬制。
除過上述形式的遼金墓,還有類極簡單的瓦罐骨灰葬式,即骨灰置于一帶蓋大瓦罐中,然后葬于半米至一米見方左右的或土壙或磚砌的小墓室中,往往幾個墓十分集中甚至疊壓,而鮮見隨葬品?;蛟S是社會最下層或士卒死亡的倉促簡易葬式。
唐墓多為船形或近長方形磚室墓,少數(shù)有鋪地磚及墓道(當然不排除墓道被破壞者),出土有銅錢、交股彈壓式環(huán)曲柄鐵剪、八棱菱花銅鏡、蚌殼等,與北京地區(qū)之前已作過研究確定的唐墓情況十分類似,比較典型。
推測可能是北魏時期的墓葬較典型的一座特征如下:土壙磚墓,墓壙近似長方形,墓室平面近梯形,南寬北窄。墓室底部鋪磚,墓室四壁用磚錯縫起券,往上漸漸收縮,至墓室頂部用豎磚交錯相差封頂。有人骨兩具,皆近南向,比較少見。隨葬一銅錢、一罐。銅錢銹蝕不清,所以,僅由罐的形制并結合整個葬制與已有北京地區(qū)資料進行對比,推測可能為北魏時期墓葬。
西區(qū)共有墓葬四座,皆遼金墓,可較明顯的分為兩組。偏北兩座相互靠近,東西平行,形制等與之上介紹的穹廬頂墓大致相同,保存狀況除一座塌頂外其余還都較好。另外一組偏南些,南北向貼近,更一致的是,兩墓除墓門兩角貼墓道壁處殘存數(shù)磚外,空無一物,但土壙保存完好,可能是有血緣關系的兩墓主同為遷走。
第4篇 土壤地理學實習報告
三天的時間,我從遼北看到遼南.
經(jīng)歷了從沙漠到大海的變化,我終于在如此近的時間內(nèi)看到了我最熟悉的沙漠和我最渴望見到的大海盡管我見到的大海并不是我想象的那么漂亮.科爾沁的白白沙子和丹東紅紅的海灘是我現(xiàn)在唯一的印象.
我在遼北看到了我熟悉的沙子:
在我長大的那塊土地上,我見慣了沙子.而科爾沁的沙子給我的是一種既親切有陌生的感覺.我見過的是黃黃的,太陽下能閃光的那種,科爾沁的沙子卻是白白的,好象還攙雜著一點點黑.如果沙子多了,那就成了沙漠.我在科爾沁看到的,就是沙漠.幸運的是我看到的是正在治理的沙漠.這片不大不小的沙漠,現(xiàn)在已經(jīng)引起了足夠的重視因為它距離東北的政治文化中心沈陽大概只有100公里,據(jù)說這里的沙子正在以每年30米的速度向沈陽是靠近.如果按這個速度算下來,那么沈陽市被沙子覆蓋似乎還是很遙遠的事情.然而事實是距離這片沙漠較近的彰武、康平、法庫等市縣已經(jīng)受到了沙漠的困繞.每年大約有1.5萬畝的土地被沙化.于是治理這片沙漠便成了官員首先考慮的問題.在這里我們有幸參觀了設在距離科爾沁沙漠較近的彰武縣的一個治沙研究所.當汽車駛進這座小小的治沙研究所時.被綠綠的小樹苗所環(huán)繞的小樓顯得格外搶眼.常年駐守在這里的工作人員用復雜的心情向我們介紹了他們的成果:他們大概在這里待了3年,在他們實驗地范圍之內(nèi)的沙子已經(jīng)被固定住了。在我們視線之內(nèi)的那些小沙丘是不會再向前移動了。而且在這片實驗地內(nèi),我們還看到了他們種植的蔬菜、藥材、用來固沙的小灌木、樹木等等.這里已經(jīng)變化的讓你想象不出來它曾經(jīng)是一片沙漠.但是這僅僅是一塊被圈了起來的沙地.在這之外,仍然是荒涼的沙漠.我們沿著一條被風吹的已經(jīng)不象樣子的小路向北走過去,在這片被封閉的實驗地之外,是荒涼的不能再荒涼的沙漠,你根本看不到綠色.在實驗地的周圍,還有農(nóng)民的土地就是那種玉米只能長到一米高的土地.種在這里的種子有時候根本連本都收不回來,可是農(nóng)民還是不停的種.就連小站的工作人員也弄不懂農(nóng)民為什么寧愿虧本要他們的土地上長玉米而不是可以固沙的草.我們唯一能確定的是這里根本是不適合發(fā)展農(nóng)業(yè).
我在丹東看到了紅海灘
如果科爾沁沙漠給人是荒涼的感覺,那么丹東的紅海灘給人的就是一種生機勃勃的景象.通向紅海灘的路兩旁全是等待收割的水稻以及養(yǎng)滿了河蟹的池塘,這兩樣東西應該是最讓盤錦人驕傲的了.當汽車轉(zhuǎn)過一個彎,我就能遠遠的看見海還有一片一片的紅色.這應該就是傳說中的紅海灘了.等走近了一看,原來海灘之所以紅,是因為它上面長滿了顏色發(fā)紅的草赤堿蓬.然而這片紅紅的海灘如今也不再完美,它仍然是人類活動的受害者.如果不是及時的治理.那么這片聞名中外的紅海灘當它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時可能已經(jīng)退化的不成樣子了.在發(fā)軟的海灘上,我們發(fā)現(xiàn)了螃蟹.掀開一層泥,底下肯定是那些橫著走路的東西.興奮的我們抓了大概有4、5斤才住手.膽子大的同學竟然抓到了那種很大很大的螃蟹,大概有3、4兩.“土壤地理學實習報告”版權歸所有;請注明出處!
第5篇 2023年地理學專業(yè)本科生暑期實習報告
作為一名地理科學專業(yè)的本科生,將所學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是非常重要的。按照學校的要求,我在暑期進行了兩周實習。通過實習,初步了解了授課的基本流程,相信這次實習為我大三的專業(yè)課程學習會有一定的幫助,也為今后工作積累一點的經(jīng)驗?,F(xiàn)在,對這十來天的實習生活做一個大體的回顧。
一、備課
備課是一項艱巨復雜的工程。備課時不僅要對說講述的內(nèi)容熟悉掌握,而且要有主有次、重點突出。這樣才能在有限的上課時間里,完成自己的授課任務,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因為地理學科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邊緣學科,和其它學科有很密切的聯(lián)系。備課時不僅要注意對本學科知識的熟練掌握,還要注意其它學科的融會貫通。考慮到地理知識的理論性強,學生很難領會。我特地增加了一些圖片模型,是地理知識形象化、具體化,使學生們便于接受。如講到褶皺地貌時,因為我們地處平原,學生大多沒看見過褶皺地形。如果在課堂上展示褶皺模型和做書本擠壓成褶皺的實驗,就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什么是褶皺地貌及褶皺地貌的形成原因。如在講解民風民俗時,適當?shù)剡x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圖片視頻,當?shù)氐臉酥拘越ㄖ?,?jié)日活動時的視頻錄像等等,能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使學生對當?shù)氐拿耧L民俗一目了然。
二、教學儀器的應用
隨著教學設備的現(xiàn)代化,多媒體技術在學校教學中越來越普及。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應用新技術。由于本人電腦知識的缺乏和操作不熟練,為了不在課堂上出差,這回我可把電腦知識惡補了一回。對地理模型的選用,也要注意大小,既要讓全班同學都看得見、看得清,還要方便易拿,不給教學活動造成麻煩。在展示完后,要放到學生們看不見的地方,不要影響學生的注意力。在照片的選擇上要注意它的數(shù)量,太多,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只注意圖片,而不重視所講內(nèi)容,本末倒置。太少了容易忽略一些代表性的事物,學生不能更好地熟悉當?shù)厝宋默F(xiàn)象,對所學知識一知半解。
三、授課
站在講臺上和坐在下面感覺就是不一樣。課堂授課使一項組織性的工作。在課堂上要適當?shù)胤峙鋾r間,對講解內(nèi)容有輕有重,既要面面俱到又要突出重點。不失適宜地展示一下教學模型、圖片、視頻等,不僅能緩解一下課堂的緊張氣氛,還能增強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加強對知識的理解。
注意事項:
板書,雖然多媒體技術普及,但一手漂亮的板書還是不可缺少的。板書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同時彌補多媒體一閃而過的缺憾;
課堂紀律,良好的課堂紀律是授課活動順利進行的有力保障。上課時要注意那些開小差的學生,適時地提問他們一些問題,使他們的思緒回到教學能容上來。但注意不要太難,學生回答不上來,會打擊他的自尊心,不利于他們對后來課程的聽講。對那些調(diào)皮搗蛋的學生,則要“嚴加看管”。
四、學習總結
總結是對以前所學能容的重現(xiàn)與再認識??偨Y做得好,既有利于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應用,還有利于對后續(xù)知識的學習掌握。教師在帶領學生做學習總結時,還要引導學生對課外知識的拓展和與其它學科的聯(lián)系,要把知識學活、用活,應用到實踐中去。
五、實踐體會
加強專業(yè)知識的學習?!皶接脮r方恨少”,對于地理專業(yè)的學生來說,雖然掌握了一定學科知識,但是面對學生們提出的問題和無限的想象力,也會感到迷惑不解,力不從心。因此要加強專業(yè)知識的學習,提高自己的學科知識,為將來走向教學崗位后,能更好地和學生交流。
多參加實踐活動。理論不等于實踐,在真實的課堂教學中,常會遇到一些突發(fā)事件,是課本知識所不能預料的。多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提高自己的應變能力,保障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
第6篇 土壤地理學實習報告實習報告
三天的時間,我從遼北看到遼南.
經(jīng)歷了從沙漠到大海的變化,我終于在如此近的時間內(nèi)看到了我最熟悉的沙漠和我最渴望見到的大海盡管我見到的大海并不是我想象的那么漂亮.科爾沁的白白沙子和丹東紅紅的海灘是我現(xiàn)在唯一的印象.
我在遼北看到了我熟悉的沙子:
在我長大的那塊土地上,我見慣了沙子.而科爾沁的沙子給我的是一種既親切有陌生的感覺.我見過的是黃黃的,太陽下能閃光的那種,科爾沁的沙子卻是白白的,好象還攙雜著一點點黑.如果沙子多了,那就成了沙漠.我在科爾沁看到的,就是沙漠.幸運的是我看到的是正在治理的沙漠.這片不大不小的沙漠,現(xiàn)在已經(jīng)引起了足夠的重視因為它距離東北的政治文化中心沈陽大概只有100公里,據(jù)說這里的沙子正在以每年30米的速度向沈陽是靠近.如果按這個速度算下來,那么沈陽市被沙子覆蓋似乎還是很遙遠的事情.然而事實是距離這片沙漠較近的彰武、康平、法庫等市縣已經(jīng)受到了沙漠的困繞.每年大約有1.5萬畝的土地被沙化.于是治理這片沙漠便成了官員首先考慮的問題.在這里我們有幸參觀了設在距離科爾沁沙漠較近的彰武縣的一個治沙研究所.當汽車駛進這座小小的治沙研究所時.被綠綠的小樹苗所環(huán)繞的小樓顯得格外搶眼.常年駐守在這里的工作人員用復雜的心情向我們介紹了他們的成果:他們大概在這里待了3年,在他們實驗地范圍之內(nèi)的沙子已經(jīng)被固定住了。在我們視線之內(nèi)的那些小沙丘是不會再向前移動了。而且在這片實驗地內(nèi),我們還看到了他們種植的蔬菜、藥材、用來固沙的小灌木、樹木等等.這里已經(jīng)變化的讓你想象不出來它曾經(jīng)是一片沙漠.但是這僅僅是一塊被圈了起來的沙地.在這之外,仍然是荒涼的沙漠.我們沿著一條被風吹的已經(jīng)不象樣子的小路向北走過去,在這片被封閉的實驗地之外,是荒涼的不能再荒涼的沙漠,你根本看不到綠色.在實驗地的周圍,還有農(nóng)民的土地就是那種玉米只能長到一米高的土地.種在這里的種子有時候根本連本都收不回來,可是農(nóng)民還是不停的種.就連小站的工作人員也弄不懂農(nóng)民為什么寧愿虧本要他們的土地上長玉米而不是可以固沙的草.我們唯一能確定的是這里根本是不適合發(fā)展農(nóng)業(yè).
我在丹東看到了紅海灘
如果科爾沁沙漠給人是荒涼的感覺,那么丹東的紅海灘給人的就是一種生機勃勃的景象.通向紅海灘的路兩旁全是等待收割的水稻以及養(yǎng)滿了河蟹的池塘,這兩樣東西應該是最讓盤錦人驕傲的了.當汽車轉(zhuǎn)過一個彎,我就能遠遠的看見海還有一片一片的紅色.這應該就是傳說中的紅海灘了.等走近了一看,原來海灘之所以紅,是因為它上面長滿了顏色發(fā)紅的草赤堿蓬.然而這片紅紅的海灘如今也不再完美,它仍然是人類活動的受害者.如果不是及時的治理.那么這片聞名中外的紅海灘當它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時可能已經(jīng)退化的不成樣子了.在發(fā)軟的海灘上,我們發(fā)現(xiàn)了螃蟹.掀開一層泥,底下肯定是那些橫著走路的東西.興奮的我們抓了大概有4、5斤才住手.膽子大的同學竟然抓到了那種很大很大的螃蟹,大概有3、4兩. “土壤地理學實習報告”版權歸所有;請注明出處!
第7篇 ____年4月自然地理學實習報告范文總結
一、 實習目的
了解地下溶洞的形成過程
2. 了解石菊花、石筍、石鐘乳、石柱、石幔簾和邊石壩的形成條件和機制
3. 溶洞形成相關地質(zhì)現(xiàn)象的觀察和分析
二、 實習內(nèi)容
瑞晶洞位于浙江臨安市昌化地區(qū)的石瑞鄉(xiāng)蒲村。東距杭州130公里,南鄰千島湖125公里西離黃山166公里,北連天目山國家自然保護區(qū)51公里。該洞洞體呈垂直狀,異常高大。第一洞廳垂直高度達82米,堪稱國內(nèi)第一,洞內(nèi)巖溶景觀密度大、品種齊全,尤其是洞內(nèi)有著大量的“石花”,大大小小的石花布滿洞頂,使瑞晶洞 成了世上罕見的地下花園。
2. 地下溶洞的形成過程
地下溶洞的形成是石灰?guī)r地區(qū)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石灰?guī)r里不溶性的碳酸鈣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轉(zhuǎn)化為微溶性的碳酸氫鈣。由于石灰?guī)r層各部分含石灰質(zhì)的量多少不同,被侵蝕的程度不同,就逐漸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態(tài)、陡峭秀麗的山峰和奇異景觀的溶洞。溶有碳酸氫鈣的水,當從溶洞頂?shù)蔚蕉吹讜r,由于水分蒸發(fā)或壓強減少,以及溫度的變化都會使二氧化碳溶解度減小而析出碳酸鈣的沉淀。這些沉淀經(jīng)過千百萬年的積聚,漸漸形成了鐘乳石、實習報告石筍等。如果溶有碳酸氫鈣的水從溶洞頂上滴落,隨著水分和二氧化碳的揮發(fā),則析出的碳酸鈣就會積聚成鐘乳石、石幔、石花。洞頂?shù)溺娙槭c地面的石筍連接起來了,就會形成奇特的石柱。
3.石菊花、石筍、石鐘乳、石柱、石幔簾和邊石壩的形成條件和機制
(1)石菊花
石菊花是石灰?guī)r溶洞的特有品種,在洞內(nèi)有著大量的石菊花。大大小小的石菊花布滿洞頂,形態(tài)各異。石花的化學成分為碳酸鈣,由針狀、細柱狀晶體組成,其多直接長在石灰?guī)r石上。石化是包氣帶毛細滲水的產(chǎn)物,即含碳酸鈣的地下水通過巖石縫隙緩慢從巖石中滲出,碳酸鈣中氧氣不斷溢出,形成結晶。
(2)石筍、石鐘乳、石柱
洞中長著高大的石筍和石鐘乳。石筍是直立在洞里的尖錐體。當飽含著碳酸鈣的水通過洞頂?shù)牧严兜沃炼吹祝捎谠诙囱▋?nèi)有時溫度較高,水分蒸發(fā),水中二氧化碳溶解量減少,鈣質(zhì)析出,沉積在洞底,日積月累自下向上生長的就形成了石筍,自上而下生長的則形成了石鐘乳。
洞中還能看到幾根石柱,貫通底部和頂部。這是由于石筍和石鐘乳不斷生長,最后連在一起形成了這種柱狀物。
在校實習是英語幼師專業(yè)在大學學習階段中重要的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通過在校實習,使學生在所學的各類課程的基礎上,了解該專業(yè)在建設工程中的地位、作用和社會需求;為畢業(yè)設計收集和準備相關的信息和資料;對本專業(yè)建立相應的感性認識;為畢業(yè)后...
____年_月_日至_月_日,我在中共開平市委黨校進行了十多天的實習。這一次的工作和學習經(jīng)驗真的讓我獲益匪淺,無論是工作能力,人際關系處理的能力,還是修養(yǎng)知識的積累程度,我都感到有所提高,就像經(jīng)歷了一次成人的社會課程,良莠不齊盡...
通過這次實習我更加了解并熟悉了b2b及b2c的流程,收獲很多.下面先闡述一下我對b2b的認識:b2b電子商務是指企業(yè)與企業(yè)之間,通過internet或?qū)S镁W(wǎng)方式進行的商務活動。
實習的幾個月過得很快,這個期間,學會并懂得了很多,不僅僅是實驗操作技能的提高,理論知識得到堅實的鞏固,更知道如何做一名科研人員,如何去思考問題,實驗中遇到哪些問題,應該如何解決。
社會實踐單位:東海岸教育咨詢機構實踐日期:__年7月8日__年8月31日一、實踐目的作為一名即將畢業(yè)的英語師范生,帶著對教師職業(yè)的崇敬和投身其中的熱情,我首先開始從事家教的職務。
今年暑假我參加了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雖然20天的時間活動讓我覺得很累很辛苦,但我從中鍛煉了自己,并且學到了很多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也通過20天的實踐,使我對醫(yī)生這個職業(yè)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實習時間:20__年__月—__月單位名稱:___公司實習單位介紹:___有限公司成立于__年,有著50多年的服裝制造經(jīng)驗.是擁有上千人的大型國有企業(yè).是廣州市有關部門批準組建的以國有股為主體,吸納社會法人和自然人入股的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
我們作為水利水電工程專業(yè)的學習者,在不久的將來將肩負起祖國的歷史重任,為祖國的水利事業(yè)創(chuàng)作佳績。我們水利工作者的任務是防止水患,減少和降低洪澇災害對人民生命財產(chǎn)的吞食,和對國民經(jīng)濟損失的加劇。
第8篇 自然地理學野外多地實習報告范文
自然地理學野外多地實習報告
一、實習目的與意義
人文地理野外綜合實習是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人文地理學是一門綜合性、地域性和應用性很強的學科,野外實習,把我們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相結合,提高了我們的綜合分析能力,提高了地理綜合素質(zhì),為今后從事中學地理教學和地理科學研究打好基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實習單位的綜合概述
1.自然地理概況
北京位于華北平原北端,東南局部地區(qū)與天津市相連,其余為河北省所環(huán)繞東經(jīng)115°25’至117°30’,北緯39°26’面積16807km2,全市共劃十區(qū)、8縣,東距渤海150km。北京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的首都,中國第二大城市,中國四個直轄市之一,全國政治、文化和國際交往中心,同時也是中國陸路交通的總樞紐和最重要的國內(nèi)國際交往中心。北京有著3000余年的悠久歷史和850多年的建都史,是世界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四大古都之一。早在70萬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區(qū)就出現(xiàn)了原始人群落“北京人”,北京最初見于記載的名字為“薊”。
地理地貌:北京市中心位于北緯39度,東經(jīng)116度,雄踞華北大草原北端。北京的西、北、和東北,群山環(huán)繞,東南是緩緩向渤海傾斜的大草原。北京平原的海拔高度在20~60米,山地一般海拔1000~1500米
三、實習內(nèi)容及進度
四、
(--)頤和園
頤和園我國現(xiàn)存完好、規(guī)模宏大古代園林位于北京市海淀區(qū)境內(nèi)距天安門20余公里占地290公頃
頤和園原封建帝王行宮和花園遠金貞元元年 (1153年)即里修建西山八院之金山行宮明弘治七年(1494年)修建了園靜寺皇室此建成好山園1664年清廷定都北京又好山園更名甕山行宮清乾隆年間經(jīng)過15年修建工程該園改名清漪圓此時清漪園北自文昌閣至西宮門筑有圍墻東、南、西三面昆明湖水屏障園內(nèi)修建了許多亭臺樓閣橋廊齋榭山清水秀富麗堂皇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lián)軍瘋狂搶劫并焚燒了園內(nèi)大部分建筑除寶云閣(俗稱銅亭)智慧海、多寶 琉璃塔幸存外珍寶被洗劫空建筑夷片廢墟光緒十四年(1888年)慈待太挪用海軍經(jīng)費3000萬兩白銀清漪園廢墟上興建起頤和園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頤和園又遭八國聯(lián)軍野蠻破壞慈禧又動用巨款重新修復數(shù)百年來里直封建帝王、皇室享樂之地解放辟公園1961年國務院公布頤和園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頤和園包括萬壽山、昆明湖兩大部分園內(nèi)山水秀美建筑宏偉全園有各式建筑3000余間園內(nèi)布局分政治、生活、游覽三區(qū)域政治活動區(qū)仁壽段心過去慈禧太和光緒皇帝辦理朝事、會見朝臣、使節(jié)地方生活居住區(qū)玉瀾堂、宜蕓館、樂壽堂主體慈禧、光緒及妃居住之地風景游覽區(qū)萬壽山前山、山、湖、昆明湖主 全園主要組成部分
世界古典園林享有盛譽頤和園布局和諧渾體高60米萬壽山前山央縱向自低而高排列著排 云門、排云股、德輝殿、佛香閣、智慧海等組建筑依山而立 步步高升氣派宏偉高大佛香閣主體形成了全園心線沿昆明湖北岸橫向而建長廊長728米共273間 像條彩帶橫跨于萬壽山前連結著東面前山建筑群長廊有精美柁畫 14000多幅素有畫廊之美稱位于頤和園東北角萬壽山東麓諧趣園具有濃重江南園林特色被譽 園之園
占全園總面積四分之三昆明湖湖水清澈碧綠景色宜人廣闊湖面上有三小島點綴其主要景物西堤、西堤六橋、東堤、南湖島、十七孔橋等湖本文由實習報告收集整理岸建有廓亭、知春亭、鳳凰墩等秀美建筑其位于湖西北岸清晏舫(石訪)西合璧精巧華麗園著名水上建筑山湖林茂竹青景色幽雅處松林曲徑小橋流水風格與前山迥同山腳下蘇州河曲折蜿蜒時狹時闊頗具江南特色岸邊樹叢建有多寶琉璃塔山還有座仿西藏建筑——香巖宗印之閣造型奇特蘇州街原宮內(nèi)民間買賣街現(xiàn)已修復并向游人開放擁山抱水絢麗多姿頤和園體現(xiàn)了我國造園藝術高超水平
(二)長城
中國長城博物館坐落于八達嶺長城景區(qū)內(nèi),與長城全周影院相毗鄰,是一座以萬里長城為主題,全面反映長城歷史、軍事、建筑、經(jīng)濟、文化藝術及現(xiàn)狀的專題性博物館。
1994年9月建成開館。由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題寫?zhàn)^名。建筑面積4000余平方米,使用面積3200平方米。2023年進行全面改陳,并于2023年5月18日正式對社會公眾免費開放。主題為“世界奇跡•歷史豐碑”,基本陳列由“兩千余年•續(xù)建不絕”、“恢弘巨制•綿亙?nèi)f里”、“長城內(nèi)外•同是一家”、“浩氣長存•發(fā)揚光大”四個部分組成。
(三)故宮
故宮始建于公元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故宮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面積約為7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5.5萬平方米。相傳故宮一共有9999間房,實際據(jù)1973年專家現(xiàn)場測量故宮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計8707間(而此“間”并非現(xiàn)今房間之概念,此處“間”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間)。宮城周圍環(huán)繞著高12米,長3400米的宮墻,形式為一長方形城池,墻外有52米寬的護城河環(huán)繞,形成一個森嚴壁壘的城堡。故宮宮殿建筑均是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畫。故宮有4個門,正門名午門,東門名東華門,西門名西華門,北門名神武門。面對北門神武門,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滿山松柏成林。在整體布局上,景山可說是故宮建筑群的屏障。
依照中國古代星象學說,紫微垣(即北極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對應,是以故宮又稱紫禁城。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奪取帝位后,決定遷都北京,即開始營造這座宮殿,至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最后的封建帝制--清王朝,1924年遜帝溥儀被逐出宮禁。在這前后五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這里生活居住和對全國實行統(tǒng)治。
近十幾年來,故宮博物院平均每年接待中外觀眾600-800萬人次,而且,隨著旅游事業(yè)的發(fā)展,觀眾的人數(shù)有增無減,可見人們對紫禁城的興趣長盛不衰。
(四)清華
清華大學簡稱清華,中國著名高等學府,坐落于北京西北郊清華園。清華始建于1911年,初名清華學堂,是由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所建立的留美預備學校,1912年更名為清華學校。為嘗試人才的本地培養(yǎng),1925年設立大學部。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diào)整后,清華大學成為一所多科性工業(yè)大學,重點為國家培養(yǎng)工程技術人才,被譽為“紅色工程師的搖籃”。1978年以來,清華大學進入了一個蓬勃發(fā)展的新時期,逐步恢復了理科、經(jīng)濟、管理和文科類學科。
清華大學是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建設大學,是中國頂尖學府c9聯(lián)盟,以及東亞研究型大學協(xié)會、環(huán)太平洋大學聯(lián)盟、清華大學—劍橋大學—麻省理工學院低碳能源大學聯(lián)盟等國際組織的重要成員。清華百年校史中,培養(yǎng)出9名政治局常委,14名兩彈一星獲得者,600余名院士等大量的學術大師、興業(yè)之材、治國棟梁。清華,自它誕生起,就擔負起民族的興旺,中國的崛起的重大責任和使命。在歷史長河的每個階段,清華都以其卓越的人才培養(yǎng)和學術貢獻,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并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贊譽。
截至____年底,清華大學設有19個學院,55個系,已成為一所具有理學、工學、文學、藝術學、歷史學、哲學、經(jīng)濟學、管理學、法學、教育學和醫(yī)學等學科的研究型、開放式、綜合性大學。其學術實力居全國高校之首(qs發(fā)布的學術排名全國第一),是亞洲和世界最重要的大學之一。
(五)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創(chuàng)辦于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是我國近代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當時既是中國的最高學府,也是中國最高的教育行政機關。1912年5月,京師大學堂改名北京大學,著名的教育家、啟蒙思想家嚴復出任北京大學第一任校長。1916年12月,先生出任校長,實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治學理念,在學術和思想上將北大造就成中國首屈一指的大學。
北京大學現(xiàn)有普通本科學生14465人、碩士生10031人、博士生5088人,共有5個學部、41個院系、271個研究所(中心)、1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45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院、所、中心)、18.5個國家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yǎng)基地、10個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8個附屬醫(yī)院;101個本科專業(yè)、1個第二學士學位專業(yè)、244個碩士點、201個博士點;81個全國重點學科、35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597名正高級教職人員(其中博士生導師1227名),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52名、中國工程院院士7名、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3名、長江學者95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08人。北京大學的中科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以及國家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的
第9篇 自然地理學實習報告
一、 實習目的
1. 了解地下溶洞的形成過程
2. 了解石菊花、石筍、石鐘乳、石柱、石幔簾和邊石壩的形成條件和機制
3. 溶洞形成相關地質(zhì)現(xiàn)象的觀察和分析
二、 實習內(nèi)容
1.簡介:
瑞晶洞位于浙江臨安市昌化地區(qū)的石瑞鄉(xiāng)蒲村。東距杭州130公里,南鄰千島湖125公里西離黃山166公里,北連天目山國家自然保護區(qū)51公里。該洞洞體呈垂直狀,異常高大。第一洞廳垂直高度達82米,堪稱國內(nèi)第一,洞內(nèi)巖溶景觀密度大、品種齊全,尤其是洞內(nèi)有著大量的“石花”,大大小小的石花布滿洞頂,使瑞晶洞 成了世上罕見的地下花園。
2. 地下溶洞的形成過程
地下溶洞的形成是石灰?guī)r地區(qū)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石灰?guī)r里不溶性的碳酸鈣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轉(zhuǎn)化為微溶性的碳酸氫鈣。由于石灰?guī)r層各部分含石灰質(zhì)的量多少不同,被侵蝕的程度不同,就逐漸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態(tài)、陡峭秀麗的山峰和奇異景觀的溶洞。溶有碳酸氫鈣的水,當從溶洞頂?shù)蔚蕉吹讜r,由于水分蒸發(fā)或壓強減少,以及溫度的變化都會使二氧化碳溶解度減小而析出碳酸鈣的沉淀。這些沉淀經(jīng)過千百萬年的積聚,漸漸形成了鐘乳石、石筍等。如果溶有碳酸氫鈣的水從溶洞頂上滴落,隨著水分和二氧化碳的揮發(fā),則析出的碳酸鈣就會積聚成鐘乳石、石幔、石花。洞頂?shù)溺娙槭c地面的石筍連接起來了,就會形成奇特的石柱。
3.石菊花、石筍、石鐘乳、石柱、石幔簾和邊石壩的形成條件和機制
(1)石菊花
石菊花是石灰?guī)r溶洞的特有品種,在洞內(nèi)有著大量的石菊花。大大小小的石菊花布滿洞頂,形態(tài)各異。石花的化學成分為碳酸鈣,由針狀、細柱狀晶體組成,其多直接長在石灰?guī)r石上。石化是包氣帶毛細滲水的產(chǎn)物,即含碳酸鈣的地下水通過巖石縫隙緩慢從巖石中滲出,碳酸鈣中氧氣不斷溢出,形成結晶。
(2)石筍、石鐘乳、石柱
洞中長著高大的石筍和石鐘乳。石筍是直立在洞里的尖錐體。當飽含著碳酸鈣的水通過洞頂?shù)牧严兜沃炼吹?,由于在洞穴?nèi)有時溫度較高,水分蒸發(fā),水中二氧化碳溶解量減少,鈣質(zhì)析出,沉積在洞底,日積月累自下向上生長的就形成了石筍,自上而下生長的則形成了石鐘乳。
洞中還能看到幾根石柱,貫通底部和頂部。這是由于石筍和石鐘乳不斷生長,最后連在一起形成了這種柱狀物。
(3)石幔簾
在溶洞的四廳中我看到一幅壯觀的場面,一高達30米左右的“接天帷幔”矗立在廳中,那是有一連串層次的石蓮臺、石瀑布構成的石幔。洞廳中還掛著一連串的石旗和石簾。石幔是由于滲透的水中碳酸鈣沿溶洞壁向下沉淀成層狀堆積而成,其形狀如布幔。
(4)邊石壩
在洞底出現(xiàn)了一些隆起的像河壩一樣高為幾厘米至幾十厘米的壟崗狀地貌,這就是邊石壩。它是由滲透水中的碳酸鈣沉積而成的
.4. 溶洞的塌陷、斷裂構造、石柱的錯斷現(xiàn)象
溶洞形成后,由于某些地段發(fā)生了輕微地殼運動,洞廳中被水侵蝕過的層面發(fā)生了塌陷;地殼的下沉使原本在同一平面的巖層被拉伸,形成了斷裂構造;原本筆直的的石柱也由于地殼的下沉,導致中部被拉伸而斷裂,這就是石柱的錯段現(xiàn)象。
三、實習總結
這次實習我收獲頗豐,不僅見到了美麗的溶洞地貌,感受到了美妙的大自然風光,也進一步了解了地下溶洞的形成過程以及溶洞的一些代表性地貌和形成機制。此外,這次野外實習鍛煉了我的實踐動手能力,我學會了對地貌的觀察,內(nèi)容的描述,數(shù)據(jù)的記錄等野外工作方法。
第10篇 自然地理學的相關實習報告范文例文
一、 實習目的
1. 了解地下溶洞的形成過程
2. 了解石菊花、石筍、石鐘乳、石柱、石幔簾和邊石壩的形成條件和機制
3. 溶洞形成相關地質(zhì)現(xiàn)象的觀察和分析
二、 實習內(nèi)容
1.簡介:
瑞晶洞位于浙江臨安市昌化地區(qū)的石瑞鄉(xiāng)蒲村。東距杭州130公里,南鄰千島湖125公里西離黃山166公里,北連天目山國家自然保護區(qū)51公里。該洞洞體呈垂直狀,異常高大。第一洞廳垂直高度達82米,堪稱國內(nèi)第一,洞內(nèi)巖溶景觀密度大、品種齊全,尤其是洞內(nèi)有著大量的“石花”,大大小小的石花布滿洞頂,使瑞晶洞 成了世上罕見的地下花園。
2. 地下溶洞的形成過程
地下溶洞的形成是石灰?guī)r地區(qū)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石灰?guī)r里不溶性的碳酸鈣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轉(zhuǎn)化為微溶性的碳酸氫鈣。由于石灰?guī)r層各部分含石灰質(zhì)的量多少不同,被侵蝕的程度不同,就逐漸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態(tài)、陡峭秀麗的山峰和奇異景觀的溶洞。溶有碳酸氫鈣的水,當從溶洞頂?shù)蔚蕉吹讜r,由于水分蒸發(fā)或壓強減少,以及溫度的變化都會使二氧化碳溶解度減小而析出碳酸鈣的沉淀。這些沉淀經(jīng)過千百萬年的積聚,漸漸形成了鐘乳石、石筍等。如果溶有碳酸氫鈣的水從溶洞頂上滴落,隨著水分和二氧化碳的揮發(fā),則析出的碳酸鈣就會積聚成鐘乳石、石幔、石花。洞頂?shù)溺娙槭c地面的石筍連接起來了,就會形成奇特的石柱。
3.石菊花、石筍、石鐘乳、石柱、石幔簾和邊石壩的形成條件和機制
(1)石菊花
石菊花是石灰?guī)r溶洞的特有品種,在洞內(nèi)有著大量的石菊花。大大小小的石菊花布滿洞頂,形態(tài)各異。石花的化學成分為碳酸鈣,由針狀、細柱狀晶體組成,其多直接長在石灰?guī)r石上。石化是包氣帶毛細滲水的產(chǎn)物,即含碳酸鈣的地下水通過巖石縫隙緩慢從巖石中滲出,碳酸鈣中氧氣不斷溢出,形成結晶。
(2)石筍、石鐘乳、石柱
洞中長著高大的石筍和石鐘乳。石筍是直立在洞里的尖錐體。當飽含著碳酸鈣的水通過洞頂?shù)牧严兜沃炼吹?,由于在洞穴?nèi)有時溫度較高,水分蒸發(fā),水中二氧化碳溶解量減少,鈣質(zhì)析出,沉積在洞底,日積月累自下向上生長的就形成了石筍,自上而下生長的則形成了石鐘乳。
洞中還能看到幾根石柱,貫通底部和頂部。這是由于石筍和石鐘乳不斷生長,最后連在一起形成了這種柱狀物。
(3)石幔簾
在溶洞的四廳中我看到一幅壯觀的場面,一高達30米左右的“接天帷幔”矗立在廳中,那是有一連串層次的石蓮臺、石瀑布構成的石幔。洞廳中還掛著一連串的石旗和石簾。石幔是由于滲透的水中碳酸鈣沿溶洞壁向下沉淀成層狀堆積而成,其形狀如布幔。
(4)邊石壩
在洞底出現(xiàn)了一些隆起的像河壩一樣高為幾厘米至幾十厘米的壟崗狀地貌,這就是邊石壩。它是由滲透水中的碳酸鈣沉積而成的
.4. 溶洞的塌陷、斷裂構造、石柱的錯斷現(xiàn)象
溶洞形成后,由于某些地段發(fā)生了輕微地殼運動,洞廳中被水侵蝕過的層面發(fā)生了塌陷;地殼的下沉使原本在同一平面的巖層被拉伸,形成了斷裂構造;原本筆直的的石柱也由于地殼的下沉,導致中部被拉伸而斷裂,這就是石柱的錯段現(xiàn)象。
三、實習總結
這次實習我收獲頗豐,不僅見到了美麗的溶洞地貌,感受到了美妙的大自然風光,也進一步了解了地下溶洞的形成過程以及溶洞的一些代表性地貌和形成機制。此外,這次野外實習鍛煉了我的實踐動手能力,我學會了對地貌的觀察,內(nèi)容的描述,數(shù)據(jù)的記錄等野外工作方法。
第11篇 自然地理學大學生實習報告范文
自然地理學大學生實習報告
一、 實習目的
1. 了解地下溶洞的形成過程
2. 了解石菊花、石筍、石鐘乳、石柱、石幔簾和邊石壩的形成條件和機制
3. 溶洞形成相關地質(zhì)現(xiàn)象的觀察和分析
二、 實習內(nèi)容
1.
瑞晶洞位于浙江臨安市昌化地區(qū)的石瑞鄉(xiāng)蒲村。東距杭州130公里,南鄰千島湖125公里西離黃山166公里,北連天目山國家自然保護區(qū)51公里。該洞洞體呈垂直狀,異常高大。第一洞廳垂直高度達82米,堪稱國內(nèi)第一,洞內(nèi)巖溶景觀密度大、品種齊全,尤其是洞內(nèi)有著大量的“石花”,大大小小的石花布滿洞頂,使瑞晶洞 成了世上罕見的地下花園。
2. 地下溶洞的形成過程
地下溶洞的形成是石灰?guī)r地區(qū)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石灰?guī)r里不溶性的碳酸鈣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轉(zhuǎn)化為微溶性的碳酸氫鈣。由于石灰?guī)r層各部分含石灰質(zhì)的量多少不同,被侵蝕的程度不同,就逐漸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態(tài)、陡峭秀麗的山峰和奇異景觀的溶洞。溶有碳酸氫鈣的水,當從溶洞頂?shù)蔚蕉吹讜r,由于水分蒸發(fā)或壓強減少,以及溫度的變化都會使二氧化碳溶解度減小而析出碳酸鈣的沉淀。這些沉淀經(jīng)過千百萬年的積聚,漸漸形成了鐘乳石、石筍等。如果溶有碳酸氫鈣的水從溶洞頂上滴落,隨著水分和二氧化碳的揮發(fā),則析出的碳酸鈣就會積聚成鐘乳石、石幔、石花。洞頂?shù)溺娙槭c地面的石筍連接起來了,就會形成奇特的石柱。
3.石菊花、石筍、石鐘乳、石柱、石幔簾和邊石壩的形成條件和機制
(1)石菊花
石菊花是石灰?guī)r溶洞的特有品種,在洞內(nèi)有著大量的石菊花。大大小小的石菊花布滿洞頂,形態(tài)各異。石花的化學成分為碳酸鈣,由針狀、細柱狀晶體組成,其多直接長在石灰?guī)r石上。石化是包氣帶毛細滲水的產(chǎn)物,即含碳酸鈣的地下水通過巖石縫隙緩慢從巖石中滲出,碳酸鈣中氧氣不斷溢出,形成結晶。
(2)石筍、石鐘乳、石柱
洞中長著高大的石筍和石鐘乳。石筍是直立在洞里的尖錐體。當飽含著碳酸鈣的水通過洞頂?shù)牧严兜沃炼吹?,由于在洞穴?nèi)有時溫度較高,水分蒸發(fā),水中二氧化碳溶解量減少,鈣質(zhì)析出,沉積在洞底,日積月累自下向上生長的就形成了石筍,自上而下生長的則形成了石鐘乳。
洞中還能看到幾根石柱,貫通底部和頂部。這是由于石筍和石鐘乳不斷生長,最后連在一起形成了這種柱狀物。
(3)石幔簾
第12篇 土地地理學實習報告范文
三天的時間,我從遼北看到遼南.
經(jīng)歷了從沙漠到大海的變化,我終于在如此近的時間內(nèi)看到了我最熟悉的沙漠和我最渴望見到的大海--盡管我見到的大海并不是我想象的那么漂亮.科爾沁的白白沙子和丹東紅紅的海灘是我現(xiàn)在的印象.
我在遼北看到了我熟悉的沙子:
在我長大的那塊土地上,我見慣了沙子.而科爾沁的沙子給我的是一種既親切有陌生的感覺.我見過的是黃黃的,太陽下能閃光的那種,科爾沁的沙子卻是白白的,好象還攙雜著一點點黑.如果沙子多了,那就成了沙漠.我在科爾沁看到的,就是沙漠.幸運的是我看到的是正在治理的沙漠.這片不大不小的沙漠,現(xiàn)在已經(jīng)引起了足夠的重視--因為它距離東北的政治文化中心沈陽大概只有100公里,據(jù)說這里的沙子正在以每年30米的速度向沈陽是靠近.如果按這個速度算下來,那么沈陽市被沙子覆蓋似乎還是很遙遠的事情.然而事實是距離這片沙漠較近的彰武、康平、法庫等市縣已經(jīng)受到了沙漠的困繞.每年大約有1.5萬畝的土地被沙化.于是治理這片沙漠便成了官員首先考慮的問題.在這里我們有幸參觀了設在距離科爾沁沙漠較近的彰武縣的一個治沙研究所.當汽車駛進這座小小的治沙研究所時.被綠綠的小樹苗所環(huán)繞的小樓顯得格外搶眼.常年駐守在這里的工作人員用復雜的心情向我們介紹了他們的成果:他們大概在這里待了3年,在他們實驗地范圍之內(nèi)的沙子已經(jīng)被固定住了。在我們視線之內(nèi)的那些小沙丘是不會再向前移動了。而且在這片實驗地內(nèi),我們還看到了他們種植的蔬菜、藥材、用來固沙的小灌木、樹木等等.這里已經(jīng)變化的讓你想象不出來它曾經(jīng)是一片沙漠.但是這僅僅是一塊被圈了起來的沙地.在這之外,仍然是荒涼的沙漠.我們沿著一條被風吹的已經(jīng)不象樣子的小路向北走過去,在這片被封閉的實驗地之外,是荒涼的不能再荒涼的沙漠,你根本看不到綠色.在實驗地的周圍,還有農(nóng)民的土地--就是那種玉米只能長到一米高的土地.種在這里的種子有時候根本連本都收不回來,可是農(nóng)民還是不停的種.就連小站的工作人員也弄不懂農(nóng)民為什么寧愿虧本要他們的土地上長玉米而不是可以固沙的草.我們能確定的是這里根本是不適合發(fā)展農(nóng)業(yè).
我在丹東看到了紅海灘
如果科爾沁沙漠給人是荒涼的感覺,那么丹東的紅海灘給人的就是一種生機勃勃的景象.通向紅海灘的路兩旁全是等待收割的水稻以及養(yǎng)滿了河蟹的池塘,這兩樣東西應該是最讓盤錦人驕傲的了.當汽車轉(zhuǎn)過一個彎,我就能遠遠的看見海還有一片一片的紅色.這應該就是傳說中的紅海灘了.等走近了一看,原來海灘之所以紅,是因為它上面長滿了顏色發(fā)紅的草----赤堿蓬.然而這片紅紅的海灘如今也不再完美,它仍然是人類活動的受害者.如果不是及時的治理.那么這片聞名中外的紅海灘當它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時可能已經(jīng)退化的不成樣子了.在發(fā)軟的海灘上,我們發(fā)現(xiàn)了螃蟹.掀開一層泥,底下肯定是那些橫著走路的東西.興奮的我們抓了大概有4、5斤才住手.膽子大的同學竟然抓到了那種很大很大的螃蟹,大概有3、4兩.
第13篇 自然地理學實習報告范文
自然地理學實習報告
一、 實習目的
1. 了解地下溶洞的形成過程
2. 了解石菊花、石筍、石鐘乳、石柱、石幔簾和邊石壩的形成條件和機制
3. 溶洞形成相關地質(zhì)現(xiàn)象的觀察和分析
二、 實習內(nèi)容
1.簡介:
瑞晶洞位于浙江臨安市昌化地區(qū)的石瑞鄉(xiāng)蒲村。東距杭州130公里,南鄰千島湖125公里西離黃山166公里,北連天目山國家自然保護區(qū)51公里。該洞洞體呈垂直狀,異常高大。第一洞廳垂直高度達82米,堪稱國內(nèi)第一,洞內(nèi)巖溶景觀密度大、品種齊全,尤其是洞內(nèi)有著大量的“石花”,大大小小的石花布滿洞頂,使瑞晶洞 成了世上罕見的地下花園。
2. 地下溶洞的形成過程
地下溶洞的形成是石灰?guī)r地區(qū)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石灰?guī)r里不溶性的碳酸鈣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轉(zhuǎn)化為微溶性的碳酸氫鈣。由于石灰?guī)r層各部分含石灰質(zhì)的量多少不同,被侵蝕的程度不同,就逐漸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態(tài)、陡峭秀麗的山峰和奇異景觀的溶洞。溶有碳酸氫鈣的水,當從溶洞頂?shù)蔚蕉吹讜r,由于水分蒸發(fā)或壓強減少,以及溫度的變化都會使二氧化碳溶解度減小而析出碳酸鈣的沉淀。這些沉淀經(jīng)過千百萬年的積聚,漸漸形成了鐘乳石、實習報告網(wǎng)石筍等。如果溶有碳酸氫鈣的水從溶洞頂上滴落,隨著水分和二氧化碳的揮發(fā),則析出的碳酸鈣就會積聚成鐘乳石、石幔、石花。洞頂?shù)溺娙槭c地面的石筍連接起來了,就會形成奇特的石柱。
3.石菊花、石筍、石鐘乳、石柱、石幔簾和邊石壩的形成條件和機制
(1)石菊花
石菊花是石灰?guī)r溶洞的特有品種,在洞內(nèi)有著大量的石菊花。大大小小的石菊花布滿洞頂,形態(tài)各異。石花的化學成分為碳酸鈣,由針狀、細柱狀晶體組成,其多直接長在石灰?guī)r石上。石化是包氣帶毛細滲水的產(chǎn)物,即含碳酸鈣的地下水通過巖石縫隙緩慢從巖石中滲出,碳酸鈣中氧氣不斷溢出,形成結晶。
(2)石筍、石鐘乳、石柱
洞中長著高大的石筍和石鐘乳。石筍是直立在洞里的尖錐體。當飽含著碳酸鈣的水通過洞頂?shù)牧严兜沃炼吹?,由于在洞穴?nèi)有時溫度較高,水分蒸發(fā),水中二氧化碳溶解量減少,鈣質(zhì)析出,沉積在洞底,日積月累自下向上生長的就形成了石筍,自上而下生長的則形成了石鐘乳。
洞中還能看到幾根石柱,貫通底部和頂部。這是由于石筍和石鐘乳不斷生長,最后連在一起形成了這種柱狀物。
(3)石幔簾
在溶洞的四廳中我看到一幅壯觀的場面,一高達30米左右的“接天帷幔”矗立在廳中,那是有一連串層次的石蓮臺、石瀑布構成的石幔。洞廳中還掛著一連串的石旗和石簾。石幔是由于滲透的水中碳酸鈣沿溶洞壁向下沉淀成層狀堆積而成,其形狀如布幔。
(4)邊石壩
在洞底出現(xiàn)了一些隆起的像河壩一樣高為幾厘米至幾十厘米的壟崗狀地貌,這就是邊石壩。它是由滲透水中的碳酸鈣沉積而成的
.4. 溶洞的塌陷、斷裂構造、石柱的錯斷現(xiàn)象
溶洞形成后,由于某些地段發(fā)生了輕微地殼運動,洞廳中被水侵蝕過的層面發(fā)生了塌陷;地殼的下沉使原本在同一平面的巖層被拉伸,形成了斷裂構造;原本筆直的的石柱也由于地殼的下沉,導致中部被拉伸而斷裂,這就是石柱的錯段現(xiàn)象。
三、實習總結
這次實習我收獲頗豐,不僅見到了美麗的溶洞地貌,感受到了美妙的大自然風光,也進一步了解了地下溶洞的形成過程以及溶洞的一些代表性地貌和形成機制。此外,這次野外實習鍛煉了我的實踐動手能力,我學會了對地貌的觀察,內(nèi)容的描述,數(shù)據(jù)的記錄等野外工作方法。
> 相關文章:地理信息系統(tǒng)實習報告范文、地理教學實習鑒定、自然地理學大學生實習報告、地理專業(yè)本科生實習鑒定
第14篇 自然地理學的相關實習報告例文
一、 實習目的
1. 了解地下溶洞的形成過程
2. 了解石菊花、石筍、石鐘乳、石柱、石幔簾和邊石壩的形成條件和機制
3. 溶洞形成相關地質(zhì)現(xiàn)象的觀察和分析
二、 實習內(nèi)容
1.簡介:
瑞晶洞位于浙江臨安市昌化地區(qū)的石瑞鄉(xiāng)蒲村。東距杭州130公里,南鄰千島湖125公里西離黃山166公里,北連天目山國家自然保護區(qū)51公里。該洞洞體呈垂直狀,異常高大。第一洞廳垂直高度達82米,堪稱國內(nèi)第一,洞內(nèi)巖溶景觀密度大、品種齊全,尤其是洞內(nèi)有著大量的“石花”,大大小小的石花布滿洞頂,使瑞晶洞 成了世上罕見的地下花園。
2. 地下溶洞的形成過程
地下溶洞的形成是石灰?guī)r地區(qū)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石灰?guī)r里不溶性的碳酸鈣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轉(zhuǎn)化為微溶性的碳酸氫鈣。由于石灰?guī)r層各部分含石灰質(zhì)的量多少不同,被侵蝕的程度不同,就逐漸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態(tài)、陡峭秀麗的山峰和奇異景觀的溶洞。溶有碳酸氫鈣的水,當從溶洞頂?shù)蔚蕉吹讜r,由于水分蒸發(fā)或壓強減少,以及溫度的變化都會使二氧化碳溶解度減小而析出碳酸鈣的沉淀。這些沉淀經(jīng)過千百萬年的積聚,漸漸形成了鐘乳石、石筍等。如果溶有碳酸氫鈣的水從溶洞頂上滴落,隨著水分和二氧化碳的揮發(fā),則析出的碳酸鈣就會積聚成鐘乳石、石幔、石花。洞頂?shù)溺娙槭c地面的石筍連接起來了,就會形成奇特的石柱。
3.石菊花、石筍、石鐘乳、石柱、石幔簾和邊石壩的形成條件和機制
(1)石菊花
石菊花是石灰?guī)r溶洞的特有品種,在洞內(nèi)有著大量的石菊花。大大小小的石菊花布滿洞頂,形態(tài)各異。石花的化學成分為碳酸鈣,由針狀、細柱狀晶體組成,其多直接長在石灰?guī)r石上。石化是包氣帶毛細滲水的產(chǎn)物,即含碳酸鈣的地下水通過巖石縫隙緩慢從巖石中滲出,碳酸鈣中氧氣不斷溢出,形成結晶。
(2)石筍、石鐘乳、石柱
洞中長著高大的石筍和石鐘乳。石筍是直立在洞里的尖錐體。當飽含著碳酸鈣的水通過洞頂?shù)牧严兜沃炼吹?,由于在洞穴?nèi)有時溫度較高,水分蒸發(fā),水中二氧化碳溶解量減少,鈣質(zhì)析出,沉積在洞底,日積月累自下向上生長的就形成了石筍,自上而下生長的則形成了石鐘乳。
洞中還能看到幾根石柱,貫通底部和頂部。這是由于石筍和石鐘乳不斷生長,最后連在一起形成了這種柱狀物。
(3)石幔簾
在溶洞的四廳中我看到一幅壯觀的場面,一高達30米左右的“接天帷幔”矗立在廳中,那是有一連串層次的石蓮臺、石瀑布構成的石幔。洞廳中還掛著一連串的石旗和石簾。石幔是由于滲透的水中碳酸鈣沿溶洞壁向下沉淀成層狀堆積而成,其形狀如布幔。
(4)邊石壩
在洞底出現(xiàn)了一些隆起的像河壩一樣高為幾厘米至幾十厘米的壟崗狀地貌,這就是邊石壩。它是由滲透水中的碳酸鈣沉積而成的
.4. 溶洞的塌陷、斷裂構造、石柱的錯斷現(xiàn)象
溶洞形成后,由于某些地段發(fā)生了輕微地殼運動,洞廳中被水侵蝕過的層面發(fā)生了塌陷;地殼的下沉使原本在同一平面的巖層被拉伸,形成了斷裂構造;原本筆直的的石柱也由于地殼的下沉,導致中部被拉伸而斷裂,這就是石柱的錯段現(xiàn)象。
三、實習總結
這次實習我收獲頗豐,不僅見到了美麗的溶洞地貌,感受到了美妙的大自然風光,也進一步了解了地下溶洞的形成過程以及溶洞的一些代表性地貌和形成機制。此外,這次野外實習鍛煉了我的實踐動手能力,我學會了對地貌的觀察,內(nèi)容的描述,數(shù)據(jù)的記錄等野外工作方法。
第15篇 ____年歷史地理學專業(yè)大學生暑假實習報告范文
實習已過去些許天了,可在京實習的一幕幕卻還會常常清晰的浮現(xiàn)于腦海中,那些人,哪些事,恍如昨日……
三月的北京,春寒還盛,我們便來到了房山大苑村這個陌生的地方,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我們二十余師生一起經(jīng)歷了春天肆虐的沙塵暴,夏天炎炎的烈日,一起由大苑遺址轉(zhuǎn)戰(zhàn)于大興墓葬群,一起睡露天,一起熬夜加班。付出了汗水,卻也收獲了成果,通過實習,我們初步掌握了考古田野發(fā)掘方法和技能,熟練掌握了室內(nèi)整理的前期記錄整理和資料匯總工作等,同時鍛煉了身心,拓寬了眼界,工作之余的生活,在北京文研所的關照下,也度過得很愉快。整個實習,大家都收獲良多。
在此,實踐和能力的學習提升過程不可置否是發(fā)掘?qū)嵙暤闹匦?,但穿插其間的人情往事也同樣讓人難忍不提,故此分為實踐學習、生活娛樂兩篇。
(一)
實習期三個月,可比較清晰的分為三段,即初始近一個月的大苑村寺廟遺址發(fā)掘,中間的室內(nèi)學習階段及后段月余的大興墓葬發(fā)掘及整體室內(nèi)整理,三階段大體可分為兩部分,即田野發(fā)掘部分和室內(nèi)學習整理部分。詳述如下:
田野發(fā)掘
大苑寺廟遺址
大苑村寺廟遺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區(qū)青龍湖鎮(zhèn)東約1.5千米,大苑村偏西部渠南,東西兩邊皆為民宅,南邊緣靠近公路。為配合北京西六環(huán)修建工程的基建考古項目。發(fā)掘區(qū)原為民房及果園、耕地等,發(fā)掘前已被平毀,遍布樹根和碎磚瓦塊等。
此次發(fā)掘,方便起見,以大概發(fā)掘區(qū)中心位置一固定物為中心基點,按南北正方向采用象限法布方,共分ⅰ、ⅱ、ⅲ和ⅳ4個發(fā)掘區(qū)。其中i、ⅳ區(qū)首先發(fā)掘,多數(shù)布方規(guī)格5×5米,少數(shù)10×10米,ii、iii區(qū)發(fā)掘較晚些,大部布方10×10米,偶有邊角處地理局限布方10×5米,布方規(guī)格大致以鉆探所得遺跡復雜程度為標準。
遺址從____年2月11正式開方發(fā)掘,其后近一月中,我們偶有斷續(xù)的發(fā)掘了i、ⅳ區(qū)的大部,基本上也是整個遺址中遺跡現(xiàn)象最為豐富的一段。
遺址由于年代不算早,所以地層也相對較簡單。統(tǒng)一后,地層分為三層,其中②層又分為②a、②b兩層,結合成因具體描述如下:
①層,表土層,土色灰黑,較為疏松,包含物為植物根莖、塑料,碳屑等,厚15-30厘米左右。應為近現(xiàn)代居民生活、耕擾所致。
②a層,土色黃褐,土質(zhì)較為致密,夾雜少量白灰點等,包含物為碎磚瓦塊及個別碎青花等類瓷片,深15—70cm,厚約10-30cm。應為②b層建筑廢棄塌毀后,在其上堆積的自然土,其中的碎磚瓦塊應與當時人們的挖翻等活動有關。結合遺址推測為明清后期。
②b層,土色黃褐,土質(zhì)較為致密,夾雜較多白灰點、料礓石塊等,包含物大致也同樣為碎磚瓦塊及個別碎青花等類瓷片,深30—50cm,厚5—20cm,。各探方常見的寺廟房基s1即開口于本層下,打破③層。推斷其應為明清此遺址寺廟建筑廢棄塌毀形成的遺跡。
③層,土色淺黃,土質(zhì)致密,包含物較少,深約30-50cm,厚度不明。不見遺跡現(xiàn)象,人類活動痕跡較少,應為原始自然堆積。但我個人推斷這應不是原生地層,應僅為自然堆積,與當?shù)睾恿鬏^多有莫大關系。
以上只是大框架性的地層狀況總結,個別探方還不見有②b層,土質(zhì)土色、地層厚度、包含物等也往往有個體的細微差別。
在這個遺址發(fā)掘中,大家基本上都完成了兩個左右的探方發(fā)掘,這其中我負責了i區(qū)的t0301和t0302。兩探方都位于i區(qū)第三列,南北相鄰,地層完整,遺跡方面有一現(xiàn)代溝、兩段基槽,卻無有價值遺物出土,這與大多數(shù)探方的遺物較少狀況基本相同。
大興16#地
大興16#地,位于北京大興區(qū)新城北區(qū),周圍高樓民宅隔路環(huán)伺,也是一配合基建的考古項目,主要是墓葬發(fā)掘。此區(qū)域呈長方形,東西長485-580m,南北寬330-400米,遺跡現(xiàn)象主要分布于此地點偏南部,一線大體呈東、中、西三區(qū)。
此地點共有墓葬46座,東區(qū)墓葬共有十六座,由出土錢幣可知全為清墓,墓向皆大致南北,分布密集而無打破,墓葬規(guī)模大小不一,有單、雙、三、四人墓,其中雙人墓最多,余者數(shù)量大致相當。雙人以上墓中,由人骨、隨葬品等初步判定皆男性在西,女性在東,女性多屈肢葬,男性多直肢葬,而且每墓中皆只有一位男性墓主,規(guī)律一致,可斷定余者非妻則妾。東區(qū)墓葬以m14規(guī)格最高:四人葬、每人皆雙棺、每棺都有隨葬品。有趣的現(xiàn)象是,在已初步斷定西首為男的情況下,次西位的棺中隨葬品數(shù)量相當豐富,銅錢、珠花、發(fā)簪等都遠較其它棺--甚至西首棺為多,聯(lián)系實際我們推測這很有可能是墓主正妻,結合當時的風俗生活,幾人的家庭地位及內(nèi)部關系會是一個耐人尋味的話題。
中區(qū)共有墓葬26座,由墓葬形制、出土物等可較明顯的初步判定主體為遼金墓,還有少數(shù)唐墓,甚至個別墓時代推測有可能上溯到北魏。
遼金墓大多數(shù)為磚砌頂貼石灰穹廬頂墓室、仿木磚雕斗拱墓門、“凸”字形臺階墓道、“人”字形結構磚封門,垂面梯形磚砌祭臺等,墓門上多數(shù)有彩繪,但地仗粗糙,甚至直接用顏料涂畫于磚面,酥堿、空鼓等病害底部嚴重,上部略好,但整體保存鮮有喜人者。繪畫內(nèi)容較簡單,常大幅面素黑、素紅,少量云紋、十字、鳥雀等花紋多黑彩白地。
墓室內(nèi)皆前半部墻嵌燈臺,兩邊放置隨葬品。燈具為白瓷盞,隨葬品多陶瓷類,常為罐、碗、盞等日常器皿樣式,瓷器質(zhì)地一般,多白瓷,皆為民窯產(chǎn)品,且多有磨損痕跡,推測應為墓主生前家庭日常所用,瓷器常有伴陶器放置在棺床右邊的現(xiàn)象。陶器些許為低溫軟陶,脆弱易碎,可能是專用隨葬的冥器。但都不見雞腿瓶等類遼金時代契丹等少數(shù)民族特色器物。除此外,有些淤泥面上還見有規(guī)矩木痕,推測或有木器如桌椅箱奩等隨葬。內(nèi)部建筑也相對比較簡單,斗拱多為彩畫,個別好些的一圈墓室壁上,有凸磚條表示的桌椅造型和簡單重復的彩繪婢女、直欞窗,彩繪保存狀況些許略好于墓門上彩繪,這當然與墓室內(nèi)外的彩繪質(zhì)地好壞、淤土狀況、溫濕度、霉菌種類及多少等密切相關。
后半部置有棺床,皆磚砌,貼墻成半圓狀,部分棺床上有骨灰臺。骨灰周圍和其下常見有錢幣及木痕,推測應為骨灰和隨葬錢幣都置于骨灰盒內(nèi)入葬。這些墓葬無一例外都有骨灰,而不見較完整尸骨,初步推測北京地區(qū)在遼金時代這種少數(shù)民族火葬葬制應是占主流的,甚至影響了許多不見少數(shù)民族特色器物隨葬的漢人墓主的葬制。
除過上述形式的遼金墓,還有類極簡單的瓦罐骨灰葬式,即骨灰置于一帶蓋大瓦罐中,然后葬于半米至一米見方左右的或土壙或磚砌的小墓室中,往往幾個墓十分集中甚至疊壓,而鮮見隨葬品。或許是社會最下層或士卒死亡的倉促簡易葬式。
唐墓多為船形或近長方形磚室墓,少數(shù)有鋪地磚及墓道(當然不排除墓道被破壞者),出土有銅錢、交股彈壓式環(huán)曲柄鐵剪、八棱菱花銅鏡、蚌殼等,與北京地區(qū)之前已作過研究確定的唐墓情況十分類似,比較典型。
推測可能是北魏時期的墓葬較典型的一座特征如下:土壙磚墓,墓壙近似長方形,墓室平面近梯形,南寬北窄。墓室底部鋪磚,墓室四壁用磚錯縫起券,往上漸漸收縮,至墓室頂部用豎磚交錯相差封頂。有人骨兩具,皆近南向,比較少見。隨葬一銅錢、一罐。銅錢銹蝕不清,所以,僅由罐的形制并結合整個葬制與已有北京地區(qū)資料進行對比,推測可能為北魏時期墓葬。
西區(qū)共有墓葬四座,皆遼金墓,可較明顯的分為兩組。偏北兩座相互靠近,東西平行,形制等與之上介紹的穹廬頂墓大致相同,保存狀況除一座塌頂外其余還都較好。另外一組偏南些,南北向貼近,更一致的是,兩墓除墓門兩角貼墓道壁處殘存數(shù)磚外,空無一物,但土壙保存完好,可能是有血緣關系的兩墓主同為遷走。
以上便是大興16#地墓葬遺跡的一個大概介紹,在此次發(fā)掘過程中,我主要參與了四座墓的發(fā)掘和三座墓的整理工作。包括清墓一座,唐墓一座,遼金墓兩座,其中由于時間關系一座遼金墓未清理完,轉(zhuǎn)交技工。
發(fā)掘經(jīng)驗教訓
在北京實習之前,我僅有的一點實踐經(jīng)驗是來自于2023年忻州定襄青石遺址二十天的實習,但僅算是個入門掌握,基礎還比較差,經(jīng)驗也很貧乏,具體操作的手上感覺也很一般。這次在北京長時間的實習,彌補了我以前的多方面欠缺,比如墓葬的發(fā)掘、古代建筑基址的掌握等,同時重溫并進一步熟悉和掌握了具體發(fā)掘操作規(guī)程和方法技術,而這些是僅靠課堂學習所不能得到的,的確受益匪淺。這其中有幾次經(jīng)歷尤其使我印象深刻。
在大苑t0302發(fā)掘中,有一次刮面后,發(fā)現(xiàn)有一片近圓形區(qū)域土質(zhì)土色偏硬發(fā)黑,與周圍明顯不同,再刮后,依然存在,且有少量石灰出現(xiàn),這在周圍更是不見,推測有可能是灰坑,技工師傅幫看了,也并未予以否定,按照先后關系,決定予以發(fā)掘??稍诎l(fā)掘過程中,才發(fā)現(xiàn),偏硬發(fā)黑夾雜石灰土竟找不到邊,這才明白過來:我把地層做成了灰坑,開了“天窗”。如果之前再多刮幾次,再細心一點,隨著這種現(xiàn)象范圍的不斷擴大,或許就不會出此無法彌補的錯誤。
遺跡是歷史的積淀,是“一次性”不可重復的。我深感慚愧……
類似的事情在大興墓葬發(fā)掘中也有一件。m42是一座穹廬頂?shù)倪|金墓,我負責發(fā)掘了一段時間,在找墓道的過程中,在確定已到原始地面的情況下,但所找出“凸”字形墓道寬窄過渡的一邊肩部一段卻總是讓人心里不踏實,雖然已有其他人的肯定。果然,發(fā)掘到近一米深的黑色地層土時,發(fā)現(xiàn)果然錯了,實際肩部距墓門出檐的下垂面僅有五公分左右距離,比我之前所劃線要近,老師和技工師傅們有說也可能本來就是上寬下窄坡狀過度的,或坍塌的,因為之前的m21就有過類似的情況。但我知道那很大程度上是安慰,因為黑土以下的部分基本都是豎直的,事實不容商量……只有自責和教訓。
當然,實踐中有憂也有喜,在m19的發(fā)掘中,雖然是一座空墓,但并不大影響我們的操作實踐,我和l_r在技工師傅的指導下共同剝出了五個原始臺階面(共六個),同時也找出了墓室原始土壙邊的大部,原始邊(面)非做出的邊(面)所能比,同樣這種心情也是難以言喻的。
三個月中和技工師傅的工作交流,有幾點體會,這或許也可稱為書本學習和實踐經(jīng)驗之間關系的一些感觸。
眾所周知,一般的技工師傅,并不是從學校里系統(tǒng)學得田野考古知識的,而是通過類于師傅帶徒弟的方式在實踐中一點一點的積累經(jīng)驗的,毋庸置疑,這種經(jīng)驗是寶貴的,但由于考古發(fā)掘本身的不小成本和經(jīng)常所進行的配合基建性質(zhì),往往會無奈注重速度而降低了田野發(fā)掘工作本身所具有的嚴謹性和細密性,長此以往,習慣形成,在我們實習中同樣也會在正確指導的同時,也參有少量個人的非科學性的內(nèi)容方法,如刮面找不出邊,即打探眼,最后遺跡往往千瘡百孔,甚至會破壞重要信息;墓葬主體發(fā)掘完畢翻棺時,僅憑經(jīng)驗不全翻,很有可能漏掉遺物及信息;能用鍬則不用鏟,往往會在去大塊土時就把骨架蹭得多有殘損;報出土銅錢數(shù)時,往往會少報幾枚,以便以后有破損缺失而不會高于事物數(shù)目;還未到原始地面,卻曰已看出墓道范圍,往往使我們學生摸不著后腦等等。這中間或許有正確的只是我水平不夠,個人武斷的觀點,但有些確實是不合適的,這一點可以肯定。
常有人說“考古考古,連蒙帶?!?,這固然有著外界人群對于考古工作的不理解,但業(yè)內(nèi)人士也有此語時,我個人認為這就并不全為空穴來風了,這往往與我們的一線工作者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態(tài)度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完全承認的是,技工師傅們的發(fā)掘經(jīng)驗是十分豐富的,他們往往有著十數(shù)甚至數(shù)十年的田野發(fā)掘經(jīng)驗,對我國的考古事業(yè)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同時又長期承受著清苦的工地生活,付出了巨大的個人犧牲。但這并不能掩蓋個別不當之處,雖然這也往往有著他們自己的理由,至少從速度和效率上,或許我們某天走上工作崗位后也會陷入工作時間和成果質(zhì)量等等之類的矛盾中,但即使有妥協(xié),我想也不應是在現(xiàn)階段的實習中。
室內(nèi)學習整理
1
由于方方面面的因素,我們的實習前和實習中穿插了一個月左右的室內(nèi)學習階段,這其間領隊、老師給我們進行了多個通論性及田野實踐性的講座,有些知識是課堂知識的重溫,而有些知識則是我們不曾接觸和常常忽略的。如李軍老師給我們回溫了田野發(fā)掘常識后,又帶領我們在野外仔細了解了當?shù)氐牡乩淼貏荨⒅脖煌寥馈⒑恿骱吹茸匀坏乩頎顩r。這些恰恰是我們所應該了解而又容易忽視的。領隊馮老師結合大苑發(fā)掘遺址的性質(zhì),給我們詳細講解了晚期寺廟的建筑布局及特點,這些則是我們之前所不曾涉及的,而發(fā)掘完畢的結果也印證了這些知識。除此外,北京文研所的張主任還在工地結束后專門給做了一節(jié)更深領隊層面的講座,可謂開了眼界,長了見識。
室內(nèi)整理工作集中在實習末尾的數(shù)天,除了每人需交的探方、灰坑、墓葬、灶等常規(guī)記錄,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們還做出了遺址各期的墓葬登記表、墓葬統(tǒng)計表、出土器物登記表、標本登記表、銅錢登記表、墓磚登記表等,對于室內(nèi)整理工作從整體和細節(jié)上都有了一個宏觀的概念和詳細的了解。雖然時間倉促、任務緊張,但仍覺很有收獲。
(二)
兩點一線的學校生活總會讓人自覺或不自覺地將自己圈入一個感官上很拮據(jù)的范圍。而實習生活中諸多的充分必要條件則往往使我們在不知不覺中融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大家庭,這個集體中充滿了詼諧幽默、歡聲笑語,個人的趣事趣聞往往也會成為大家共有的快樂;同時充滿了互相幫助、關懷友愛,個人的悲愁苦惱也會在大家的齊協(xié)中灰飛煙散……
駐地位于房山區(qū)大苑村村北,是一個安靜的莊戶人家,周圍皆田地、果樹,偏東的稍遠處,一條小河蜿蜒流過,兩岸的斜柳隨著河流延伸向遠方,是一個學習、生活理想的好地方。每天下工后的生活安詳恬靜,可口的飯菜伴隨著輕松的交談很快就慰藉了轆轆的腸胃,飯后大家或看書寫筆記理理思路,或踢毽子、打羽毛球放松娛樂,或坐于院外磨盤上聊天放歌,或走入田間、橋頭漫步散心,一派悠然。偶有休息日,在老師的允諾或帶領下,我們便可以進城,或購置個人日用品,或集體參觀重要文化景點,故宮、首博、軍博等重要的博物館、文物古跡很是讓大家留戀,開拓了視野,增長了見識。
逢領導、老師來看望或重要節(jié)日等,駐地的聚餐總不會少,飯前同學們動手幫忙,加上師傅的好手藝,八九、十數(shù)樣菜就上桌了,二十余人數(shù)桌分而餐之,不時共舉杯,小小的農(nóng)家庭院,其樂融融,大家暢飲侃談、逗樂玩笑,工作的疲憊消失的無影無蹤,這或許也算是田野實習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吧。
工地上,坦言是比較枯燥的,再加之有時或狂沙肆虐,灰頭土臉,或烈日當頭,油汗?jié)M面,實不好受。可枯燥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偶爾閑暇空余,發(fā)掘?qū)ο笈R近的同學也會走動走動,互通有無,討論著彼此所領的探方墓葬、所暴露出土的遺跡遺物、方法技能上的是非對錯等等,也會逗逗樂子,誰誰又挨熊了,誰誰又出糗了,或談笑風生,或小聲竊竊。無形中,風沙、烤曬的難受也被拋擲了腦后。少有的較大段空閑中,微縮版長城、西夏王陵、金字塔、獅身人面像等相繼拔地而起,水利部宣告成立,接字游戲、殺人游戲風靡一時,足球籃球長久不衰,只可惜“墓地的詛咒”使得這顯得有些美中不足,但卻也無可奈何。
工地同學間也是趣聞多多。在大興工地階段,一男一女,抓鬮分組發(fā)掘,結果令人好笑。以rs組合為例,rlp喜開玩笑,而sj則嚴謹認真,倆人頗似有“水火之勢”。然對于工作s固然遵規(guī)守矩、一絲不茍,r卻也同樣勤勤懇懇、吃苦耐勞,同時所兼的后勤之責也干得井井有條。但閑暇空余,倆人閑聊中則抬杠頻繁,s說一,r則說二,s朝東,r則向西,縱然你說的搬經(jīng)據(jù)典,有理有據(jù),天花亂墜,落英繽紛,也會被r揶揄得一無是處,繼而歪理正說,顛三倒四,讓人無言以對,哭笑不得,只有吃憋??胺Q經(jīng)典地一張合影中,兩人坐于一塊木板,一伏著腰,面色無奈,一雙手撫膝,微帶黠笑。我戲謔調(diào)侃“面如死灰處,‘太君’頹然;嬉皮得意時,‘黑子’開顏”。其他組合中,也是各有特色,趣事不斷,讓一成不變的土色工地,平添了許多亮彩,伴隨我們走完了實習生活。
實習三月余的點點滴滴,太多的人們值得我們回憶,北京文研所領導們的熱忱和支持,讓我們的生活交通保障可靠、安然無憂;領隊老師們無私的關懷和幫助,讓我們面對生疏的田野工作有了頭緒并逐漸掌握;技工師傅們手把手的指導,使我們初步掌握了發(fā)掘中各個細節(jié)的技術方法;還有汝師傅、高阿姨變著花樣的可口飯菜、房東一家默默的后勤保障……
104天的實習,104天的工地生活,對我來說,專業(yè)方面既有遺址發(fā)掘的重溫,又有墓葬發(fā)掘的新接觸,其它方面,在老師、同窗學友的相伴下,我們還共同收獲了許多在書本和學校所不能得到的經(jīng)驗和體會,很是難得,相信會對我們以后的學習、生活有著相當?shù)挠绊?。這種經(jīng)歷對于個人,以前沒有過,以后可能也難再有了。
感謝太多人給予的幫助,領導、領隊、老師……尤其是相伴三年,共處三月的同學們,借一位老師的話語,愿大家“將來選擇考古的,更為堅定,從事其它的,更為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