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第1篇 南京明城墻的導游詞
明城墻:堅固雄偉著稱于世
南京城的城墻高度一般在14米到21米之間,城基的寬度為14米左右,頂部的寬度在4米到9米之間。大部分的城墻都先用花崗巖或石灰?guī)r的條石做基礎,上面再用大磚壘砌內外兩壁和頂部,內外壁之間常用碎磚,礫石和黃土層層夯實。城墻頂部和內外兩壁的磚縫里,都澆灌一種”夾漿”。這種夾漿用石灰,糯米汁(或高粱汁)或再加桐油摻和而成,凝固后粘著力很強,使城墻能夠經久不壞。墻頂用磚鋪成地面并砌成”雉堞”(指城墻頂部靠外一側的鋸齒狀矮墻),并有石制的泄水槽以排出雨水。城基部分每隔一定距離也設有排水洞,將城墻內側的積水排出城外。因此,南京城的基礎工程和防護工程都是比較牢固的,故能屹立至今600多年之久。城墻現(xiàn)存21。35公里,仍然是我國最大的一座磚城,并被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現(xiàn)存南京明城墻為應天府城即京城,城門計有13座,水關兩座。城墻上還有垛口13616個,窩鋪200座,以供軍事防守之用。在城的中央還建有鐘樓和鼓樓。
這13座城門的上部,都建有高聳的城樓,而以聚寶門最為雄偉。聚寶,三山和通濟三座城門各有城墻四道,每兩道之間的空間稱為”甕城”,可作為戰(zhàn)時的防守之用。聚寶門是這些城門中最堅固的一個,城樓以下部分基本保存完整,而且有所謂”藏軍洞”的特殊設施?!辈剀姸础睂嶋H上就是里端封閉的磚券門洞,在戰(zhàn)時可供兵士休息和用來存放軍事物資。這種”藏軍洞”在聚寶門最南一道的城墻上計有兩層共13個,左右兩側的城墻下部又各有7個,加起來有27個。據(jù)說,每洞可容納兵士100人以上,共可藏兵達3000人以上。這種設施在我國古代的其他大城中是極為少見的。每座城門都有內外兩道門,外面一道是從城頭上放下來的”千斤閘”,具有堅固的防御作用;里面一道則是木質再加鐵皮做成的兩扇大門。在平時,行人車馬都從城門洞里通過。
南京明城墻的防,排水系統(tǒng)科學適用,功能包括城垣自身防,排水和對城區(qū)的防,排水兩部分。城墻填層上部,采用桐油,石灰,黃工拌合的灰漿封頂夯實,厚約1—2米,在其上面和沿墻體兩側直至墻根用灰漿砌筑5—10余層城磚;墻體頂面設置了石質排水明溝,在其明溝約50米距離設置石質出水槽將水排出墻體。城區(qū)的防,排水系統(tǒng),主要是利用城墻底部設置的水關,涵閘。在秦淮河出,入口處分別建有東水關和西水關,水關設有閘門3道,前后2道為木閘門,中間設鐵柵門以防潛水入城之敵。東水關內側還設有33座甕洞,分為3層(上面兩層為藏兵洞),下層(中洞可通船)通水。此外,還設有金川河閘,玄武湖的”通心水壩”(即武廟閘),前湖的半山園閘與琵琶湖的琵琶閘等多處涵閘。這些涵閘,設有銅,鐵管和銅水閘,只能進水不可進人,設計巧妙,結構合理。
第2篇 陜西西安明城墻的導游詞范文
大家早上好!歡迎大家來到古城西安,很高興認識大家,我是你們本次的導游,我叫許晨軒,大家叫我許導或晨軒就可以了。下面讓我們開始西安古城墻之旅吧!
首先,我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西安古城墻,西安古城墻又稱為西安明城墻,位于陜西省西安市中心區(qū),墻高12米,頂寬12-14米,底寬15-18米,輪廓呈封閉的長方形,周長13。74千米。城墻內人們習慣稱為古城區(qū),面積11。32平方千米,著名的西安鐘鼓樓就位于古城中心。
請大家緊跟我不要掉隊,我們前面的是城墻的主城門,像這樣的城門共有四座:我們面前的長樂門(東門);還有永寧門(南門);安定門(西門),安遠門(北門)。它們四座城門作為明城墻的原有城門,因當時的軍事,防御需要,都是單門洞,且都修建了三道城墻,兩道城墻之間又形成了翁城。至今為止,四座城門中除永寧門外,其余三座城門都只剩下兩道城墻。
好了,下面是大家自由活動的時間,請大家一個小時后在這里集合。
本次游覽結束,感謝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謝謝大家,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以后有緣再見。
陜西西安明城墻的導游詞范文
第3篇 西安明城墻導游詞
中國明西安府城墻。在陜西省西安市。建于明洪武三 年至十一年(1370~1378),在唐長安城的皇城和元代奉 元城基本上擴建而成。原為夯土城墻,明隆慶年間(1567 ~1572) 巡撫張祉在夯土城墻外初次包磚。清乾隆年間 (1736 ~1795) 陜西巡撫畢沅舉辦大局限的維修和加固, 將包墻增厚,鋪設海墁,并增修排水道、宇墻垛口等。城 墻周長 13.75公里,導游考試,為中國現(xiàn)存完備、局限最大的城墻。 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發(fā)布為世界重點文物掩護單元。
據(jù)文獻記實,明代建筑的西安城,西墻和南墻都是 操作原唐代皇城的城墻而增修加長的,東墻和北墻是擴 大新建的。西墻和南墻內均發(fā)明有唐代城墻和城門的遺 跡。城墻用黃土夯筑而成。明代建筑的城墻用黃土加石 灰、細沙并摻麥秸、草渣混淆分層夯筑而成,夯層厚10 ~12厘米。城墻高12米,底寬16~18米,頂寬12~14米。 墻頂均以三層青磚鋪設海墁,每隔40~60米處,有一磚砌 溜水槽和吐水嘴。城內除四門左側各有登城馬道外,還有6處馬道。城墻內沿墻附近筑女墻,外沿墻有垛口5984 個。城墻外壁附近有馬面98座。馬面伸出墻面11米,寬 20米,各馬面之間相距 120米,恰在弓箭和火銃的射程 之內。
城的四角各筑有一個突出城墻的角臺(樓),除西 南城角臺為圓形外,其他 3個為方形。據(jù)掘客得知,這 種圓形角臺是元代的建制,明代擴建西安城時,因西南 角未動而保存下來。城墻每面各辟一門,東名長樂,西 名安寧,南名永定,北名安遠。門外筑甕城,門上建樓, 門樓有正樓、箭樓、閘樓三重,閘樓及周圍城墻已在民 國初年拆除,現(xiàn)存正樓、箭樓 6座。除南面箭樓下無門 洞外 (門洞分從甕城閣下開),其他3門箭樓下各穿門洞。 門洞高寬 6米,深19.5米。正樓為重樓,面寬七間,進 深二間,高36米,三層檐歇山頂,周有回廊,樓下及平 座均施斗□,箭樓以青磚為主布局,面寬十一間,進深 兩間,高33.4米,單檐歇山頂,正面分設四層箭窗,各 12孔,總共48孔,閣下各3層,總共9孔。樓的不和有兩 層房檐,均施斗□,下有檐廊。城外護城河寬20米,深 10米。1983年開始對城墻舉辦全面整修。
西安明城墻導游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