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第1篇 去魚木寨旅游的導游詞范文
魚木寨導游詞范文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魚木寨位于利川西部,地處318國道線利川至萬縣途中,寨樓空兀于萬山之中,兩邊一色懸崖,中間只有一狹窄寨門與外界相通。
相傳古代馬、譚兩大土司交戰(zhàn),魚木寨的險要地勢令譚土司久攻不下,數(shù)月后,守寨的馬土司扔下活魚無數(shù),落于前來攻寨的譚土司帳前,譚土司嘆道:“吾克此寨,如緣木求魚也”,從此便有了魚木寨這個名字。
目前,魚木寨中居住著五百多人,均是土家族。寨內(nèi)還保存有清代碑墓10座,碑高一般都在5米以上,墓石大都石雕工藝精湛,技藝高超。寨中的“三陽關”卡門、“亮梯子”石棧道鑿于絕壁之上,十分險要, “古城墻”、“六吉堂”等遺跡則古樸典雅,環(huán)繞山寨的“雞頭溝瀑布”高達百余米,氣勢磅礴。
魚木寨導游詞范文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如果說“泰山歸來不看岳,九寨歸來不看水”,那么之余土家民俗山區(qū),則是“騰龍洞外無洞天,魚木寨外無桃源”。我是一個地道的土家人,還在孩提年代,對于鄂西利川風景最初的印象就是“一片山,一條河,一棵樹,一個洞,一個寨,一首歌”。誠如大家所熟知,這里的“山、河、樹、洞、寨、歌”就是七岳連山齊岳山,八百里風景如畫清江河,天下第一衫水杉王,騰龍?zhí)焯抿v龍洞,神秘幽靜魚木寨,土家民歌龍船調,這里的一草一木早已沁入了我們的靈魂深處。經(jīng)過歲月的泥濘和風霜的侵襲,而今我們早已將近而立之年,土家兒女也分散到天涯四方,每當和老友相聚,談論最多還是根植在靈魂深處的那片神奇的土地?,F(xiàn)在的土家兒女,被問及對這“山、河、樹、洞、寨、歌”的感悟,流露在心底的自豪感溢于言表,這“山、河、樹、洞、歌”早已耳熟于胸,唯獨對這矗立在靈魂最深處的那座寨子諱莫如深,大家像是相約好的,每次言及魚木寨,大家的談話聲都會嘎然而止,低頭沉思,魚木寨的文化底蘊早已深入人心,魚木寨的文化厚重使人高山仰止,大家不自覺的都在規(guī)避什么,在隱藏什么,因為他們知道,他們欠魚木寨的,他們沒有臉去面對這座土家文化的燦爛遺產(chǎn),他們在逃避在自責。
魚木寨位于利川謀道境內(nèi),謀道鎮(zhèn)地處湖北省利川市西北部318國道新老線交匯處,是湖北省“西大門”,與重慶在318國道上接壤的一個邊陲小鎮(zhèn),總面積336平方公里。東距利川市城區(qū)42公里,西距重慶市萬州城64公里,現(xiàn)在開通了利川到謀道的公交路線,交通較為便利。謀道為古巴國南郡,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謀道”古稱磨刀溪,“大丈夫磨刀錘宇宙,士大夫謀道辯古今”,這是磨刀溪演變?yōu)橹\道的最直白的由來,這里的大丈夫、士大夫是講的土家先民丈夫以武護境,大夫以文論道,無論文武都是頂天立地的好男兒,謀道鎮(zhèn)的人文風情賦予了魚木寨獨特的人文底蘊。談論魚木寨,我自認是最有資格的,因為我是一名地道的土家人,且而魚木寨離我家的距離也就半天的時間,我為現(xiàn)今還有這座寨子的存在心存自豪,我也為土家文化的最后一片凈土而久久思量,為這座寨子的險峻高聳、文化厚重而嘆為觀止。雖然我有這個資格,但是我卻認為我不是最適合的人選,不為別的,就因我還沒有真正意義上踏上這片神奇的土地,很多次我徘徊在魚木寨的山腳下久久思量,我是否是有這個底氣有這個資格上山,吾懷抱絕境,更覺下筆難,土家先人只在次山中,欲辨已忘言,這是不虔誠的。
在經(jīng)過一段勞心勞力的歷程后,終于山門逢君今始開,魚木寨山門近在咫尺,一段土家文化史即將為我們打開,讓我們見證土家文化的燦爛文明。我和這位老同志感慨萬千,情不自禁。山門經(jīng)過多年的風雨飄零仍然屹立不倒,從古山門的建筑結構還能見識到古巴文化的民居藝術,這里的建筑不用一釘一鉚,渾然天成,別具一格。在跨過這道山門后,這片世外桃源的勝景就呈現(xiàn)在我的眼前,仿佛驚訝,仿佛疑慮,這和我魂牽夢繞的夢境既有天淵之別,仿佛又好像一切都處于情理之中,它的存在沒有因后人的想法而有所改變。魚木寨給我的最初印象就是散,一個散字道出了魚木寨的魂所在,這里沒有文化堆砌的浮華,也沒有人工大規(guī)模的雕飾而顯現(xiàn)的虛假造作。
魚木寨的建筑基本采用當?shù)夭馁|,以木頭和石頭為原始材質,石與石,木與木,石于木組成的結合就是魚木寨全部人工痕跡的總括。寨內(nèi)最大的看點就是散落在田間地頭的古墓群,總計有百余處之多,這些墓碑有塔式、牌坊式、牌樓多層式、圈頂式和平臥式等多種造型,每一處都攝人心魂,使人久久不愿離去。其中最大的是建于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成永高夫妻墓,三門二進,占地100平方米。墓前碑高5.2米,寬5.3米,刻有花鳥人物90余幅。石雕精湛,品種繁多,人物、花卉、圖案皆有,人物雕刻皆取材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碑林中的“雙壽居”集馬派雕刻藝術之大成,幾百名工匠雕鑿了三年,雕出了6出戲劇故事中的500多個人物造像。所有石雕都是在整塊石料上雕鑿的,留下了近代書法名家各種字體的手跡和藝術珍品。魚木寨的鏤空雕刻更是雕刻藝術中的上乘之作,鏤空雕刻技藝始于明末,興于清同治、光緒年間,這門技藝如今多以失傳,一座寨子能同時保留這么多鏤空雕刻,其文化研究價值可見一斑。
暢游魚木寨是一次靈魂的還債,這里的一切都還是那么的清新自然,此地的居民并沒有因外來客闖入他們的生活而有絲毫的改變,田間地頭處處能見到他們忙碌的影子,在閑暇之余,當?shù)厝穗S意就能唱出一段段未經(jīng)編排的土家山歌,自由自在,天真爛漫,無拘無束的過著他們恬適的民居生活,這里是土家文化的活化石,是土家文明的活詞典。這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原汁原味的寨子了,文化古風得到很好的傳承保留,寨內(nèi)至今仍保留有完整的古代土家人生活、飲食、婚喪等習俗。因而才有稱謂認為魚木寨是中國保存最完好的土家山寨,稱為“民間的十三陵”。
三陽關是魚木寨為遠來的客人送上的最后一餐饕餮盛宴,三陽關是魚木寨的一道出口,位于寨子的下端,隱于老崖隙中,三陽關也建有一座寨門,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古時候只要寨子的主人重。
魚木寨導游詞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據(jù)考:龍淵安撫司譚福一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下馬萬縣樂往壩(今利川謀道鄉(xiāng)銅鑼關村)。洪武八年譚元亨襲龍淵安撫司職。永樂七年(1420xx年),其地'東齊冷耳阱抵利川河,南至忠路司抵嶺心,西至白羊坪抵免灘河,北至龍駒壩抵巖侖',其中樂往壩、豬羊坪、褶巖壩、瓦礫洞、中咀、下巖壩等地,分三等納稅,收作銅鑼關軍費。譚氏世襲冠帶,鎮(zhèn)守銅鑼關。明萬歷十四年(1586年)八世譚彥相等認承納草籽糧五碩三斗,將龍陽峒編籍萬縣,奉旨俞允,脫離石柱土司。萬歷十六年(1588年),石柱宣撫使馬斗斛、馬千乘圖謀恢復龍陽峒,率士兵圍攻,燒毀民房300余處,殺害百余人命。當年爭戰(zhàn)遺址、傳說、故事尚存。
魚木寨東南與銅鑼關及龍陽峒土司祖墓鳳凰山一脈相連,西南與馬頭場及龍陽峒土司所建大巖寨上下呼應,正北與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龍?zhí)栋矒崴旧岚腰S俊之子黃中稱帝反明據(jù)點支羅鎖船頭寨,隔澗相望。正如一副古楹聯(lián)所描繪的那樣:'魚目兩開張瞻前岸鐵鎖拱朝大小山寨齊擁護;鳳毛雙濟美顧后脈銅關鼎立上下石級皆驚愕。'地勢十分險要。
寨名來源今無確考,一說,土家族有語言無文字,'魚木'為土語音記;一說,相傳古代馬、譚土司連年爭戰(zhàn),一次,譚土司困守該寨,馬土司久攻不下。譚土司為退敵兵,從寨東巖洞口向寨下拋下活魚無數(shù),有些竟落掛于馬土司帳前樹上。馬土司望魚興嘆:'欲克此寨,如緣木求魚!'遂引兵自退。從此,地因事名,洞名'魚木洞',寨名'魚木寨'。
雄奇的關卡 險仄的道路
'奉修,從來思患預防,乃國家之良圖;樂望相助,亦小民之淳風。予等甲內(nèi),或失朝下業(yè),或本朝蒙圣天之雅仕,耕讀傳家,各安本分,為盛世良民已耳!奈近來賊匪流竄,擾亂鄉(xiāng)曲良民。圣恩優(yōu)渥,不欲良民受害,令其各地修寨砌卡,以戒不虞。所以魚木寨公議寨卡,募化良民,勒石是為序。
團長譚登杰等百二十人(略),嘉慶四年歲次已未仲夏月立。'
清乾隆、嘉慶年間,白蓮教在利川活動頻繁,聲勢浩大,碑序中所稱'賊匪',就是指白蓮教軍,資料十分珍貴。
第2篇 魚木寨導游詞
女士們、先生們:
久遠的歷史 稀奇的寨名
據(jù)考:龍淵安撫司譚福一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下馬萬縣樂往壩(今利川謀道鄉(xiāng)銅鑼關村)。洪武八年譚元亨襲龍淵安撫司職。永樂七年(1409年),其地'東齊冷耳阱抵利川河,南至忠路司抵嶺心,西至白羊坪抵免灘河,北至龍駒壩抵巖侖',其中樂往壩、豬羊坪、褶巖壩、瓦礫洞、中咀、下巖壩等地,分三等納稅,收作銅鑼關軍費。譚氏世襲冠帶,鎮(zhèn)守銅鑼關。明萬歷十四年(1586年)八世譚彥相等認承納草籽糧五碩三斗,將龍陽峒編籍萬縣,奉旨俞允,脫離石柱土司。萬歷十六年(1588年),石柱宣撫使馬斗斛、馬千乘圖謀恢復龍陽峒,率士兵圍攻,燒毀民房300余處,殺害百余人命。當年爭戰(zhàn)遺址、傳說、故事尚存。
魚木寨東南與銅鑼關及龍陽峒土司祖墓鳳凰山一脈相連,西南與馬頭場及龍陽峒土司所建大巖寨上下呼應,正北與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龍?zhí)栋矒崴旧岚腰S俊之子黃中稱帝反明據(jù)點支羅鎖船頭寨,隔澗相望。正如一副古楹聯(lián)所描繪的那樣:'魚目兩開張瞻前岸鐵鎖拱朝大小山寨齊擁護;鳳毛雙濟美顧后脈銅關鼎立上下石級皆驚愕。'地勢十分險要。
寨名來源今無確考,一說,土家族有語言無文字,'魚木'為土語音記;一說,相傳古代馬、譚土司連年爭戰(zhàn),一次,譚土司困守該寨,馬土司久攻不下。譚土司為退敵兵,從寨東巖洞口向寨下拋下活魚無數(shù),有些竟落掛于馬土司帳前樹上。馬土司望魚興嘆:'欲克此寨,如緣木求魚!'遂引兵自退。從此,地因事名,洞名'魚木洞',寨名'魚木寨'。
雄奇的關卡 險仄的道路
'奉修,從來思患預防,乃國家之良圖;樂望相助,亦小民之淳風。予等甲內(nèi),或失朝下業(yè),或本朝蒙圣天之雅仕,耕讀傳家,各安本分,為盛世良民已耳!奈近來賊匪流竄,擾亂鄉(xiāng)曲良民。圣恩優(yōu)渥,不欲良民受害,令其各地修寨砌卡,以戒不虞。所以魚木寨公議寨卡,募化良民,勒石是為序。
團長譚登杰等百二十人(略),嘉慶四年歲次已未仲夏月立。'
清乾隆、嘉慶年間,白蓮教在利川活動頻繁,聲勢浩大,碑序中所稱'賊匪',就是指白蓮教軍,資料十分珍貴。
承恩寺導游詞 ·十堰導游詞 ·黃鶴樓又一導游詞 ·襄陽古城導游詞
第3篇 湖北魚木寨導游詞
魚木寨,又名魚目寨、輿木寨,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謀道鄉(xiāng)大興管理區(qū),南距大興場集鎮(zhèn)3.5公里,318國道(改線)繞經(jīng)山寨北麓而過,東南距利川市城60公里,西北距重慶市萬州港50公里,寨頂海拔1300余米,距寨麓馬龍關垂直高度500余米,1月平均氣溫0.6℃,7月平均氣溫30℃以下。該寨古屬龍淵安撫司,后改為龍陽峒土司,領屬屢有更迭。1955年12月,魚木寨由四川萬縣劃歸湖北利川,現(xiàn)為謀道鄉(xiāng)魚木村,住戶156戶,568人,大姓有譚、向、成、鄧四姓。調查研究表明,土家族、苗族應占人口的60%以上。這里風光奇特,文物古跡豐富,民風古樸。1989年8月經(jīng)文物工作者考查發(fā)現(xiàn)后,被定為我省文物普查中的重要發(fā)現(xiàn)之一。1992年12月,公布為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定為湖北清江民俗風情游的重要景點,xxxx年定為預備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世外桃源,天下第一土家山寨'之美譽。
久遠的歷史稀奇的寨名
據(jù)考:龍淵安撫司譚福一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下馬萬縣樂往壩(今利川謀道鄉(xiāng)銅鑼關村)。洪武八年譚元亨襲龍淵安撫司職。永樂七年(1409年),其地'東齊冷耳阱抵利川河,南至忠路司抵嶺心,西至白羊坪抵免灘河,北至龍駒壩抵巖侖',其中樂往壩、豬羊坪、褶巖壩、瓦礫洞、中咀、下巖壩等地,分三等納稅,收作銅鑼關軍費。譚氏世襲冠帶,鎮(zhèn)守銅鑼關。明萬歷十四年(1586年)八世譚彥相等認承納草籽糧五碩三斗,將龍陽峒編籍萬縣,奉旨俞允,脫離石柱土司。萬歷十六年(1588年),石柱宣撫使馬斗斛、馬千乘圖謀恢復龍陽峒,率士兵圍攻,燒毀民房300余處,殺害百余人命。當年爭戰(zhàn)遺址、傳說、故事尚存。
魚木寨東南與銅鑼關及龍陽峒土司祖墓鳳凰山一脈相連,西南與馬頭場及龍陽峒土司所建大巖寨上下呼應,正北與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龍?zhí)栋矒崴旧岚腰S俊之子黃中稱帝反明據(jù)點支羅鎖船頭寨,隔澗相望。正如一副古楹聯(lián)所描繪的那樣:'魚目兩開張瞻前岸鐵鎖拱朝大小山寨齊擁護;鳳毛雙濟美顧后脈銅關鼎立上下石級皆驚愕。'地勢十分險要。
寨名來源今無確考,一說,土家族有語言無文字,'魚木'為土語音記;一說,相傳古代馬、譚土司連年爭戰(zhàn),一次,譚土司困守該寨,馬土司久攻不下。譚土司為退敵兵,從寨東巖洞口向寨下拋下活魚無數(shù),有些竟落掛于馬土司帳前樹上。馬土司望魚興嘆:'欲克此寨,如緣木求魚!'遂引兵自退。從此,地因事名,洞名'魚木洞',寨名'魚木寨'。
雄奇的關卡 險仄的道路
清同治五年(1866年)增修《萬縣志》載:'魚木寨山高峻,四周壁立,廣約十里,形如鼗鼓,從鼓柄入寨門,其徑險仄。'從大興場至魚木寨,有石板古路一條,蜿蜓于山梁之上,全長約3公里,前段平坦,后段曲折起伏。臨進寨門前一段長約50米,路基總寬不足2米,兩側懸崖高百米,整段道路完全鋪設于懸崖脊上,遠觀恰如鼗鼓之柄。在鼓柄與鼓面結合處,依地勢建寨樓一座,建筑平面呈梯形,前寬4.6米,后寬8.1米,進深5.1米,兩側墻腳與崖沿靠齊。寨樓前、左、右三方墻壁,以規(guī)整條石石灰石石灰凝縫修就,正面一壁高6.4米,上端稍有收分,形近長方;左、右側壁較正壁稍低,人字瓦頂隱于正壁之后。正壁下正中開獨門,為進寨通道,門額上橫排正楷陰刻'魚木寨'3個大字;再上,開射擊孔兩排共9個,嚴密地封鎖著進寨道路。寨樓內(nèi)分上下兩層共4間,前2間樓板亦以石作,射擊孔下依壁建石臺,以利作戰(zhàn),其余各間供屯兵住宿?,F(xiàn)寨樓下通道右壁嵌石碑一通,正楷陰刻《魚木寨功德碑序》,文字清晰,現(xiàn)抄錄如下:
'奉修,從來思患預防,乃國家之良圖;樂望相助,亦小民之淳風。予等甲內(nèi),或失朝下業(yè),或本朝蒙圣天之雅仕,耕讀傳家,各安本分,為盛世良民已耳!奈近來賊匪流竄,擾亂鄉(xiāng)曲良民。圣恩優(yōu)渥,不欲良民受害,令其各地修寨砌卡,以戒不虞。所以魚木寨公議寨卡,募化良民,勒石是為序。
團長譚登杰等百二十人(略),嘉慶四年歲次已未仲夏月立。'
清乾隆、嘉慶年間,白蓮教在利川活動頻繁,聲勢浩大,碑序中所稱'賊匪',就是指白蓮教軍,資料十分珍貴。
魚木寨四周懸崖三迭,崖間緩坡如帶。為保寨頂安全,阻斷緩坡通路,古人除在寨頸修筑寨樓以外,還在寨東青崗片(讀pian,方言)、寨西垛片一層巖下各建石寨樓一座、石寨墻一段;在三陽關、樟鳳坪、福堰塘二層巖上,各建卡門一座?,F(xiàn)寨樓已毀,垛子片寨墻僅存殘垣,青崗片寨墻長200余米、高5米、厚3米,保存完好。3座卡門除樟鳳坪卡門已被拆除外,其余2座依然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