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
第1篇教師培訓后的教學總結
第1篇 教師培訓后的教學總結
教學是把死的東西如何有機的組織,讓它以靈動的狀態(tài)與學生見面,讓學生把枯燥繁多的知識樂于接受,并以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積極的完善自己,充實自己。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要想學習好就應付出堅實的行。因為在學習的道路上一旦出現虛假,知識的鏈條將會在最關鍵的地方出問題。
從知識的積累,學習能力的提高方面來看,這與學習者的道德修養(yǎng)密切相關。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道德修養(yǎng)跟不上,學識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受限制。換句話說,學習的過程也是自身素質不斷提高的過程。隨著年齡的增長,社會閱歷的增多,知識結構的不斷穩(wěn)固,這就進一步要求主觀能動性的提升。
一方面是扎實的學,另一方面也應意識到排除一切不利于我們學習的障礙。在交友上多向勤奮上進的同學靠攏,確應做到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把自己盡可能融入一個積極向上的體系中。要知道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要不然只能是白沙在涅與之俱黑,一發(fā)而不可收拾。
教育不是一個簡單問題,成才很難一蹴而就,這就需要從小做起。一個良好家庭長大的孩子,出問題的幾率一般不大;家庭教育一旦失調,有時學校教育很難湊效。這就需要組建家庭的人們不光要珍惜眼前所存在的,為我們的下一代負責,更應為社會的發(fā)展作貢獻。
歷史代表著過去,很有可能一事無成?;蛘咭晃兜闹活欍裤轿磥?,而不付之與堅實的行,那也不會有好的結果。我們應該回顧歷史,放眼未來,牢牢的把握住今天,讓每一個今天都過得充實。這樣一個個今天將會連綴成美麗的七色光環(huán)實現我們的夢。
在佛教讀本上,對修行有這樣的闡述:一個修行者當經過布施,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五個境地后,方能達到“如來”境界。如果借用于我們的學習則更恰當不過,我們的學習也看作是修行,也要經過不同的境地方能成就我們的學業(yè)。
事實上,人是社會的人,處于現實生活中難免會有困擾我們前進的事事物物。我們應該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線,全身心投入到自己所應該干的事情上去,同時要注意方法,應明白事半功倍的道理,絕不可莽干。這就需要在學習中要有一套適合自己的方法,在實踐中不斷充實完善,這將更有利于邁向成功的道路。
沒有誰總是一帆風順,也沒有誰總是諸事不宜,就看自己如何對待自己,如何使有利的環(huán)境更加有利,最大限度的發(fā)揮我們的潛能,知難而上。失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以失敗的心對待周圍的一切。要從失敗中總結經驗,爭取下一次的成功。事實上我們的前進也是在不斷的解決問題中誕生的。當我們解決問題時,如果找到了答案,看它是不是最好的,看有沒有更好的方法,這樣不斷的精益求精,永不懈怠,事事如此,時時如此,在生活中多留個心眼兒,對我們的進步將會有很大的幫助。
對學習成績比較低的同學應提早教育,在智力不出問題的情況下,那他們每個學生身上將會有一個小故事,如果不把這個小故事盡快發(fā)現,那以后的教育,或他們學習成績的提高將會存在很大問題。要知道在賽場上超越一個競爭對手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更何況是背著包袱上陣。這就需要教育者是個有心人:多和學生接觸交流,了解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困難問題,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及早的發(fā)現問題,盡快的解決問題,彌補他們知識上的缺陷,減輕他們的心理負擔,使每一個同學盡快融入到積極向上的班集體中。
一個集體是大家的集體,每一個同學都應是這個集體的主人,眾人拾柴火焰高,要有一種團隊精神,拼搏精神,以排山倒海之勢前進,將會無往而不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