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
第1篇大學生目送讀書心得體會 第2篇學生目送閱讀心得體會 第3篇中學生目送讀書心得 第4篇中學生讀目送有感作文 第5篇中學生《目送》心得體會800字精選5篇 第6篇《目送》學生讀書心得范文 第7篇目送初二學生讀書心得 第8篇《目送》學生讀書心得優(yōu)秀范文
第1篇 大學生目送讀書心得體會
幾年前女兒推薦我看臺灣女作家龍應臺的一本書《目送》,至今為止看了五六遍之多,每次看過的感想又都不同,是越看感觸越深,越看理解的也越多。
這真的是一部好書,寫的那么細膩、真實、感人、有哲理,好像每一段話,每一件事,都發(fā)生在我們身邊,我們每個人也都曾或多或少經(jīng)歷過。我們每個人在這里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這里的“我”又是多少個我們的寫照。這本書與其說是龍應臺對自己生活的回顧和反省,到不如說是照出了我們每個人的成長歷程,照出了我們生活中所忽略的最珍貴的事物,那就是愛。
我對其中的《目送》一篇感觸最深,“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我都能背下這段話了,我和父母、女兒和我之間又何嘗不是這樣的!
記得我考入省城去上學的時候,母親不也是目送著我漸行漸遠,就如我現(xiàn)在每次目送著女兒一次一次的別離……
我們這一生,被父母目送著,然后我們再目送著我們的孩子,但是我們都很難去回頭張望,只因為我們知道那份可以依靠的愛一直堅實地存在著。
也許是歲月增長,人的心也越來越容易憂傷。曾經(jīng)視若無睹的東西,在不知不覺中,也在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跡。越來越開始在乎起父母越來越多的皺紋,也更開始擔憂起孩子越走越遠的腳步。
女兒離開我們,獨自在外打拼,做父母的又何嘗舍得,只愿女兒將來終能明白,現(xiàn)在的付出是為了更美好的未來。因為做兒女的要明白,在父母的有生之年,讓他們的眼睛多點落在兒女的面孔上,而不是含淚看著兒女漸行漸遠。做父母的也要明白,讀書筆記孩子不是你的附屬物,“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你能給孩子的只是精神上的慰藉和支持,讓她學會獨自體會孤獨、挫折、失敗等種種坎坷,學會與人分享努力過后的豁然開朗和欣然喜悅,這才是真正的.愛,因為“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p>
我知道女兒轉身離開的時候眼中有不舍,有對前方未知事物的畏懼,但更多的是喜悅憧憬和睥睨一切的自信。既然微笑著邁出了第一步,留給父母一個“不用追”的背影,那就哪怕前方荊棘遍地,哪怕被扎的遍體鱗傷,也絕不回頭。
第2篇 學生目送閱讀心得體會
幾年前女兒推薦我看臺灣女作家龍應臺的一本書《目送》,至今為止看了五六遍之多,每次看過的感想又都不同,是越看感觸越深,越看理解的也越多。
這真的是一部好書,寫的那么細膩、真實、感人、有哲理,好像每一段話,每一件事,都發(fā)生在我們身邊,我們每個人也都曾或多或少經(jīng)歷過。我們每個人在這里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這里的“我”又是多少個我們的寫照。這本書與其說是龍應臺對自己生活的回顧和反省,到不如說是照出了我們每個人的成長歷程,照出了我們生活中所忽略的最珍貴的事物,那就是愛。
我對其中的《目送》一篇感觸最深,“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蔽叶寄鼙诚逻@段話了,我和父母、女兒和我之間又何嘗不是這樣的!
記得我考入省城去上學的時候,母親不也是目送著我漸行漸遠,就如我現(xiàn)在每次目送著女兒一次一次的別離……
我們這一生,被父母目送著,然后我們再目送著我們的孩子,但是我們都很難去回頭張望,只因為我們知道那份可以依靠的愛一直堅實地存在著。
也許是歲月增長,人的心也越來越容易憂傷。曾經(jīng)視若無睹的東西,在不知不覺中,也在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跡。越來越開始在乎起父母越來越多的皺紋,也更開始擔憂起孩子越走越遠的腳步。
女兒離開我們,獨自在外打拼,做父母的又何嘗舍得,只愿女兒將來終能明白,現(xiàn)在的付出是為了更美好的未來。因為做兒女的要明白,在父母的有生之年,讓他們的眼睛多點落在兒女的面孔上,而不是含淚看著兒女漸行漸遠。做父母的也要明白,讀書筆記孩子不是你的附屬物,“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你能給孩子的只是精神上的慰藉和支持,讓她學會獨自體會孤獨、挫折、失敗等種種坎坷,學會與人分享努力過后的豁然開朗和欣然喜悅,這才是真正的.愛,因為“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p>
我知道女兒轉身離開的時候眼中有不舍,有對前方未知事物的畏懼,但更多的是喜悅憧憬和睥睨一切的自信。既然微笑著邁出了第一步,留給父母一個“不用追”的背影,那就哪怕前方荊棘遍地,哪怕被扎的遍體鱗傷,也絕不回頭。
第3篇 中學生目送讀書心得
看這本書的時候,淚忍不住從眼睛里流下來。龍應臺的文字不僅優(yōu)美,還富有情操,如晨光中的那一抹微云,夕陽下的露珠;是火紅的朝霞,黑暗中的燭光,冷照山壁。
這是一本生命筆記,深邃,憂傷,美麗。
她寫了自己的孩子從一直圍著她團團轉,到與她疏遠,直到只能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她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母子父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聽了杜鵑那仿佛哭得一嘴濕淋淋的鮮血似的啼聲,讓這個心思細膩的女人從心里體會出了那份孤寂、凄涼。她寫出了人生百態(tài),也寫出了世態(tài)苦痛。
從《雨兒》和《胭脂》中我讀出了她對母親的愛,從《寒色》和《回家》中讀出了她對一個完整的家的渴望與追求;從《憂郁》中我讀出了她對這孤寂的體會與對杜鵑的憐惜。
印象最深,也是哭得最深的是她回答家是什么的那一段,她自認為對“千里江山寒色遠,蘆花深處泊孤舟”早有體會的人,卻被這種小學作文題目給難住了,突然支支吾吾,不知所云。
家,是兒女在的地方,是父母親都在的地方,是一個溫暖而又安心的世界。那,才是家。這是她的回答,可是這種世界對于我們家這種單親家庭來說,我可能是感受不到了。
這是一本生死筆記,深邃、憂傷、美麗。
第4篇 中學生讀目送有感作文
當我翻開《目送》,其中的《跌倒》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龍應臺通過報紙上一個中學生因為受不了考試的壓力,而選擇了自殺的報道,得到了許多感慨。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只教我們?nèi)绾稳プ非笞吭剑瑥目硻烟覙涞娜A盛頓、懸梁刺股的孫敬、蘇秦到平地起樓的比爾·蓋茨,都是成功的典范。即使是談到失敗,目的只是要你絕地反攻,再度出人頭地,譬如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洗雪恥辱,譬如哪個戰(zhàn)敗的國王看見蜘蛛如何結網(wǎng),不屈不撓。”
這段話明確的指出現(xiàn)在的教育的漏洞所在:
告訴了孩子如何成為卓越的人,卻不曾告訴他們那些卓越的人背后的辛酸;告訴了他們卓越的人成功的經(jīng)歷,卻不曾告訴孩子怎樣去面對挫折;告訴了孩子表面的美好,卻不曾告訴他們生活并不是一帆風順。
而這樣的孩子,遇到挫折便退縮,從來不去努力,總認為不用努力,勝利的果實就會獲得。于是他們大部分時間都在怨天尤人,卻不是通過努力去自己獲得,認為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
我覺得家庭、學校、社會,應該更多的教育我們?nèi)绾稳サ沟挠凶饑?、如何面對挫折,而不只告訴我們這些太過美好的事物。
第5篇 中學生《目送》心得體會800字精選5篇
《目送》心得體會800字1
“所謂的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當你讀到這段話的時候,你的心是否劇烈的顫動了一下?
《目送》中那段話,說得既令人心酸又無奈。步入中年,擁有年輕時所向往、所追求的一切,名利、地位、資本,但是平靜下來才發(fā)現(xiàn)父親已經(jīng)遠去,母親也在慢慢的老去,兒子們掙脫自己的保護要遠行,朋友們在曲終之際漸漸散去,兄弟姐妹各自經(jīng)營著自己的生活,在別人眼中擁有一切的“我”卻無力將他們挽留,環(huán)顧四周,惟有任憑他們漸行漸遠,默默“目送”。這里的“我”又是多少個我們的寫照?
這本書與其說是龍應臺女士對自己生活的回顧與反省,倒不如說是照出了我們每個人的成長歷程,照出了我們生活中所忽略的最珍貴的事物。文中描寫作者目送兒子踏入各種不同的門,兒子的背影,愈來愈高大,但卻從來都沒有猶豫,沒有回頭,這種落寞感,使她回憶起當年父親用廉價的小貨車載著她去大學報到,父親因覺得女兒會嫌棄小貨車太窮酸,便在校門口放下她和行李轉頭就走,留下一團黑煙和背影。多年后慈愛的父親過世,作者又在細雨中,目送著父親的靈柩慢慢滑入火葬的爐門,消失在火焰中。
正如作者所說,她的確是想讓讀者從她的文章中得到感悟,她也正在用她心酸的經(jīng)歷給我們還未曾有過悲傷體會的人指點迷津。從小到大,從上學到上班,從欲走還留到不再回首,孰不知每一次的啟程,都有一對關切的眼神在背后凝視著。是因為越來越獨立了?還是越來越忙碌了?甚至有時連再見都沒說就走。是的,我們都太忙了。時間越來越緊,腳步越來越急,但我們是不是從未想過,能與父母相望的日子也在一天天的在減少?我們至少可以在有限的時間里多陪陪他們,多陪陪家人,放卻一些無謂的紛繁雜亂,多關心你身邊的人和事,善待他們,這樣當你一次次面對背影的時候才會釋然。
兒女要明白,在父母的有生之年,讓他們的眼睛多點落在我們的面孔上,而不是含淚看著我們漸行漸遠。父母也要明白,孩子不是你的附屬物,“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能給孩子的只是精神上的慰藉和支持,讓其體會孤獨、挫折、失敗等種種坎坷,這才是真正的愛,因為“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
《目送》心得體會800字2
取一杯清茶,在靜謐的的午后或夜晚翻開書本細細品讀,如同品一杯香茗一般,感受書中的寧靜或洶涌,感受它帶給我們的震撼……我想《目送》就是這樣的一本書,值得我 們慢慢地品讀。
“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這個世界如此匆忙,我們好像沒有那么多的時間來看風景,沒有時間去悲春傷秋,但好像又缺了些什么。生活在“快餐時代”,我們所缺的是內(nèi)心的“寧靜”。所謂“寧靜”并非大張旗鼓地去參觀旅游景點,那樣走馬觀花的旅行除了“到此地一游”什么都沒有留下。真正的“寧靜”是沉淀下浮躁的心,用心去看世界。因為每一個用心“看”到瞬間的剎那,都被你所記錄,每一次記錄都彌足珍貴,因為它稍縱即逝。作為學生的我們何嘗又不該學會靜下心去學習,去沉淀自己呢?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zhí)像而求,咫尺千里”,我們所相信的,所不相信的,都將成為老生常談,很多永恒不滅的東西也都不一定會長存不滅,就像地球和太陽終會歸于塵埃一樣。我們能做的只是在變化的世界中堅持自己所認為對的東西。相信于不相信,其實是我們?nèi)松凶钏矫艿臇|西,也是我們?yōu)橹Щ蟮臇|西,在行走的路上,相信什么,不相信 什么唯心而已。是否相信也僅僅取決于你自己而已。但溫暖的世界需要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不是嗎?希望我們不要再僅僅將信任的基礎建立在利益的基礎之上,而是對這個世界多一點信任。
每一代子女和父母之間也許都在尋找更好的溝通和相處方式,像安德烈和龍應臺之間,像龍應臺和她媽媽之間,也許像龍應臺所說的,“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但,我們與父母相處的時間越來越少,矛盾缺越來越多總想著離開他們的視野范圍,可同時我們陪伴他們的時間也越來越少,何妨不多和他們溝通一下。而不是等到他們老了才后悔。莫要等到‘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才后悔。
金門的地雷,中東的戰(zhàn)亂,……有時候,時代太殘酷了。你閉上眼,不忍注視。那些愛好和平的人們,無論犧牲了多少生命也換喚不醒為了權勢而制造戰(zhàn)亂的人。我們常說熱愛和平,但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對生命不漠視呢?是倒地的老人,落水的小孩,還是待宰的珍稀動物,生命,需要的不是喊聲如雷的口號,而是真正的關注和行動。讓我們行動起來用雙手和可見的行動去踐行這個愿望。
每一本書都能引起我們的思考,也能給我們以啟迪。但愿你如品一杯清茶一般,擁有澄凈的心靈。用心去感受世界的美好與不美好,去感受人性的真實。
《目送》心得體會800字3
拿到龍應臺的“人生三書”,帶著好奇,我首先翻開了《目送》。這本書沒有什么華麗的文字修飾,卻讓我對“親情”有了新的認識。與這本書同名的文章《目送》,深深地打動了我。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訴你:不必追?!边@段文字雖不華麗,但意味深長,耐人尋味,撥動了我內(nèi)心深處的一根弦。
這篇文章圍繞著“背影”展開描寫。其中,有幾個片段,讓我讀著有些心酸:龍應臺望著她兒子安德烈的背影遠去,但是安德烈卻從未回頭再望一眼龍應臺。同樣,在龍應臺到大學報到的第一天,她的父親用運送飼料的廉價小貨車長途送她到學校。她父親只送到了學校側門的窄巷旁。他很對不起龍應臺,因為這車實在不是送大學教授的車。龍應臺卻依然站在那里,目送著她父親的背影漸行漸遠。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頭一瞥。但是他沒有,一次都沒有。”安德烈的一舉一動,龍應臺都默默地注視著,牽動著她的心。安德烈已經(jīng)不像小時候那樣不斷的回頭看媽媽,而是選擇把背影留給龍應臺。
由這篇文章,我想到了我自己。
以前的我和安德烈一樣。在參加夏令營時,媽媽會目送著大巴士遠去,而我只顧著和新朋友聊天,不曾跟媽媽揮揮手;出去旅游時,爸爸把我和媽媽送到機場,他會目送著我們的背影遠去,還會牽掛我們,而我卻沉浸在旅游的興奮中,也沒有回頭看看爸爸。
現(xiàn)在,我懂得了這個道理。每天早上,在上學的必經(jīng)之路,我會透過車窗,跟媽媽招招手,因為媽媽在目送著我去上學;到校時,爸爸把我送到校門口,他會目送我的背影走進學校深處,我會跟他說聲再見,揮揮手。
請不要留給父母一個背影,給他們一個正臉,一個微笑,就能溫暖他們的心。
《目送》心得體會800字4
當我合上這本書的時候,窗外的雨已經(jīng)停了。這讓我不得不想起,在書里,那位母親輕聲的呼喚——雨兒。我不停地在問自己,誰目送了我,我又目送了誰。隔著一條馬路,當我回頭的時候,是誰在那里,是誰在哪里輕聲呼喚我。
人們常常說,三生,可是真的又三生嗎?如果又的話,今生的我在不停地被誰目送,來世我又會目送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闭娴氖侨绱藛?許多年過去,當我走上工作崗位的時候,我是否會在拐角處回過頭來,然后笑著對母親說——媽;或者,我是否也會在母親悲傷的目送中消失在拐角處?
我記得小的時候,我常常躺在母親的懷里,聽母親將她那童年的故事,母親的淚光是啟蒙我的明珠。如今,我們兩人之間卻常常隔著一扇門,我在門里頭,她在門外。我卻沒有勇氣打開門……父母養(yǎng)育子女,子女孝敬父母,那是責任。年少時,母親目送孩子離去,年老時,孩子目送母親離去。那又是什么呢?目送著,背影消失里,只剩下哀傷和寂寞嗎?不,不會的,我相信不會永遠都是目送的。我想,我會打開那扇門的,我依舊可以像兒時那樣,像兒時那樣依偎母親懷里,盡管母親不再將她童年的故事了。
在這本書的魅力睿智的文字里,我看見了自己,在嘆息作者的哀傷之余,也深深地體會到母親,我的母親的那么傷情。我想,許多年之后,等我也是一位母親的時候,是否也會如此,是否也只是目送?
珍惜可以挽留,不是嗎?也許,我現(xiàn)在所做的都只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我相信,一句問候,一杯清茶,一個擁抱真的可以讓那落寂消逝。也許,許多年后,我目送著母親離去的時候,我仍然會悲傷、難過,但是,至少不會遺憾,不是嗎?
《目送》心得體會800字5
這是一本奇妙的書。淡淡的文字,平淡的語調,細膩的感受,完全沒有華麗的影子,也沒什么大悲大喜。但卻能讓人很認真地讀下去,在無形間凈化著我們那被塵埃腐蝕的心靈。
這是一次關于親情的坦言?!拔衣?、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倍嗝礃銓嵉奈淖?,卻觸動了我內(nèi)心最脆弱的地方。
仔細想想,好像也真的是這樣。年幼時的我們,總是走在最前面的那一個,向著朝陽邁去,而順著我們的背影一直倒退回去就會發(fā)現(xiàn),在那個最隱蔽的角落里,總有一個或兩個人,他們的眼神,從我們出現(xiàn)在這世界上時,就從未離開過。他們或許期待,或許渴望我們的一回眸,一絲觀注,但我們一直沒給過。即便如此,每一次看他們的眼神時,那里總是帶著說不清的深情與期盼。
這是一個關于時間的記載。隨著時間的流逝,當我們也成為那個望背影的人時,才會真切的體會到父母那份痛楚與沉默。小時候父母把我們當孩子,父母老了我們把他們當成孩子。我們會懊悔,懊悔曾經(jīng)的無知,但時間不留給我們一點機會,我們想告訴自己的孩子這一切的感受,可被時間悄聲無息地擋住了。時間讓我們變了,讓我們懂得了一切,也讓我們失去了很多。作文
真的是這樣,有些感受只能一個人體會,有些眼淚只能一個人掉,有些痛苦只能一個人承擔,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真的只能一個人走。明白了這些,才算是真真正正的成長了吧。
這是一個人生命的歷程。不管是時間也好,親情、愛情、友情也好,該經(jīng)歷的會經(jīng)歷,該遺失的會遺失。生命是一條無法回轉的軌道,我們必須按照這軌道上的路標走,經(jīng)歷生老病死,悲歡離合?!赌克汀愤@個光陰歲月的故事是屬于別人的,但我們每個人都一樣,在時光消逝中成長度過,我們的皮膚會由光滑到粗糙,我們的背影會由高大到佝僂,我們曾經(jīng)擁有的也都會一一消失。這看起來是一場永恒的遺憾,但我們卻能從這一次次的目送中提煉出最純凈的心靈,最溫馨的回憶。作文
龍應臺的文字是我最欣賞的,它如清晨的雨露,清新朝氣,如黑暗的火焰,溫暖明亮,帶給我一種很平靜的感覺。在喧囂吵鬧的課間讀她的書,我的世界竟也莫名的變得安詳了。
第6篇 《目送》學生讀書心得范文
《目送》學生讀書心得范文1
取一杯清茶,在靜謐的的午后或夜晚翻開書本細細品讀,如同品一杯香茗一般,感受書中的寧靜或洶涌,感受它帶給我們的震撼……我想《目送》就是這樣的一本書,值得我們慢慢地品讀。
“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這個世界如此匆忙,我們好像沒有那么多的時間來看風景,沒有時間去悲春傷秋,但好像又缺了些什么。生活在“快餐時代”,我們所缺的是內(nèi)心的“寧靜”。所謂“寧靜”并非大張旗鼓地去參觀旅游景點,那樣走馬觀花的旅行除了“到此地一游”什么都沒有留下。真正的“寧靜”是沉淀下浮躁的心,用心去看世界。因為每一個用心“看”到瞬間的剎那,都被你所記錄,每一次記錄都彌足珍貴,因為它稍縱即逝。作為學生的我們何嘗又不該學會靜下心去學習,去沉淀自己呢?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zhí)像而求,咫尺千里”,我們所相信的,所不相信的,都將成為老生常談,很多永恒不滅的東西也都不一定會長存不滅,就像地球和太陽終會歸于塵埃一樣。我們能做的只是在變化的世界中堅持自己所認為對的東西。相信于不相信,其實是我們?nèi)松凶钏矫艿臇|西,也是我們?yōu)橹Щ蟮臇|西,在行走的路上,相信什么,不相信什么唯心而已。是否相信也僅僅取決于你自己而已。但溫暖的世界需要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不是嗎?希望我們不要再僅僅將信任的基礎建立在利益的基礎之上,而是對這個世界多一點信任。
每一代子女和父母之間也許都在尋找更好的溝通和相處方式,像安德烈和龍應臺之間,像龍應臺和她媽媽之間,也許像龍應臺所說的,“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但,我們與父母相處的時間越來越少,矛盾缺越來越多總想著離開他們的視野范圍,可同時我們陪伴他們的時間也越來越少,何妨不多和他們溝通一下。而不是等到他們老了才后悔。莫要等到‘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才后悔。
金門的地雷,中東的戰(zhàn)亂,……有時候,時代太殘酷了。你閉上眼,不忍注視。那些愛好和平的人們,無論犧牲了多少生命也換喚不醒為了權勢而制造戰(zhàn)亂的人。我們常說熱愛和平,但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對生命不漠視呢?是倒地的老人,落水的小孩,還是待宰的珍稀動物,生命,需要的不是喊聲如雷的口號,而是真正的關注和行動。讓我們行動起來用雙手和可見的行動去踐行這個愿望。
每一本書都能引起我們的思考,也能給我們以啟迪。但愿你如品一杯清茶一般,擁有澄凈的心靈。用心去感受世界的美好與不美好,去感受人性的真實。
《目送》學生讀書心得范文2
雨一直在下,我的思緒也隨著雨絲漫天飛舞,在這樣的時節(jié),這樣的雨天,好像最適合聽著音樂讀一本好書,于是我和著輕音樂在網(wǎng)上漫步,不經(jīng)意間又一次看到了龍應臺這個名字,這個名字最初映入我眼簾的時候我覺得它應該與女人無關!
但是當她的作品引領我細細品味時,我才知道她是一位來自臺灣的女作家,她的文字像涓涓細流般,靜靜的流淌。沒有過多華麗的辭藻卻能深入讀者的心靈,她的文字平實卻有著深深的寓意。似是和一位故交娓娓的講述著自己的經(jīng)歷……
今天我是第二次讀《目送》了,確切的說是第一次認真的讀,這是一篇讀后讓我有些酸楚和失落的文章,龍應臺在文章里的每一種感覺都撕扯著我的心,讓我感同身受。
《目送》由父親的逝世、母親的蒼老、兒子的離開、朋友的牽掛、兄弟的攜手共行,寫出失敗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寫出纏綿不舍和絕然的虛無。
當我讀到“我送他到機場,告別時,照例擁抱,我的頭只能貼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長頸鹿的腳。他很明顯地在勉強忍受母親的深情?!睍r,我的心有種難以言喻的痛楚!當讀到“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頭一瞥。但是他沒有,一次都沒有。”我的心再一次被刺痛,“即使同車,他戴上耳機。只一個人聽音樂?!蔽覀兒寥憧囵B(yǎng)大的孩子對我們是如此的排斥與冷漠!
于是“我慢慢、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p>
任誰看到這樣的文字,都不免在心里發(fā)出一個共鳴的震顫,這讓我想起現(xiàn)實中的自己,現(xiàn)在我們總在抱怨孩子粘人,總希望能讓自己多一點自由的空間,少一點孩子的糾纏,可是隨著歲月的流逝,當孩子一天天長大,我們想要跟她們親近都將成為一種奢望了。
我們的現(xiàn)在就是孩子的將來,今天上午我還在跟表妹埋怨老媽太過嘮叨,我都三十好幾了還管三管四的。從上學到工作再到成家,我不知道留給了母親多少落寞,我每次都匆匆的離家,留給父母的只有背影!當車輪啟動我目視前方,完全忽略了身后那深情的目光!每一次離家,母親都會把我送到車上,幫我找好座位,而我卻只留下淡淡的一句:“媽,你快回去吧”,但每次媽媽都會固執(zhí)的等到車子啟動,直到我完全脫離她的視線……
感謝龍應臺的這篇散文,是她讓我讀懂了老人內(nèi)心的凄涼與無奈!是她讓我知道在以后的日子里應該怎樣去對待我的親人,愛人和孩子!怎樣讓我們的人生少一些不必要的遺憾!
《目送》學生讀書心得范文3
讀這本書,感覺像是在讀雜記,沒有什么邏輯性,只是在記錄生活和感受,是對時間的無言,對生命的目送!這里面對于家、家人的描述印象最為深刻。
“家,一不小心就變成一個沒有溫暖、只有壓迫的地方。外面的世界固然荒涼,但是家卻可以更寒冷。一個人固然寂寞,兩個人孤燈下無言相對卻可以更寂寞。很多人在散了之后就開始終身流浪”
這不是家,也不是我所認為的家,但是如何避免真是一門大學問!作為兒女時,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當人老了,家更多的變成了一種回憶、一種空間!
愛情能持久多半是因為兩人有一種互利的基礎。沒有互利的關系,愛情是不會持久的!即便擁有幸福美好的婚姻,但是“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確實人生漫漫長路,有些事可以和其他人一起完成,有些則不能,如疾病、心理問題、對人生問題的困頓等等,只有依靠個人力量去解決!
“誰教過我們,在跌倒時,怎樣勇敢才真正有用,怎樣的智慧才能度過,怎樣可以變成行遠的力量,失敗如何變成人生的修行?”如果這樣我們成長的將更深刻、更有價值和意義!所以在教育豆奶的問題上,還是想辦法讓他知道世界的真實,知道如何處理失敗,知道跌倒后如何爬起來,知道自己喜歡什么,知道自己要追求什么樣的人生!
一個事情的畢業(yè),永遠是另一個事情的開啟!當歲月遠去,過去的,就讓它過去,無論是好是壞,都一并安然接受,坦然面對生命中的地老天荒!人生如棋,落子無悔!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景漸行漸遠?!彼詫Υ⒆拥某砷L,該放手時候就得放手,因為終究都要放手!那個時候可能更多地還得考慮自己、考慮伴侶!去過好自己的余生!
書中引起共鳴的幾句如下:
1、相信與不相信之間,令人沉吟!
2、所謂被牽掛的人,是肯慷慨贈予時光和情感的人!
3、發(fā)現(xiàn)美是一種美,描述發(fā)現(xiàn)的美又是另一種美,把感受到的美告訴你那才是最美的!
4、真正看懂世界的,應該是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應該用心感受世界、熱愛世界!
還喜歡書中的幾段文字,十分真實卻有力量:
一、龍應臺曾經(jīng)這樣評價人生歷程:“人生其實像一條從寬闊的平原走進森林的路?!痹谄皆贤榭梢越Y伙而行,歡樂地前推后擠、相濡以沫。一旦進入森林,草叢和荊棘擋路,各人專心走各人的路,尋找各自的方向。那推推擠擠的群體情感,那無憂無慮無猜忌的同儕深情,在人的一生中也只有少年期有。離開這段純潔而明亮的階段,路其實可能愈走愈孤獨。你將被家庭羈絆,被責任捆綁,被自己的野心套牢,被人生的復雜和矛盾壓抑。你往叢林深處走去,愈走愈深,不復再有陽光似的伙伴。到了熟透的年齡,即使在群眾的懷抱中,你都可能覺得寂寞無比。你的工作能給你多少自由?走進人生的叢林之后,自由卻往往要看你被迫花多少時間在閃避道路上的荊棘。有的人走著走著就淡了,有的人走著走著就散了。誰也難說會陪誰一輩子,只能在陪伴的時間里,且行且珍惜。
二、中年的人被夾在中間,兩邊都是小孩。未成年的孩子脆弱,需要你語言的力量支撐,雖然一邊需要你,一邊還會責問:難道誰沒年輕過嗎?成年人不記得年輕是怎么一回事,他們簡直太自私了。一邊受著責難,還一邊安慰他。年老的父輩在生活上需要被切實的照顧。因為他們自己不能逛商場,不知道在哪兒買到自己能穿的衣服,不能自己去裝假牙,不能開車了,不能的事情越來越多。龍應臺說:“老”的意思,就是失去了人的注視,任何人的注視。人是在慢慢退出這個世界的。天高地遠,宇宙無窮,老人的世界卻越來越小。小到被社會拋到一個小小的角落,小到只有自己的兒女不嫌棄自己。那些工作的炸彈,終究會煙消云散。年輕的一代終會長大,長到他過馬路再無需誰牽著他的手。年老的也會在某個生命的轉彎消失不見,留下一個讓你永遠無法忘懷的背影。回頭再想想什么是最值得我們回憶的,什么才是我們最感到有價值的?應該還是那些跟家人一起的美好時光。
三、龍應臺說:“人生本來就是旅程。夫妻、父子、父女一場,情再深,義再厚,也是電光石火,青草葉上一點露水,只是,我們心中,有萬分不舍:那為你擋風遮雨的人啊,自己是離亂時代的孤兒,委屈了自己,成全了別人。女兒的感恩、妻子的思念他已惘然。我們只好相信:蠟燭燒完了,燭光,在我們心里,陪著我們,繼續(xù)旅程?!标P山難越,誰悲失路人?這個關山不僅是一座不可跨越的海峽,還有我們看不到摸不著的時間的“關山”。
《目送》學生讀書心得范文4
曾經(jīng)在爸媽與朋友們的聚餐上聽到過這樣一句話:“世上所有的感情都是越來越親近的,唯有長輩和孩子不是這樣?!?/p>
—— 題記
揪著心讀完了龍應臺的《目送》,欲哭無淚的感覺在心中漫散開來?!艾F(xiàn)在他二十一歲,上的大學,正好是我教課的大學。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車。即使同車,他戴上耳機——只有一個人能聽的音樂,是一扇緊閉的門。我只能想象,他的內(nèi)在世界和我的一樣波濤深邃,但是,我進不去?!?/p>
我出生在新安江,爺爺奶奶以及家里其他人都住在那兒,由于父母的工作,我們家住在杭州。低年級時,我們經(jīng)常到爺爺奶奶家去,五一也去,國慶也去,中秋也去,寒暑假去住上個把星期是常有的事。奶奶總是牽著我,早起坐公交車到江對面吃早餐,公交車上,我們總是說說笑笑,慢慢,慢慢地走,絲毫沒有趕時間的緊迫。我經(jīng)常會到后院里喂魚,我不總喜歡干精細活兒,于是爺爺過來,皺著眉頭,喊道:“喂魚的食物要掰小一點,不然魚吃不了!”爺爺又拉我繞后院走一圈,指指點點,用方言重復著我早已爛熟于心的內(nèi)容:“這個叫番茄,這個叫絲瓜,那些是辣椒……”
但這些只留作回憶,現(xiàn)在,來回車程四小時,已被爸爸媽媽繁忙的工作以及我各種各樣的課外班所占領,于是只能在一年的寒暑假里面見縫插針抽出幾天去看望他們。即使去了,我也更喜歡獨自做自己的事情,并不樂意與他們對坐著談話。僅此而已。
我小學一年級時,媽媽總是跟我說:“你永遠都這樣大就好了?!蔽覠o法體會這句話所蘊含的心情。害怕時光飛逝罷,擔心我長大后會離她越來越遠罷……
讀初中了,我要學習,媽媽要看報、辦公,雖然天天在一起,但從來都各自坐在各自的書桌前,永遠隔著一扇門 —— 這個距離挺遠的。
“今天是最后一堂課,老師想對大家說幾句話,首先,要理解父母,爸爸媽媽工作很辛苦的,真的很辛苦,只是你們現(xiàn)在體會不到……”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目送》學生讀書心得范文5
龍應臺的《目送》一書,包含寫父親、母親、兒子、朋友、兄弟的七十三篇散文,深邃、美麗的文字,吸引我在這個七月盛夏用幾個晚上讀完該書,共鳴之處頗多,最是印象深刻的還是跟孩子有關的《目送》和《十七歲》。
首篇《目送》,講述兒子華安上小學第一天目送其消失在門里;十六歲機場送別一寸不移的跟隨安檢的兒子終沒等候到兒子消失前的回頭一瞥;大學時不搭同路的母親的車,留下母親高樓俯視其等公交車的身影。敘述著孩子的成長過程及其變化,透露著作為母親的落寞無奈與對不必追的選擇。我們又何嘗不是在孩子的成長中要不斷順應孩子的變化呢?
《十七歲》那篇讀到華飛從德國飛到希斯羅機場與劍橋演講的媽媽相會時那段,華飛拒絕媽媽為他預備的雨傘;笑說媽媽對歐陸早餐與英式早餐的大驚小怪;提醒媽媽只說就可以不要用手指牛頓蘋果樹后代……讓我想起前一日兒子掛掉我沒有說完的電話以示對我管束他的抗議,再打過去,直呼神經(jīng)病隨即掛斷來對付我的啰嗦,跟十七歲時的華飛不同的是,兒子七歲就開始了跟媽媽意見不一時的應對,就那么不輕不重不咸不淡的應對著,讓你愛不來氣不起的。還在為兒子掛我電話的事情耿耿于懷,計較著兒子對我不尊的時候,從《目送》的文字中讀出作者在面對孩子時,跟所有的母親一樣有困惑,不同的是她懂得控制,使得她在孩子獨立和疏遠時,懂得用自我調整的方法尊重孩子作為獨立的人所應有的自由和尊重,這也是我們?nèi)粘I钪谐7傅囊粋€錯誤,總是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導致跟個性獨立的孩子發(fā)生沖突時魯莽的給孩子定義為叛逆。我們要像作者那樣,做一個睿智的家長,把孩子當做一粒種子,給予足夠的陽光、空氣和水,愛護他、滋養(yǎng)他、保護他,讓孩子感覺到自己不是在被塑造被管制被約束,而是在溢滿愛的環(huán)境中為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一切不能應用到實際生活教育的理論學習都是無用的。好讀書,讀好書,重在應用,尊重孩子的成長變化,做好孩子的好父母。
第7篇 目送初二學生讀書心得
目送初二學生讀書心得1
人們常常說,三生,可是真的又三生嗎?如果又的話,今生的我在不停地被誰目送,來世我又會目送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闭娴氖侨绱藛?許多年過去,當我走上工作崗位的時候,我是否會在拐角處回過頭來,然后笑著對母親說——媽;或者,我是否也會在母親悲傷的目送中消失在拐角處?
我記得小的時候,我常常躺在母親的懷里,聽母親將她那童年的故事,母親的淚光是啟蒙我的明珠。如今,我們兩人之間卻常常隔著一扇門,我在門里頭,她在門外。我卻沒有勇氣打開門……父母養(yǎng)育子女,子女孝敬父母,那是責任。年少時,母親目送孩子離去,年老時,孩子目送母親離去。那又是什么呢?目送著,背影消失里,只剩下哀傷和寂寞嗎?不,不會的,我相信不會永遠都是目送的。我想,我會打開那扇門的,我依舊可以像兒時那樣,像兒時那樣依偎母親懷里,盡管母親不再將她童年的故事了。
在這本書的魅力睿智的文字里,我看見了自己,在嘆息作者的哀傷之余,也深深地體會到母親,我的母親的那么傷情。我想,許多年之后,等我也是一位母親的時候,是否也會如此,是否也只是目送?
珍惜可以挽留,不是嗎?也許,我現(xiàn)在所做的都只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我相信,一句問候,一杯清茶,一個擁抱真的可以讓那落寂消逝。也許,許多年后,我目送著母親離去的時候,我仍然會悲傷、難過,但是,至少不會遺憾,不是嗎?
目送初二學生讀書心得2
這個寒假,我讀了著名女作家龍應臺的散文集《目送》。它,是一本適合三代人共讀的人生之書。
《目送》收錄的七十三篇散文,寫了父親的逝世,母親的老去,兒子的`成長單飛,朋友親人的離散牽掛,兄弟的重逢攜手……整個寒假,我雖然只讀了其中二十六篇,卻已經(jīng)深深感動。
同名主打篇《目送》,給我的感受最深。這篇文章分成兩個段落,第一段作為母親,龍應臺敘述了兒子華安從第一天上小學起到中學、直至出國上大學十多年間的幾個感人片段,她一次次目送孩子的背影離去,一次次目送他成長。第二段,龍應臺作為女兒,追憶自己成長的歲月中,與父親的一次次別離:總是目送父親的背影漸行漸遠,直到有一天,在殯儀館熊熊爐火里永遠地消逝……所以她說:“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由此,我想到自己。當我第一次踏進小學的校門時,也曾一次次回頭注視父母離去的背影;當爸爸或者媽媽出差離家時,我也曾趴在窗口,目送他們的背影消失在小區(qū)的拐角。當我第一次離開父母遠赴甘肅黃羊川,參加南京電視臺的那次拍攝活動時;當我邁入南外大門,參加人生第一次入學考試時,我也都能感到背后目送我的那兩雙熱切的眼神……
對于13歲的我來說,人生才剛剛起步,還不能完全體會龍應臺“目送”中飽含的深意;但是我想,那些路我一定會走,那些目送背影的瞬間我一定也都會經(jīng)歷。只是我希望以后,自己也能有龍應臺的那顆感動的心,那支感恩的筆。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頭一瞥。但是他沒有,一次都沒有?!碑斘铱吹竭@句話的時候,心猛地一震,繼而涌出一股莫名的傷感——華安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媽媽的心,可是,他沒有再像小時候那樣不斷的回頭,而是選擇了將背影送給他的媽媽。因為,他已經(jīng)長大了,有了自己的思想了,他早已淡忘那個依賴母親的小華安了,他不再是那個用怯怯的眼光看周圍的那個小孩子了,是這樣嗎?還是他忘記了?他沒有看到,媽媽的眼神一直都隨著他的行進而移動;他沒有注意到,媽媽的眼神一點點的燃起希望然后又一點點的暗淡下來。
這難道就是作者所說的那個“父女母—子一潮的定義嗎?那個被告知“不必追”的那段小路嗎?不,不止這些,還有父女,還有那個張望父親背影的女兒……
我們總說自己已經(jīng)長大,可是給親人們做過些什么呢?我們注意過他們在我們身后的祝福和期盼嗎?我們感受到他們期待的眼神嗎?我們凝視過我們的親人離開的背影嗎?
不要讓我們的親人也因我們而傷心和失望,不要讓那滿腔的祝福變成沒有主人的青煙,不要讓親人的目光從期盼變成傷感……
想要珍惜這些關愛,就要從點滴之事做起,從理解做起。
目送初二學生讀書心得3
1、恍惚:精神不集中,神志不清。
2、殘酷:殘忍冷酷
3、閘門:引水、泄水或阻水的裝置。
4、奔騰:跳躍著奔跑。
5、朦朧:看不清,勉強看得見。
6、事過境遷:事情已經(jīng)過去,情況也變了。
7、遲疑:猶豫不決。
8、徘徊: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
9、嗚咽:傷心哽泣的聲音。
10、深邃:深的;幽深。
11、鬼魅:泛指鬼怪之物。
12、混沌:形容蒙昧無知的樣子。
13、悵然不已
14、物走星移
目送初二學生讀書心得4
《目送》,七十三篇散文,文字撫過了父母、子女的親情,知己好友的友情、周圍世界的植物、動物、風景……用那最細膩柔軟的筆觸,寫盡了幽微處最動人心弦的那種.種感覺。讀起來,便連呼吸,也充滿了共鳴的激動。
最犀利的一支筆,也有最柔軟的時刻。當孩子一天天地長大,她的憂傷卻與日俱增。昔日為了孩子,她辭去文化局長的官職,拋開博士高官的美麗光環(huán),毅然離開,重歸學者作家的生活,僅僅是因為她突然之間的反思:“會不會你贏得了全世界,但你失去了你的孩子?”
她是這樣優(yōu)秀清醒的女人,明確地知道自己在人生的每個階段有著怎樣的責任,知道生命的意義,不僅僅是事業(yè)的成功和虛浮的掌聲,所有的精彩,在繁華落盡時,也許留下的不過是永遠無法彌補的一份遺憾。并不是每個人,都能象她這樣清楚地獲知生命的本象。
在面對孩子時,優(yōu)雅知性的她,和所有平凡的母親一樣,困惑而挫敗。不同的是,她聰明的懂得控制的頭腦,使得她在面對孩子的獨立和疏遠時,懂得用壓抑自我的方法,去尊重他們做為一個獨立的人所理應擁有的自由和尊重。而她的驕傲和銳氣,在洶涌的母愛面前,也只能委屈地選擇讓步。“母親節(jié)”,原本以為會是一個溫暖感人的故事,沒想到透過安德烈寄來的一封電郵,讓人在一篇既凸顯了母親的瑣碎,又記錄了母親的無奈的幽默小文中,讀到她心底深處那份無從說起的寂寞。
在面對的父母時,仿若在呵護柔弱的嬰兒,那般的溫柔耐心,細細私語。她知道“媽媽是那個搭了時光機器來到這里,卻再也找不到歸程的旅人”,她知道“媽媽想要一個家,不是一個空間,而是一段時光。在那個時光的籠罩里,年幼的孩子正在追逐笑鬧,廚房里正傳來煎魚的滋滋香氣,丈夫從身后捂著她的雙眼要她猜是誰,門外有人高喊‘快遞拿印章來’……”她年邁衰老甚至開始神志不清的媽媽想要的,只是那樣平淡而幸福的時光,在那段時光里,凝聚著她一生豐盛的記憶,她的愛情,她的家人,她全部的留戀……
她也在書中寫戰(zhàn)爭的殘酷,貧窮的無奈,寫自己在一日日的生活中,漸漸黯淡下來的激情和慢慢平和的心境,曾經(jīng)相信和不相信的東西,在陌生的小巷見到的年幼的童工,父親離世后巨大的傷痛,一點一滴細微的觸動……她的文字,如冬日晨曦中沾滿露珠的青草,帶著輕微的潮氣和清新,撲面而來。
她的文字,如黑暗海面上綻放微光的燈塔,散發(fā)溫暖的光茫和明亮,照進心房。
從她的文字中,總能讀到一個矛盾的雙面的她,時而鋒利,時而溫婉,時而脆弱,時而感傷,時而樸實,時而華麗,卻總是,如此的動人。
也許是歲月增長,人的心也越來越容易憂傷。曾經(jīng)視若無睹的東西,在不知不覺中,也在心中烙下了深深印跡,開始在乎起父母越來越多的皺紋,也開始擔憂起孩子越走越遠的腳步。
所以,這樣的文字,才這樣的令人心痛起來。
放下書,閉上眼睛,在苦澀的眼淚中,更多的領悟到生與死那一瞬間的界限。無法忍受,卻需要面對的是:到底什么才是最寶貴的?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這是關于光陰的故事,我們每個人都在時光的洪流中漸漸長大,我們眼前的背影從高大到佝僂,自己也就慢慢成了別人眼里的背影。當我們再不能為過往的遺憾一一買單的時候,彼時的目送就成了眼下的悲涼。
目送初二學生讀書心得5
關于《目送》,源于一段寫在該書封底的文字,“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我乍然覺得那會是一部多么哀傷的作品,試想我們的一生將會有多少目送的故事,不管是“目送”還是“被目送”,總是會透露淡淡的離別依依。
在《目送》中,有若干篇散文,這些文章,寫親情、友情、愛情、人情、心情,總之是充滿了一個“情”字。有感情浸潤的文字總是迷人的,透露著靈性。、《目送》思考著生與死的人生大問題,在寫父親的逝去、母親的垂老、兒子的遠離、朋友的牽掛、兄弟的攜手共進的同時還寫失意、失敗、脆弱和放手,這是一本生死筆記,深邃、憂傷、美麗。
讀完之后我釋然了,我們不停地目送悲歡離合,不停地去感受人生無常,才能不斷成長,這就是人生。學會欣然目送,不必追。人就是在不斷目送中長大成熟,從“被目送”走向“目送”……
我喜歡《回家》,寫的是作者的母親,心中那份渴望回到家鄉(xiāng)的思念。家,是什么樣的地方?作為兒女,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作為父母,孩子在的地方就是家;作為終身伴侶,兩個人在的地方就是家。家,不是一個郵政區(qū)號、不是一個地址,不是空間,而是一段時光,一段有著溫暖而安心的記憶的時光。就算人會一個一個走,但家還是會在那,駐足我們心中的一個角落,某年某月某一天,我們還是會認得,家的樣子。
我至今還會跟我的朋友們說,我讀大學的時候一天一個電話往家打,不為什么,也沒什么事,就是想打個電話問候一下爸媽,他們都笑了,說“有病,沒事打什么電話”,其實那是一種對家的牽掛和依賴?!皟盒星Ю锬笓鷳n”,從沒離開過家,爸媽習慣了我在身邊,一旦他們的生活中缺少了我,他們會不習慣。若干年后在整理爸爸的東西時,我發(fā)現(xiàn)他保存著我大學四年來寄回家的所有信件、賀卡甚至學校寄回的成績單……
學會關心身邊的每一個人就可以了,無論愛你的、你愛的,當所有的風景都看透,他們會陪你看細水長流。
第8篇 《目送》學生讀書心得優(yōu)秀范文
《目送》學生讀書心得優(yōu)秀范文1
兒子長大了,母親依然目送他離開,就像曾經(jīng)她的母親目送她走遠。父親老了,走了,女兒想要抱起他,再走一次塵世的路,就像她的兒子,總會有一天“在小路轉彎的地方”目送她的老去。這是一場輪回,一場目光和
生命的輪回。兒子的疏離不可避免,父母的老去無法抵抗,他們的離開不能停,而你我不必追。
“你怎么都不來看我,你什么時候來看我?”記憶衰退的母親認不出自己的女兒,電話里一遍遍重復:“你是誰?你是我的女兒?”但她知道她“只有一個女兒”。
女兒陪母親買衣服、做按摩,給母親涂指甲油玩。長長的夜,空蕩蕩的街,女兒牽著母親散步。母親已看不懂寫著安慰話語的便條,母親衰老得手背只剩一層皮,母親一遍又一遍回到四十年前的記憶。韶華逝去,時光不返,但她的女兒,還是那個誰也奪不走的女兒。
“你放我走,我要回家。天黑了我要回家!”母親撥開女兒的手,恐懼溢滿深陷的眼睛。她要回到她的舊時光。舊時光里,她的家在小溪盡頭、群山深處,那兒有一座傳下幾代的房子,開著叫不出名字的野花。田里種著
豆,楊梅和桃子掛在樹上,曬辣椒的竹篾子靠在井邊。
可是她再也回不去了。
她聽不出女兒的聲音,她只知道電話那端是她“喜歡的人”。母親很幸福。就像女兒說的: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時時恐懼……幸福就是,尋常的日子依舊。
兒子已經(jīng)長大,不再黏在媽媽胸口上聽故事,不再跟著媽媽到處爬,像一只小狗。兒子已經(jīng)長大,耳朵上掛著耳機,手插進口袋,眼神里是冷淡和不羈,像極了這個年齡的我們。兒子不會表達,母親能夠理解;兒子拙于
親昵,母親全部寬容。兒子會教給母親怎樣做飯,節(jié)日里發(fā)一封笨拙的信函,居然也,像極了這個年齡的我們。
中年人就是這樣,目送著兒女長大、離開,轉身再目送父母的衰老、離去。這份悲傷里夾雜著惆悵和歡欣,于是他們寫出文章,給兒女以啟迪,給父母以緬懷。兒女和父母,一個是愛,一個是恩。一個是全然付出不求回報,一個是全然回報也報答不完。但不管怎樣,中年人的安慰,是早晨背起書包上學的兒子和挎上菜籃出門買菜的母親,晚上還會平安完整地回來。
《目送》學生讀書心得優(yōu)秀范文2
看完這篇,我強烈感覺到要活好當下,當父母子女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要在緣分中盡自身可以盡的職責和任務,當他們需要獨立可以獨立的時候,我們要能放下,明白不必追也追不上。這點,對現(xiàn)在孩子尚小的父母而言,尤其更為重要。
生活中,總有很多父母愛替孩子包辦很多,不舍得讓孩子嘗試很多第一次,覺得這樣才能體現(xiàn)父母的愛,才能讓孩子留在自己身邊,其實,可能適得其反,在該做什么的年紀沒有能夠得到相應鍛煉的孩子自我效能感會較低,與周圍孩子比較會讓他沒有自信……
如此下去,他們不僅不會感激父母對自己的“厚愛”,連與父母間正常的緣分關系恐怕也很難保持,新聞中??吹降哪赣H給兒子下跪,晚輩要殺長輩,雖然是極端,雖然可能有很多原因,但我想,和最初父母沒有處理好與子女的關系應該是有關系的。如是,今后更要時時提醒自己,別假以“愛”的名義去包辦孩子的事務,以避免自己的失落。
《目送》學生讀書心得優(yōu)秀范文3
龍應臺是我最愛的作家,而《目送》正是我愛上她的最初理由?!赌克汀防?,龍應臺是她兒子的母親,也是她爸爸的女兒。
她送兒子去上學,兒子望了她一眼,然后“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門里”。她送兒子出國交流,兒子過了機場的海關窗口“倏忽不見”了,一次頭也沒有回。兒子長大了,常常戴著耳機聽歌,“只有一個人能聽的音樂,是一扇緊閉的門”。孩子長大了,漸漸有了自己的人生軌跡,越來越不是屬于父母的孩子了。
這樣的落寞,還有另一面。父親送她去大學,不肯因為自己的小貨車讓她丟臉,遠遠地就離開了。父親失去意識待在醫(yī)院里,她要趕去工作,不舍地看著父親輪椅的背影“在自動玻璃門前稍停,然后沒入門后”。自己慢慢成熟,有了更多責任和任務。父母卻漸漸老去,離自己的生活越來越遠了。
《目送》學生讀書心得優(yōu)秀范文4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這是《目送》這本書中母親送兒子上飛機時,內(nèi)心的一段感受。這段讓人既心酸又感動的文字,在我心里不由得產(chǎn)生了一絲絲淡淡的憂傷和令人欣慰的感覺。憂傷的是,兒子在登機前,做母親的多么希望兒子能回頭看望一眼,而留給的卻是一個背影;欣慰的是,年幼的孩子長大了,不再總是和父母粘在一起,讓父母懂得了如何去放手,讓兒子去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真的,“不必追了”。
“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這就是《目送》帶給我們的人生哲理。
由此,我想到了我自己。當我們做父母的,第一次送兒子到幼兒園讀書時,在校門外,兒子也曾依依不舍地一次次回頭注視著我們離去時的背影,但當兒子長大后,也是否感到背后目送他的那兩雙熱切的眼神。
《目送》學生讀書心得優(yōu)秀范文5
“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边@是龍應臺在《目送》中已為人母的感受到當看到這一句感傷無奈卻充滿深情的話語時,我那顆有些叛逆、不理解父母的心得到了撫慰,決定將人生三書之三——《目送》讀完,想深入了解一個母親的感受。
初為人母,難掩喜悅,卻也憂心忡忡。龍應臺三十四歲才當上母親,當看到還睜不開眼睛的寶寶,她是激動的;當他上小學的第一天,能和他手牽手,穿過街道到達學校,她是喜悅的;但當兒子才十六歲就到美國做交換生,在機場深情的擁抱住已經(jīng)比她高一個頭的兒子,她是不舍的;知道兒子在國外遭遇挫折時,她是擔憂的……和多數(shù)母親一樣,龍應臺也要經(jīng)歷孩子從無知到叛逆,再到成熟的過程,她也試著不與孩子產(chǎn)生隔閡,但代溝是無法逾越的鴻溝。
再看看我們的生活中,父母逼迫孩子上各種補習班,給孩子施加太多壓力,以至于隔閡加深。又或者對孩子過度順從、溺愛,讓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以至于上大學時連衣服都不會洗。對待早戀問題,有些父母不是找孩子好好談談,而且采取極端的方式勒令禁止,以至于孩子離家出走甚至以死相逼。導致這種矛盾加深的原因,大多是缺少交流,沒有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不管是父母還是子女,都應該像龍應臺一樣細心觀察對方的一舉一動,理解對方的心情,也許我們不能逾越代溝,但我們能盡量減小代溝。
身為女兒,感受母愛,卻也操碎了心。龍應臺雖已為人母,但在她的母親面前,她永遠是個長不大的孩子。當看到龍應臺寫自己的母親時,能看到她母親對女兒滿滿的愛,也看到龍應臺對母親的孝道?!拔颐刻齑蛞煌娫?,不管在世界上哪個角落。電話接通,第一句話一定是:‘我——是你的女兒?!绻窃窖箝L途,講完我就等,等那六個字穿越渺渺大氣層進入她的耳朵,那需要一點時間。然后她說:‘雨兒?我只有一個雨兒。’‘對,那就是我?!泵棵靠吹竭@,我的內(nèi)心是被觸動的。每天打電話給一個患了老年癡呆的母親,講幾句話她又問“你是哪一位”,龍應臺卻毫不厭煩,每天如此,又有幾個子女能做到這樣?
現(xiàn)今當“啃老族”的年輕人不少,還有父母把不贍養(yǎng)自己的子女給給告上法庭,竟還有因為父母不給錢而把父母給刺殺的新聞。如此觸目驚心,“孝”是中華民族之傳統(tǒng)美德,即使不能像龍應臺那樣每天都關心自己的母親,也不能如此不孝啊!父母不能給予我們豐富的物質生活,但他們也每天累死累活的努力著。就像龍應臺的母親一樣,她患了老年癡呆而不記得很多事,但她永遠記得女兒的名字。天底下的母親都是一樣的,一樣的無條件愛自己的孩子。
“幸福就是,早上揮手說再見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來,書包丟在同一個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張床下”這是龍應臺對幸福的詮釋,簡簡單單便是幸福,有家便是幸福,家人都健康便是幸福……是啊,我們不奢求什么,有自己愛的人,和愛自己的人。
讀《目送》收獲的是滿滿的感動,還有對人生深刻的理解。讀完最后一頁,合上書,心里久久不能平靜,想到自己的父母是否也如此細膩,自己應該為他們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