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
第1篇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范文精選 第2篇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 第3篇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中學生用水調查報告 第4篇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范文3000字 第5篇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范例 第6篇高中研究性學習課程開題報告 第7篇高中研究性課題開題報告 第8篇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模板 第9篇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3000字范文 第10篇高中研究報告
篇一 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范文精選
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
經過幾次較為深入的對魯班湖旅游資源的調查研究,我們已經逐步掌握了魯班湖的基本情況,這里就我個人在這次研究性學習的看法和感受作以下總結。
在這次活動中,我任務重點是負責對資料的收集和整理,這其中就包括魯班湖的概況,現有旅游資源和產生的經濟效益等原始資料的收集,以及對當地工作人員和游客的問卷調查資料的收集。這次是我們四個人第一次在一起進行課題的研究性學習。由于對研究性學習的理解不夠深,以及沒有太多的社會實踐經驗,這就決定了我們四個人必須團結在一起,組成一個集體,用各自的優(yōu)勢去彌補他人的不足,從而使我們發(fā)揮出更強的戰(zhàn)斗力。
我在這次活動中,得到了十足的進步。無論是在面對多種選擇的關鍵地方,還是在應對社會上各類人物上,我都在這次的活動中積累了寶貴的社會經驗。無論是在選擇資料內容上,還是在整理資料和統(tǒng)計資料上,我都通過這次活動深刻體會到了統(tǒng)籌安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無論是在社會實踐能力上,還是在社交能力上,我都在這次活動中得到了提高和進步。通過這次活動還使我們理解到將課堂上所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實際聯系起來的重要性,運用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來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使我們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時候,又進一步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和社會經驗的積累。另外,通過這次活動還使我們清晰的認識到只有一個綜合能力強的人,才能更好地在今后的社會上站住腳,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fā)展。
在此,我衷心感謝學校給我們提供了這次機會,使我們的各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為我們今后進入社會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
一、教學內容
本學期已經教過的內容有:
1、怎樣提問題;
2、怎樣把問題變成課題;
3、如何研究課題;
4、怎樣查找資料;
5、教學評價;
有些教學內容在本學期教學中有涉及,但沒有拿出課時講授,在下學期的教學中要作專門的講解,如:調查與采訪;課題研究結果的呈現方式等。
二、教學策略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基于自身興趣,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學生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
研究性學習強調:
1、學生通過基于問題或主題的探究實踐,形成一種積極的、主動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2、增強學生探究和創(chuàng)新意識,學習并經歷科學研究的方法,發(fā)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3、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探究活動的體驗,發(fā)展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提高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使學生學會分享與合作,養(yǎng)成科學態(tài)度與科學道德。
從研究性學習的含義中我們可以知道,研究性學習課程開設的目標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探究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收集信息與處理信息的能力、實踐的能力、合作的能力。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也就是對學生思維的訓練過程,在思維訓練中,首先就是訓練善于發(fā)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其次是思維的目的和方向;第三是開闊思路、知識準備、選擇方法。對學生的所有能力訓練,都要在學生參與的活動中進行,教師起一個引導和指導的作用。
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
通過這次社會調查,我覺得我收獲很大,我在這次任務中擔任記錄員,雖然任務算是最輕的,重要是對各個來訪對象作簡要的文字記錄。但我感覺還是很累,主要是由于交通不方便走了很多路,我想這這可能也是制約魯班湖旅游業(yè)發(fā)展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其次,這次調查,使我們更早地接觸了社會,學到了很多的東西,在我們這次采訪中,有積極配合我們采訪的,也有態(tài)度比較惡劣的。比如說縣旅游局就很配合我們采訪,而鎮(zhèn)政府漁場負責人則完全不配合,多次責怪我們來得不是時候,并且拒絕采訪和提供資料,當時真的覺得很惱火。不過仔細想一想這其實是一個素質問題,鎮(zhèn)政府漁場各個辦公室里全部擺設的都是麻將,不干實事,這可能也是制約魯班湖旅游業(yè)發(fā)展的原因之一。
這次活動還使我學會了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上,學會了困難自己想辦法解決,使我初步了解到人與人之間的各種復雜關系,為我以后更好的適應社會提前打下了基礎。
這次活動使我的綜合實力得到了提高,特在些感謝學校給予了我們這次機會,增強了我們的能力。也感謝在調查中給予支持的每一上人和小組的其它成員。
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
按照自主學習理論之父霍勒克的定義,自主學習能力就是“管理自己學習的能力”。從外語學習的角度來講,自主學習可以使一個學生在課堂學習時間有限的情況下提高外語能力,直至掌握這門外語。大學生擁有較多的業(yè)余時間,可利用的課外資源也比較豐富;他們擁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和自我管理能力,學習目標和職業(yè)目標也更加明確,所以他們有充分的自主學習的條件。而大學英語又是一門重要課程,大學生不僅面臨四、六級考試的壓力,還要應對社會對他們的英語能力日益增強的要求。在這種形勢下,英語自主學習不僅是必要的,也是切實可行的。根據國內外自主學習的相關理論和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現狀,培養(yǎng)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可從下列幾個方面做起。
1
培養(yǎng)自知,樹立自信
自知包括對自己的學習愿望、目的、觀念、風格等的認識。研究者本森和沃勒提出,“一項學習活動的成功在某種程度上是以學習者對世界、尤其是對該學習活動的態(tài)度,自我感覺,學習欲望為條件的”。所以,教師應首先幫助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觀,鼓勵他們樹立正確的態(tài)度,形成主動學習的愿望。只有擁有主動的態(tài)度,學習者才有可能在他的學習過程中扮演積極的角色,產生獨立的想法,并利用各種學習機會,而不是僅僅對老師的教學刺激做出反應。此外,強烈而積極的動機是對外語產生興趣、進而要努力學會這門語言的重要條件,動機能在困難的時候使學習者產生堅韌不拔的信念,而堅持常常能克服能力和環(huán)境所帶來的局限,
所以,
動機培養(yǎng)也很重要。教師還應幫助學生樹立自尊、自信。要讓他們相信自身的努力對學英語至關重要,而自己有決心付出努力;不論自己的英語基礎是好是壞,
都有能力管理好自己的學習。自尊和自信可以產生責任感和獨立感,促使學習者為自己的學習承擔責任和后果。自尊和自信也是建立在清楚的自我認知上的,明白自己的認知特點是理性還是感性,場依賴型還是場獨立型,視覺型還是聽覺型等,學生就不會盲從和模仿別人,而能有針對性地選擇適用于自身特點的學習材料和學習方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
確立目標,制定計劃
目標在個體的學習過程中起參照點的作用,個體正是在既定學習目標的引導下,不斷調控著自己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策略。因此,目標被看成是自主學習的核心構成成分。但徐錦芬等人的研究發(fā)現,很多大學生雖然認為英語學習很重要,但他們除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預習、復習課文等之外,并無學習英語的計劃,即使有,時間的安排也相當隨意,往往不能達到預期目標。鑒于這種情況,教師應擔當起幫助者和監(jiān)督者的角色,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英語基礎、能力水平、個人興趣、專業(yè)特點和未來發(fā)展的需要制定學習目標。告訴他們不要制定諸如“我要盡量爭取過四級”這樣模糊的目標,
要制定多項小的、具體的短期目
標,因為近期目標的實現能夠使學生更快地看到自己某些能力的增長,對他們的意志控制要求也更低,而一個目標的成功實現往往會促進新目標的確定和實現。計劃中的學習時間安排非常重要。根據調查結果,很多學生不是自覺地利用自習時間或業(yè)余時間安排學習活動,有70%
被調查的學生自稱對這些時間抓得不緊,其他類似的調查也表明學生在學習時間的自我安排和管理上不盡如人意。毫無疑問,在使用有效策略的情況下,要獲得較高的英語能力,就得在環(huán)境許可的條件下盡可能多地接觸英語。自主學習研究者齊莫曼建議讓學生確立有規(guī)律的學習時段,使自己在每天預定的時間內學習成為一種習慣。他認為教會學生有效地管理和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也是自主學習教學中需要確立的一個重要目標。這種教學一般包括如下步驟:與學生討論時間的運用;讓學生在某個時間段內記錄下自己的時間運用,認識到自己是如何利用時間的;制定個人時間表,確定可以自主使用的時間;讓學生估計完成自主學習活動所需要的時間,并相應地填入時間表;本段結束后檢查計劃的完成情況和學習效果。
3
學習并運用學習策略
目標制定出來之后,
就要付諸實踐,
采用適合自己認知特點和學習風格的方法和策略非常重要,正如研究者坎迪所說:“如何學和學什么是密切相關的——一個學習者所采取的總體方法將極大地影響他的學習結果”。那么,我們的學生策略使用情況如何呢?徐錦芬等對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的調查顯示,許多學生不知道什么是學習策略;而根據王靜等對自主學習的調查,無論對于英語學習的總策略,還是對于各單項技能如詞匯學習、閱讀學習等的策略使用,受試學生絕大多數在“有時使用”的范疇以下,表明我們的學生學習策略使用頻率很低。這種情況與我國英語教學一貫重知識傳授,輕技能培養(yǎng)有關,所以,對學生進行明確的策略培訓是十分必要的。
根據的策略研究者科恩的觀點,“提高學習者策略意識的最有效的方法是教師把以策略為基礎的教學作為外語課程的一部分傳授給學生”,“明確地教給他們如何應用語言學習和使用策略”,也就是讓學生學會如何學外語。研究者查莫特和盧賓提出了策略培訓的做法:
發(fā)現并討論學習者已經使用的策略;呈現新的策略;示范新策略;解釋為什么、在什么時候使用這些策略;用真實的任務練習策略使用、驗證其效果。因此,
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對英語學習中的強項和弱項進行自我診斷;讓他們對自己熟悉的策略和新習得的策略進行比較、試驗;
讓他們自己決定以什么策略完成一項學習任務;給他們機會嘗試將以往的成功策略用于新的學習情景。這些對學生更多地控制自己的學習大有益處。策略滲透在英語課堂上長期進行,針對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隨時給學生介紹相關策略,并指導和監(jiān)督他們使用,同時對個別學生進行個別指導。需要注意的是,
策略培訓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有自覺的意識使用策略,知道在何時使用何種策略,
而不是以傳授具體的策略為重點,
因為它們可能難以窮盡。
4
適時反思、評價和調節(jié)
我們許多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沒有自我反思、評價這一環(huán)節(jié),他們只是被動地跟著教師的教學程序走,
被動地接受教師的監(jiān)督和檢查,而從未把自己當作自己學習的觀察者,監(jiān)督者,
評判者和操縱者,
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幫助他們培養(yǎng)這種能力。反思首先涉及自我判斷的過程,包括自我評價和歸因分析。自我評價指對學習結果是否與預期的目標一致以及對學習結果的重要性的評判,歸因分析是指對造成既定學習結果的原因進行分析,如較差的學習成績是因為能力有限還是因為努力不夠造成的,等等。評價可從學習的質量、數量、速度等幾個方面進行,研究者們大都認為學生用書面形式進行反思會受益很多,比如寫學習日記,階段總結,自我報告等,教師只需幫助他們弄清楚用哪些標準來評價自己的學習。
自主學習本質上是一種自我調節(jié)的學習,亦即個體主動選擇、調節(jié)、控制自己的學習的過程,對英語學習而言,指“學習者不停地根據系統(tǒng)內外因素的變化來調整觀念和方法,使各因素之間的關系處于協調狀態(tài),使學習英語的潛在能力全部發(fā)揮出來”。語言學習系統(tǒng)是開放的,動態(tài)的,在不同的時期,學習的重
點和難點是不一樣的,學習策略也應隨情況的變化而變化,所以,“調控”是策略系統(tǒng)良好運作,取得良好學習效果的關鍵。在學生不能做到適時、自覺進行策略調整時,教師可加以提醒、點撥,或親自進行調控,隨后逐漸放手,只對學生的自我調節(jié)進行監(jiān)督,
作出鼓勵性、形成性評價即可。
5
結語
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是現代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也是我國當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目標,“教學模式改革成功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學生個性化學習方法的形成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我們的培養(yǎng)目標是讓學生能夠在未來的非教學環(huán)境中自主地學習其職業(yè)和生活所需要的外語知識和技能,大學階段的自主能力培養(yǎng)很重要,應從激發(fā)學生自知、指導他們制定學習計劃、進行策略培訓、發(fā)展元認知調控等幾個基本步驟逐步、全面地發(fā)展。
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
現代社會里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競爭的加劇,人們所面臨的精神壓力也越來越大。如何應付這些壓力,保持個體的情緒健康,更好地面對生活、學習和工作的挑戰(zhàn),是一個現代人人生道路上的重大問題。
我國高中學生的壓力源主要來自于學習、父母、老師和同伴、環(huán)境、自我發(fā)展和時間六方面,其中學習壓力是中學生的主要壓力源。而高中生的升學壓力要比高中生大,這是因為高中畢業(yè)面臨的升學和擇業(yè)更為迫切。
在社會中還存在不少高中生由于學習壓力無法得到調節(jié)而釀成悲劇。一幕幕扣人心釀成悲劇,一幕幕扣人心弦的畫面,種種悲劇也給許許多多的家長心靈造成難以抹去的傷痛。所以為了進一步了解學習壓力給學生帶來的影響.
一、自我減壓法:
面對學習和工作力而產生的種種心理上的問題,可借助以下方法自我調解。
1、不要把目標定得高于自己能力所及。
2、有效地分配時間,將學習任務或工作任務按輕重緩急編定先后次序,然后依次逐步完成,階段性的成果可減低同時展開多份任務而又無法完成所帶來的壓力。
3、課余時應做適量運動,既可強健身體,亦可減壓,或可在教室做一些簡單的伸展運動,減輕肌肉疲勞。
4、遇到困擾或情緒低落時,可與家人或朋友傾訴,通過與同學,同事的溝通獲得支持和關懷,亦可發(fā)泄情緒,以下提供兩種心理宣泄FLASH,可點擊下載
5、即使再忙,也要有必要而充分的睡眠,這對松弛繃緊的神經至關緊要,對于處在身體發(fā)育時期的學生來說尤為重要。
6、如果實在感覺壓力太大,無法應承致使情緒低落,不妨去聽聽CD,看看電視劇,或者到酒吧去坐一坐,哪怕偶爾“瘋狂”消費一把也可以。當然這是一種矯枉過正的辦法,不可頻頻使用,更不能成為你懶惰渙散的借口。
7、養(yǎng)成持之以恒,平衡有序的生活習慣,不要做“書呆子”,別放棄享受美食,享受戶外活動或發(fā)展個人興趣所帶來的樂趣。
二、病癥的心理調適
如果面對學習壓力造成的種種生理上的不適,可借助以下辦法使之得以緩解。
1、頭痛:以拇指輕按太陽穴,眉頭及耳背等部位,再以畫圓法輕輕按壓。
2、肌肉痛楚(如肩部及腰部不適):可做一些簡單的伸展動作,坐直身子,放松肩部,兩手放背后,十指互扣然后用力向后拉,如此這般重復多次。
3、胃痛:因耽誤進餐時間引起胃痛,可喝一點溫牛奶,這個時候千萬不要求助于茶或咖啡等刺激性飲料。
4、便秘:如持續(xù)便秘數日,那么你不妨嘗試著每天早起10分鐘,然后先飲一杯白開水,會有一定幫助。
5、失眠:先一個能承托頸肩彎,軟硬,高度適中的枕頭,睡眠會舒適,播放一些調子抒情的音樂,或如海浪,雀鳴等大自然聲音,在助你的神經松弛下來,如果你覺得讀外語也可催眠,那么也不妨試試。
篇二 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
研究課題:現代流行語的背后、生活垃圾的處理與回收利用、學生消費狀況的調查研究、我眼中的孔子。。其中任選其一
寫出其研究目的、意義、內容、結論
謝謝謝謝?。?!
網友完善的答案:
合肥市第七中學研究性學習課題研究方案
課題名稱:香水制作的研究
指導老師:吳國權組長:邱立言
成員:田逸峰、周華捷、宗劍、張旭、趙武廣、方章健
背景:對芳香素的提取、香水的制作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了解了香水制作的初步方法,以及怎樣進行芳香素的提取。
目的與意義:初步認識香水的成分以及制作方法。
目標:學會進行玫瑰精油的提取,以及香水底料的制作
主導學科:化學相關學科:生物
具體研究計劃
任務分工
任務
責任人
任務
責任人
搜集資料
田逸峰
做實驗
趙武廣
打印整理
周華捷
做實驗
方章健
搜集資料
宗劍
做實驗、寫報告
邱立言
做實驗
張旭
研究方法:實驗法
每一階段的主要任務和目標:
1、搜集香水制造的方法
2、搜集芳香素提取的方法
3、提取玫瑰精油
4、寫實驗報告
5、整理并寫出研究性學習報告
活動所需條件:蒸餾設備、玫瑰花瓣、實驗室
預期成果展示的方式:實驗報告、圖片資料
指導老師意見:
簽名:年月日
滿意答案:
研究性學習課題研究方案(案例)
課題
名稱
校外餐飲誘惑力調查
填表日期
11.26
班級
高一(10)班
課題組長
學科
政治
第一小組
黃坤宇
指導老師
李力
課
題
組
成
員
及
分
工
姓名
性別
分工內容
黃坤宇
男
組織,整理
郭見鵠
男
找資料,問卷調查
謝徐皓
男
撰寫材料
金佳毅
男
統(tǒng)計
其余學生
問卷調查,統(tǒng)計
課題提出的背景與意義
當今社會,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人們不僅需要知識,更需要學會如何去獲得知識,如何去更新知識,如何在獲取和更新知識的過程中,開發(fā)自己的各種潛能,形成終身學習的能力。我們懂得“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
我校的大部分學生為什么熱衷于在校外小吃店就餐?他們在就餐選擇的標準是什么?校外校外餐飲誘惑力何在?學校午飯為什么近水樓臺“得不到月”?---------帶著這一系列疑問,我們一行6人,在指導師的引導下,準備走訪了校外的所有小吃店,實地考察學校午餐的方方面面情況,采訪在外就餐的一些學生,請教學校的有關領導。希望通過這些途徑,能夠找到問題的癥結和答案所在。
課題研究的目的
確立以“校外餐飲誘惑力何在?”為研究性課題,運用經濟學方面的相關知識,以課題為任務驅動力,了解身邊的生活,關注社會生活,走向社會生活。我們始終也認為,自己是學校的主人,有義務和責任去探究學校存在的不足和問題,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能為學校的午餐建設獻出我們的微薄之力以及提出我們真誠的建議。
研究的主要內容
(1)校外餐飲招攬學生生意的手法
(2)校外餐飲菜的種類、樣式等
(3)校外餐飲菜的價格
(4)校外餐飲的周邊環(huán)境
(5)校外餐飲的衛(wèi)生狀況
(6)學校午餐在以上方面的狀況
課題研究方法
(1)文獻法:利用圖書館資料性的工具書,報刊雜志、internet等搜集整理分析與校外餐飲誘惑力有關的資料。
(2)調查法:對本校附近的小吃店進行抽樣調查,對校外就餐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
(3)比較法:比較對本校附近的小吃店的周邊環(huán)境、衛(wèi)生狀況、種類、樣式等。
課題研究活動所需的條件(需要專家的支持即計劃訪問的專家,需要的物質條件即圖書資料、實驗設備、交通工具、信息技術)
需要訪問的專家/老師:
需要的物質條件:圖書館資料性的工具書,報刊雜志、internet等
課題研究活動的步驟(階段時間劃分、階段研究內容、階段人員分工、階段研究方法)
一、(2周)校外餐飲招攬學生生意的手法
二、(2周)校外餐飲菜的種類、樣式等
三、(2周)校外餐飲菜的價格
四、(2周)校外餐飲的周邊環(huán)境,校外餐飲的衛(wèi)生狀況
五、(2周)學校午餐在以上方面的狀況
六、(3-4周)成果匯報、整理資料和總結
其它(略)
預期成果(論文,調研報告,制作模型,實驗報告等)
論文,調查報告
表達形式(文字,圖片,實物,網葉、音像資料等)
文字、圖片、powerpiont
指導老師意見
人們購買商品都希望“物美價廉”,這是商品本身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兩個基本屬性的反映。“物美”,是使用價值的標準。使用價值是商品價值的物質承當者,良好的使用價值有利于價值的順利實現.
篇三 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中學生用水調查報告
《中學生用水調查報告》研究性學習課題報告
選題依據
水是生命的源泉,水是生命的搖籃, 水是人體各種細胞和體液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體內的水分約占體重的60%,水是人體內含量最多的一種化學物質,,人體的許多生理活動一定要有水的參與才能進行,人對水的需要僅次于氧氣 。
研究的意義
學以致用,提升自身的環(huán)保意識和節(jié)水自覺性.以及提倡人們自覺節(jié)約用水保護環(huán)境
研究的主要內容和思路
1、講出人們對水浪費,污染的不正確性
2、提出如何水資源及節(jié)約用水的幾項建議
3、總結水資源的重要性和保護節(jié)約緊迫性
4、青少年應如何保護水資源
研究的創(chuàng)新點及重點、難點
1、如何了解水的重要性;
2、怎樣保護我們的水資源;
3、現在人對水的關心程度度
研究的進程安排
1、2023年4月28日課題確定
2.2023年4月29日—5月2日確定調查確定對象,開始收集資料
3. 2023年5月3日—2023年5月3日到實地進行調查
4. 2023年5月3日—2023年5月4日對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
5.2023年5月5日定題、定稿
調查問卷
1. 您和您的家人洗臉洗手刷牙時是不是隨時關閉水龍頭?
a. 是 b. 否
2. 您和您的家人洗碗筷時是不是不間斷地沖洗?
a. 是 b. 否 c. 情況特殊下時使用 d. 不使用
3. 您和您的家人是不是一兩件衣服就用洗衣機洗?
a. 是 b. 否
4. 你家是否采用”一水多用”?
a. 是 b. 否
5.請問您家里安裝了以下哪幾種設備?(可多選)
a. 安裝了節(jié)水龍頭 b. 安裝了節(jié)水馬桶 c. 安裝了”ic卡水表”
d. 以上都沒有安裝 e. 不清楚 f. 其他(請注明:
6. 如果您知道節(jié)水方式,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您會不會考慮使用這些方式哪?
a. 會 b. 不會 c. 不知道
7.當您看見公共場所的水龍頭在漏水,你會不會主動上前將水龍頭關上?
a. 會 b. 不會 c. 不知道
答案
1 2 3 4 5 6 7
a 13.5% 17.3% 23.4% 19.8% 59.8% 77.2% 88.4%
b 86.5% 82.7% 76.6% 70.2% 67.0% 06.7% 03.2%
c 43.7% 16.1% 08.4%
d 13.2%
e 09.5%
調查發(fā)現 有些中學生及家人的節(jié)水習慣還是表現良好的。有56.4%的被訪者在看見公共場所的水龍頭在漏水會主動上前將水龍頭關上。要知道中學生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對于環(huán)境污染有著很大的改觀。所以我們大力提倡中學生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
中學生用水調查報告
內容摘要
一、人們對水浪費、污染的不正確性
水是生命之源,萬物生長離不開水。
水推動了人類的經濟發(fā)展,人類的歷史,就是在各大河流、海洋的沿岸發(fā)展起來的……
一提到水這往往是對人類再也熟悉不過的一種物質,但是人類正因為對于它太過于熟悉,以致于造成水資源浪費,污染。水是人類寶貴的自然財富,但往往我們都不曾了解它的重要性,這也是一個直觀的原因。從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到人類社會的形成,從生產力低下的原始社會到科學技術發(fā)達的現代社會,人與水結下了不解之緣。水既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又是社會生產必不可少的物質資源。沒有水,就沒有人類社會的今天。所以說,水是人類的寶貴資源,是生命之泉。長期以來,人們普遍認為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不知道愛惜,而浪費揮霍。應當知道我國水資源人均量并非豐富,地區(qū)分布不均勻,年內變化莫測,年際差別很大,再加上污染,使水資源更加緊缺,自來水其實來之不易。
在日常生活及工業(yè),農業(yè)中的需水量
在日常生活中燒飯,洗碗用水時的間斷(開門接客人,接電話,改變電視機頻道時),未關水龍頭;停水期間,忘記關水龍頭;洗手、洗臉、刷牙時,讓水一直流著;睡覺之前、出門之前,不檢查水龍頭;設備漏水,不及時修好。都需要很龐大的用水量。這些數據都是我們無法想象的。人體重量的50~60%由水組成,兒童體內的水分更高達80%。可以說,沒有水就沒有生命。但地球上的淡水資源只占地球水資源總量的3%,在這3%。淡水中,可供直接飲用的只有0.5%。地球是水之行星。地球表面約70% 為水覆蓋。地球上全部生物體主要由水組成,如:
— 一棵樹含有約60% 水(重量);
— 多數蘑菇含有約80至90% 水;
— 而多數動物含有約50至65% 水。
· 如沒有水,沒有生命能存在。
二、節(jié)約用水和防止水污染的建議
1. 考慮利用海水作為城市居民區(qū)生活雜用水和沖廁用水,兼作城市消防系統(tǒng)用水。
2. 各地農業(yè)區(qū)發(fā)展并推廣應用了新的灌溉技術,大大降低了用水量并提高了利用率,節(jié)水效果明顯。
3. 工廠都必須有污水處理器,污水不可以直接排到河流小溪等等地區(qū)。
4. 編制專項治理規(guī)劃。狠抓規(guī)劃的控制實施,提出“以發(fā)展為中心,以規(guī)劃為龍頭,以法制為手段,以治水為重點,以工程為紐帶,以達標為己任”的治理工作方針,進一步明確了運河流域水污染控制的目標任務和基本思路。
5. 市區(qū)截污處理工程。將市區(qū)生活污水收集處理達標后,再排入河流。
6. 家庭只要注意改掉不良的習慣,就能節(jié)水70%左右。與浪費水有關的習慣很多,比如:用抽水馬桶沖掉煙頭和碎細廢物;為了接一杯涼水,而白白放掉許多水;先洗土豆、胡蘿卜后削皮,或沖洗之后再擇蔬菜;用水時的間斷(開門接客人,接電話,改變電視機頻道時),未關水龍頭;停水期間,忘記關水龍頭;洗手、洗臉、刷牙時,讓水一直流著;睡覺之前、出門之前,不檢查水龍頭;設備漏水,不及時修好。
7. 用魚缸里換出的水澆花,用洗完衣服的水沖廁所。
8. 新建供水工程時,新增工業(yè)水用量要經上一級城市建設主管部門同意。超計劃用水應加價收水費。生活用水按戶計量收費。新建住宅安裝分戶計量水表。
三、講出保護水資源及節(jié)約用水的緊迫性
目前,水缺乏已成了嚴重制約我國社會經濟發(fā)展的“瓶頸”之一。而據專家預測,到2030年前后,中國用水總量將達到每年7000億至8000億立方米,而中國實際可利用的水資源量約為8000億至9500億立方米,需水量已接近可利用水量的極限。由于水資源供給的穩(wěn)定性和需求的不斷增長,使水具有了越來越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國外的一些專家指出,估計到21世紀水對人類的重要性將象20世紀石油對人類的重要性一樣,成為一種決定國家富裕程度的珍貴商品。一些世界的科學家提醒人們:一個國家如何對待它的水資源將決定這個國家是繼續(xù)發(fā)展還是衰落。那些將治理水系作為緊迫任務的國家將占有競爭優(yōu)勢。如果水資源消耗殆盡,人類的健康、經濟發(fā)展以及生態(tài)系統(tǒng)將受到威脅。對水資源控制權的爭奪,將可能在下個世紀引發(fā)許多種族和國家間的敵對。 如何解決水資源供應問題,保持水資源供給和需求之間的相對平衡,世界各缺水國家和地區(qū)長期以來都做了大量的探索,一些發(fā)達國家或者比較發(fā)達的國家已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經驗,概括起來,主要是三個方面:一是采取積極的措施,通過區(qū)域調水解決地區(qū)之間水資源分布不均問題;二是通過科學管理維護水資源的供需平衡;三是開發(fā)和采用各種節(jié)水技術。如果政府和人民能夠配合的話,政府改善水供的效率,人民愛惜水的話,現有的水源已經足夠大馬人使用,根本不需要接二連三的建大型水壩。只有綜合國家水供政策才能夠一勞永逸的解決大馬水供問題,同時也有助于消弭政府和民間因為水供所引發(fā)的種種爭端和糾紛。
在地球上,哪里有水,哪里就有生命。一切生命活動都是起源于水的。人體內的水分,大約占到體重的65%。其中,腦髓含水75%,血液含水83%,肌肉含水76%,連堅硬的骨胳里也含水22%哩!沒有水,食物中的養(yǎng)料不能被吸收,廢物不能排出體外,藥物不能到達起作用的部位。人體一旦缺水,后果是很嚴重的。缺水1%~2%,感到渴;缺水5%,口干舌燥,皮膚起皺,意識不清,甚至幻視;缺水15%,往往甚于饑餓。沒有食物,人可以活較長時間(有人估計為兩個月),如果連水也沒有,頂多能活一周左右。地球是水之行星。地球表面約70% 為水覆蓋。
《給水技術博物館》 ---------白明良
人的生命一刻也離不開水,水是人生命需要最主要的物質。從水化學角度分析,水由氫與氧兩種元素組成。在人體內水分子間結合成水分子團,水還能用氫鍵與體內許多物質結合,因而使水具有許多生理機能。首先從人體構成上來看,水使構成人體最多的物質,已測定出1個成人含水量占體重的65%,而兩個月的嬰兒則為91%。人體不同器官的水分含量差別很大,如人的眼球含水量是99%,血液85%、肌肉76%、骨骼22%。
對人體而言的生理功能是多方面,而體內發(fā)生的一切化學反應都是在介質水中進行,沒有水,養(yǎng)料不能被吸收;氧氣不能運到所需部位;養(yǎng)料和激素也不能到達它的作用部位;廢物不能排除,新陳代謝將停止,人將死亡。因此,水對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物質。
人體每日出入水量受氣候,勞動和生活習慣等影響波動較大,但人體內水的動態(tài)平衡必須保持,否則將引起疾病?,F在醫(yī)學已測定出成人的每日水出入量:成人每日通過飲水、食物進入人體內水量約2200毫升,糖、脂肪、蛋白質氧化產生水約300毫升,每日人體內水量總計約2500毫升。人每日排出的水量為:腎臟排尿1500毫升、皮膚蒸發(fā)500毫升、肺呼吸400毫升、糞便排出100毫升,總計約2500毫升。
從白明良的話可以看出水對生命體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
四、作為當代青少年我們應如何保護水資源
青少年應樹立珍惜和保護水資源的觀念,積極向周圍的群眾宣傳保護水,節(jié)約水的重要性.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節(jié)約每一滴水做起,認真落實環(huán)保行動,為南水北調工程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貢獻力量,(提幾條節(jié)約水的建議,如:1隨手關水龍頭,用節(jié)水水龍頭,利用洗臉水澆花、沖廁所等
1.用水時的間斷(開門接客人,接電話,改變電視機頻道時),應關水龍頭;
2.用噴頭淋浴比用浴缸洗澡節(jié)省水量達八成之多。
3. 洗菜、淘米、洗衣的水可以用來澆花、拖地、沖廁所。
4. 使用洗衣機或洗碗機時要節(jié)約用水:集齊衣物或碗碟一起洗滌
5. 滴漏的水龍頭每天可耗水70升,為免浪費,應立即修理。
6.切勿拿水嬉戲。
7.看到自己身邊的人們有浪費水資源的現象應極力勸阻,不應視而不見
總之,樹立節(jié)水意識,養(yǎng)成節(jié)水習慣,把北京建成節(jié)水型城市,讓青少年積極地加入到節(jié)約用水的行列中來,以實際行動為首都的美好生活貢獻力量。
五、研究過程的感受
篇四 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范文3000字
關于英語自主學習的研究性論文
按照自主學習理論之父霍勒克的定義,自主學習能力就是“管理自己學習的能力”。從外語學習的角度來講,自主學習可以使一個學生在課堂學習時間有限的情況下提高外語能力,直至掌握這門外語。大學生擁有較多的業(yè)余時間,可利用的課外資源也比較豐富;他們擁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和自我管理能力,學習目標和職業(yè)目標也更加明確,所以他們有充分的自主學習的條件。而大學英語又是一門重要課程,大學生不僅面臨四、六級考試的壓力,還要應對社會對他們的英語能力日益增強的要求。在這種形勢下,英語自主學習不僅是必要的,也是切實可行的。根據國內外自主學習的相關理論和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現狀,培養(yǎng)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可從下列幾個方面做起。
1 培養(yǎng)自知,樹立自信
自知包括對自己的學習愿望、目的、觀念、風格等的認識。研究者本森和沃勒提出,“一項學習活動的成功在某種程度上是以學習者對世界、尤其是對該學習活動的態(tài)度,自我感覺,學習欲望為條件的”。所以,教師應首先幫助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觀,鼓勵他們樹立正確的態(tài)度,形成主動學習的愿望。只有擁有主動的態(tài)度,學習者才有可能在他的學習過程中扮演積極的角色,產生獨立的想法,并利用各種學習機會,而不是僅僅對老師的教學刺激做出反應。此外,強烈而積極的動機是對外語產生興趣、進而要努力學會這門語言的重要條件,動機能在困難的時候使學習者產生堅韌不拔的信念,而堅持常常能克服能力和環(huán)境所帶來的局限, 所以, 動機培養(yǎng)也很重要。教師還應幫助學生樹立自尊、自信。要讓他們相信自身的努力對學英語至關重要,而自己有決心付出努力;不論自己的英語基礎是好是壞, 都有能力管理好自己的學習。自尊和自信可以產生責任感和獨立感,促使學習者為自己的學習承擔責任和后果。自尊和自信也是建立在清楚的自我認知上的,明白自己的認知特點是理性還是感性,場依賴型還是場獨立型,視覺型還是聽覺型等,學生就不會盲從和模仿別人,而能有針對性地選擇適用于自身特點的學習材料和學習方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 確立目標,制定計劃
目標在個體的學習過程中起參照點的作用,個體正是在既定學習目標的引導下,不斷調控著自己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策略。因此,目標被看成是自主學習的核心構成成分。但徐錦芬等人的研究發(fā)現,很多大學生雖然認為英語學習很重要,但他們除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預習、復習課文等之外,并無學習英語的計劃,即使有,時間的安排也相當隨意,往往不能達到預期目標。鑒于這種情況,教師應擔當起幫助者和監(jiān)督者的角色,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英語基礎、能力水平、個人興趣、專業(yè)特點和未來發(fā)展的需要制定學習目標。告訴他們不要制定諸如“我要盡量爭取過四級”這樣模糊的目標, 要制定多項小的、具體的短期目
標,因為近期目標的實現能夠使學生更快地看到自己某些能力的增長,對他們的意志控制要求也更低,而一個目標的成功實現往往會促進新目標的確定和實現。計劃中的學習時間安排非常重要。根據調查結果,很多學生不是自覺地利用自習時間或業(yè)余時間安排學習活動,有70% 被調查的學生自稱對這些時間抓得不緊,其他類似的調查也表明學生在學習時間的自我安排和管理上不盡如人意。毫無疑問,在使用有效策略的情況下,要獲得較高的英語能力,就得在環(huán)境許可的條件下盡可能多地接觸英語。自主學習研究者齊莫曼建議讓學生確立有規(guī)律的學習時段,使自己在每天預定的時間內學習成為一種習慣。他認為教會學生有效地管理和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也是自主學習教學中需要確立的一個重要目標。這種教學一般包括如下步驟:與學生討論時間的運用;讓學生在某個時間段內記錄下自己的時間運用,認識到自己是如何利用時間的;制定個人時間表,確定可以自主使用的時間;讓學生估計完成自主學習活動所需要的時間,并相應地填入時間表;本段結束后檢查計劃的完成情況和學習效果。
3 學習并運用學習策略
目標制定出來之后, 就要付諸實踐, 采用適合自己認知特點和學習風格的方法和策略非常重要,正如研究者坎迪所說:“如何學和學什么是密切相關的——一個學習者所采取的總體方法將極大地影響他的學習結果”。那么,我們的學生策略使用情況如何呢?徐錦芬等對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的調查顯示,許多學生不知道什么是學習策略;而根據王靜等對自主學習的調查,無論對于英語學習的總策略,還是對于各單項技能如詞匯學習、閱讀學習等的策略使用,受試學生絕大多數在“有時使用”的范疇以下,表明我們的學生學習策略使用頻率很低。這種情況與我國英語教學一貫重知識傳授,輕技能培養(yǎng)有關,所以,對學生進行明確的策略培訓是十分必要的。
根據的策略研究者科恩的觀點,“提高學習者策略意識的最有效的方法是教師把以策略為基礎的教學作為外語課程的一部分傳授給學生”,“明確地教給他們如何應用語言學習和使用策略”,也就是讓學生學會如何學外語。研究者查莫特和盧賓提出了策略培訓的做法: 發(fā)現并討論學習者已經使用的策略;呈現新的策略;示范新策略;解釋為什么、在什么時候使用這些策略;用真實的任務練習策略使用、驗證其效果。因此, 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對英語學習中的強項和弱項進行自我診斷;讓他們對自己熟悉的策略和新習得的策略進行比較、試驗; 讓他們自己決定以什么策略完成一項學習任務;給他們機會嘗試將以往的成功策略用于新的學習情景。這些對學生更多地控制自己的學習大有益處。策略滲透在英語課堂上長期進行,針對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隨時給學生介紹相關策略,并指導和監(jiān)督他們使用,同時對個別學生進行個別指導。需要注意的是, 策略培訓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有自覺的意識使用策略,知道在何時使用何種策略, 而不是以傳授具體的策略為重點, 因為它們可能難以窮盡。
4 適時反思、評價和調節(jié)
我們許多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沒有自我反思、評價這一環(huán)節(jié),他們只是被動地跟著教師的教學程序走, 被動地接受教師的監(jiān)督和檢查,而從未把自己當作自己學習的觀察者,監(jiān)督者, 評判者和操縱者, 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幫助他們培養(yǎng)這種能力。反思首先涉及自我判斷的過程,包括自我評價和歸因分析。自我評價指對學習結果是否與預期的目標一致以及對學習結果的重要性的評判,歸因分析是指對造成既定學習結果的原因進行分析,如較差的學習成績是因為能力有限還是因為努力不夠造成的,等等。評價可從學習的質量、數量、速度等幾個方面進行,研究者們大都認為學生用書面形式進行反思會受益很多,比如寫學習日記,階段總結,自我報告等,教師只需幫助他們弄清楚用哪些標準來評價自己的學習。
自主學習本質上是一種自我調節(jié)的學習,亦即個體主動選擇、調節(jié)、控制自己的學習的過程,對英語學習而言,指“學習者不停地根據系統(tǒng)內外因素的變化來調整觀念和方法,使各因素之間的關系處于協調狀態(tài),使學習英語的潛在能力全部發(fā)揮出來”。語言學習系統(tǒng)是開放的,動態(tài)的,在不同的時期,學習的重
點和難點是不一樣的,學習策略也應隨情況的變化而變化,所以,“調控”是策略系統(tǒng)良好運作,取得良好學習效果的關鍵。在學生不能做到適時、自覺進行策略調整時,教師可加以提醒、點撥,或親自進行調控,隨后逐漸放手,只對學生的自我調節(jié)進行監(jiān)督, 作出鼓勵性、形成性評價即可。
5 結語
篇五 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范例
一、教學內容
本學期已經教過的內容有:
1、怎樣提問題;
2、怎樣把問題變成課題;
3、如何研究課題;
4、怎樣查找資料;
5、教學評價;
有些教學內容在本學期教學中有涉及,但沒有拿出課時講授,在下學期的教學中要作專門的講解,如:調查與采訪;課題研究結果的呈現方式等。
二、教學策略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基于自身興趣,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學生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
研究性學習強調:
1、學生通過基于問題或主題的探究實踐,形成一種積極的、主動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2、增強學生探究和創(chuàng)新意識,學習并經歷科學研究的方法,發(fā)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3、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探究活動的體驗,發(fā)展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提高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使學生學會分享與合作,養(yǎng)成科學態(tài)度與科學道德。
從研究性學習的含義中我們可以知道,研究性學習課程開設的目標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探究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收集信息與處理信息的能力、實踐的能力、合作的能力。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也就是對學生思維的訓練過程,在思維訓練中,首先就是訓練善于發(fā)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其次是思維的目的和方向;第三是開闊思路、知識準備、選擇方法。對學生的所有能力訓練,都要在學生參與的活動中進行,教師起一個引導和指導的作用。
篇六 高中研究性學習課程開題報告
高中研究性學習課題開題報告撰寫方法
—、開題報告的主要內容
開題報告的內容主要包括:為什么會想到要研究這個課題;研究的特定對象是什么;通過研究,試圖實現什么;想弄明白的問題是什么;決定通過什么方法來驗證研究的假設,為什么要用這個方法;具體的時間安排和實施步驟怎樣 (尤其是一開始準備實施的步驟) ,需要哪些工具和資料;如何得到這些工具和資料;小組成員如何分工合作;研究會帶來什么成果;研究成果是研究報告、實物,還是其它;以及導師的建議和鑒定等。其中實施計劃是開題報告的主要部分。
(一)課題名稱
課題名稱要準確規(guī)范。準確就是課題的名稱要把課題研究的問題是什么,研究的對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課題名稱要簡潔明了。課題的名稱一定要和研究的內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準確地把研究范疇、研究對象與研究問題概括出來,讓人能夠從題目中看出要研究的重點與方向。
(二)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有的也稱“問題的由來”,即提出問題,闡述為什么要研究該課題。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研究的目的與意義,是指通過課題研究將解決什么問題或得到什么結論,而這一問題的解決或結論的得出有什么意義,也就是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價值。這一般可以先從現實需要方面去論述,指出現實當中存在這個問題,需要去研究,去解決,本課題的研究有什么實際作用,然后,再寫課題的理論和學術價值。這些都要寫得具體一點,有針對性一點,不能漫無邊際地空喊口號。有時,也可以將課題的研究背景和目的意義合二為一。
(四)課題研究的目標
課題研究的目標也就是課題最后要達到的具體目的,要解決哪些具體問題.也就是本課題研究要達到的預頂目標:即本課題研究的目標定位。確定目標要緊扣課題,用詞要準確、精練、明了。
(五)研究課題的可行性
可行性論證是指課題研究所需要的條件,即研究所需要的信息資料(如上網和設計問卷等比較基礎的方法)、實驗器材、研究經費、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技能及教師的指導能力等。另外,,還應提出該課題目前已做了哪些工作,還存在哪些困難和問題,在哪些方面需要得到學校和老師幫助等等。
(六)研究的內容和難點
高中階段,研究學習課題研究的類型大致有科學實驗類型、讀書報告類型、社會調查類型和項目設計類型等。無論是哪種類型,都要有具體的研究內容和預計的研究難點。
(七)實施計劃
實施計劃是開題報告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研究方法、研究計劃及進度、時間安捧安排等。
(八)成員分工
開題時,要明確課題組每個成員在研究過程中所擔負的角色和應完成的任務,如組織協調、資料搜集和處理、撰寫報告、外出調查、拍攝等等。 i
(九)預期成果及表達形式
預期成果即本課題研究擬取得什么形式的階段研究成果和終結研究成果。形式有很多,
如調查報告、實驗報告、研究報告、論文、經驗總結等,一般是論文或調查(實驗)報告等形式,成果表達方式是通過文字、圖片、實物和多媒體形式來表現。 l
報告的每一項內容轉換成相應的欄目,這樣做,既便于開題報告按目填寫,避免遺漏;又便于評審者一目了然,把握要點。
二、撰寫開題報告注意事項
1.課題研究背景說明大而空
2.課題研究價值判斷欠全面正確
3.課題研究的內容和研究問題偏離課題中心
4.研究步驟不合理,研究方法欠科學
5.對課題研究困難估計不足
為了方便開題會上進行開題報告,有能力的課題組應該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運用powerpoint制作好開題報告會所需要的ppt演示文稿(幻燈片),還應該做好開題的答辯準備。
范例:
當今是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信息時代,國力競爭日趨激烈,教育是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礎,是提高民族整體素質和創(chuàng)新人才的主要基地,是增強綜合國力和民族凝聚力可靠保證。因此,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教學方式,教育部在《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試驗修訂稿)》中增設了包括研究性學習在內的綜合實踐活動。
國家教育部對基礎教育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和調整,其目標就是:著重培養(yǎng)學生以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重點的創(chuàng)造性學力,主要是通過情感體驗和探究實踐,形成掌握與運用知識、永不滿足、追求卓越的學習態(tài)度和發(fā)現,提出問題、研究、解決問題創(chuàng)新意識、學習能力,及其著眼于學生的終身可持續(xù)發(fā)展。又提出一種新的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的課程。而校經過幾個月籌備工作,今天正式開題了。我受學校校長委托,代表學校課題作開題報告,請同學研究討論。
1、什么是研究性學習?為什么在高中課程設置研究性學習課程?
答: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并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設置研究性學習的目的在于改變學生以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并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應用于實踐的機會,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作為一門課程,研究性學習應當達到的目標是什么呢?
答:研究性學生強調對所學知識、技能的實際運用,注重學習的過程和學生的實踐與體驗。因此,需要注重以下幾項具體目標:一是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二是培養(yǎng)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是培養(yǎng)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四是學會分享與合作。五是培養(yǎng)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道德。六是培養(yǎng)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3、研究性學習納入必修課,這是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突破,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新的課程形態(tài),具有哪些特點?
第一個是開放性。第二個是探究性。第三個是實踐性。
4、在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角色都具有新的特點,教育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以及師生互動的形式都要發(fā)生較大變化。那么,研究性學習應當如何實施和組織呢?
研究性學習的組織形式主要有三種類型:小組合作研究、個人獨立研究、個人研究與全班集體討論相結合。
研究性學習的實施一般可分為三個階段:進入問題情境階段、實踐體驗階段和表達交流階段。
在確定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以后,學生要進入具體解決問題過程,通過實踐、體驗、形成一定的觀念、態(tài)度,掌握一定的方法。本階段實踐、體驗的內容包括:
(1)搜集和分析信息資料。學生應了解和學習收集資料的方法,掌握訪談、上網、查閱書刊雜志、問卷等獲取資料的方式,并選擇有效方式獲取所需要的信息資料;要學會判斷信息資料的真?zhèn)?、?yōu)劣,識別對本課題研究具有重要關聯的有價值的資料,淘汰邊緣資料;學會條理、有邏輯地整理與歸納資料,發(fā)現信息資料間的關聯;最后綜合整理信息進行判斷,得出相應的結論。
(2)調查研究。學生應根據個人或小組集體設計的研究方案,按照確定的研究方法,選擇合適的地方進行調查,獲取調查結果。
(3)初步的交流。學生通過收集資料、調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組內或同學之間充分交流,學會認識客觀事物,認真對待他人的意見和建議,正確地認識自我。
5、研究性學習對教師是一種全新的挑戰(zhàn),使教師的角色發(fā)生了變化,從知識的權威到平等參與學生的研究,從知識的傳遞者到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指導者。老師指導作用該如何發(fā)揮?
答: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也重視教師的指導作用。在研究性學習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開展研究活動時遇到的困難以及他們的需要,注意觀察每一個學生在品德、能力、個性方面的發(fā)展,給予適時的鼓勵和指導,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并進一步提高學習積極性。
6、評價是研究性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那么,研究性學習應當如何評價?研究性學習的評價具有哪些特點?研究性學習的評價應當遵循哪些原則?
答:評價的內容與方式必須充分關注學習態(tài)度,重視學習的過程與方法,重視交流與合作,重視動手實踐。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習的過程,強調對知識技能的應用,強調學生親身參與探索性實踐活動并獲得感悟和體驗,強調學生的全員參與。因此,要采用形成性評價的方式,重視對過程的評價和在過程中的評價,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評價和自我改進,使評價成為學生學會實踐和反思、發(fā)現自我、欣賞別人的過程;同時,要強調評價的激勵性,鼓勵學生發(fā)揮自己的個性特長,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勵廣大學生積極進取、勇于創(chuàng)新的氛圍。
研究性學習評價的第一個特點是評價主體的多元化。第二個特點是評價內容的豐富性和靈活性。研究性學習評價的內容通常涉及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參與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態(tài)度。二是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所獲得的體驗情況。三是學習和研究的方法、技能掌握情況。四是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fā)展情況。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比較廣泛教育資料的背景下所開展自主的、開放的、探究式的學習活動。學校應從實際出發(fā),充分利用學校圖書館、實驗室、計算機網絡以及具有專長的教師等校內現有教育資源。同時,要積極爭取社會各界的支持,開發(fā)和利用當地教育資源,包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學術團體、專業(yè)技術部門(包括農村衫技術研究與推廣部門)的人力資源和研究資源,為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創(chuàng)造條件。
對研究性學習的評價要強調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方法、手段的多樣性,特別關注學生參與研究性學習活動的過程,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獲得的直接體驗,把對學生的評價與對學生的指導緊密結合起來。要通過評價鼓勵學生發(fā)揮自己的個性特長,施展才能,學會尊重和欣賞他人,激勵學生積極進取,勇于創(chuàng)新。
開展研究性學習要求學生必須走出課堂、走出校門,積極地開展社會調查研究和實踐活動。學校必須加強組織和管理工作,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增強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同時,學校加強與學生家庭、社會相關部門的溝通和聯系,共同負責學生在社會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的安全工作,確保學生的人身安全。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并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研究性學習與社會實踐、社區(qū)服務、勞動技術教育共同構成“綜合實踐活動”,作為必修課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試驗修訂稿)》,幫助學校有效地實施研究性學習,落實課程計劃中的相關要求。
一、設置研究性學習的目的
設置研究性學習的目的在于改變學生以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并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應用于實踐機會,促使他們形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當前,受傳統(tǒng)學科教學目標、內容、時間和教學方式的局限,在學科教學中普遍地實施研究性學習尚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將研究性學習作為一項特別設立的教學活動作為必修課納入《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試驗修訂稿)》,將會逐步推進研究性學習的開展,并從制度上保障這一活動的深化,滿足學生在開放性的現實情境中主動探索研究,獲得親身體驗、培養(yǎng)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需要。
二、研究性學習的目標
研究性學習強調對所學知識、技能的實際運用,注重學習的過程和學生的實踐與體驗。因此,需要注重以下幾項具體目標:
1、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
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通過自主參與類似于科學研究的學習活動,獲得親身體驗,逐步形成善于質疑、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努力求知的積極態(tài)度,產生積極情感,激發(fā)他們探索、創(chuàng)新的欲望。
2、培養(yǎng)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
研究性學習通常圍繞著一個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展開。在學習的過程中,引導和鼓勵學生自主地發(fā)現和提出問題,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資料,調查研究,得出結論并進行成果交流活動,引導學生應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學習和掌握一些科學的研究方法,培養(yǎng)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
3、培養(yǎng)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研究性學習是一個開放的學習過程。在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圍繞研究主題主動收集、加工處理和利用信息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過研究性學習,要幫助學生學會利用多種有效手段、通過多種途徑取得信息,學會整理與歸納信息,學會判斷和識別信息的價值,并恰當的利用信息,來培養(yǎng)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能力。
4、學會分享與合作
合作的意識和能力,是現代人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研究性學習的開展將努力創(chuàng)設有利于人和人溝通與合作的教育環(huán)境,使學生學會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創(chuàng)意及成果,發(fā)展樂于合作的團隊精神。
5、培養(yǎng)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道德 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要認真、踏實的探究,實事求是地獲得結論,尊重他人想法和成果,養(yǎng)成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和不斷追求的進取精神,磨練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
6、培養(yǎng)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實踐調查研究,學生要深入了解科學對于自然、社會與人類的意義與價值,學會關心國家和社會的進步,學會關注人類與環(huán)境和諧發(fā)展,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三、研究性學習的特點
(一)開放性。研究性學習的內容不是特定的知識體系,而是來源于學生的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立足于研究、解決學生關注的一些社會問題或其他問題,涉及的范圍很廣泛。它可能是某學科的,也可能是多學科綜合、交叉的;可能偏重于實踐方面,也可能偏重于理論研究方面。
在同一主題下,由于個人興趣、經驗和研究活動的需要不同,研究視角的確定、研究目標的定位、切入口的選擇、研究過程的設計、研究方法、手段的運用以及結果的表達等可以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靈活性,為學習者、指導者發(fā)揮個性特長和才能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從而形成了一個開放的學習過程。
(二)探究性。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學習的內容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確定研究課題;學習的方式不是被動地記憶,理解教師傳授的知識,而是敏銳地發(fā)現問題,主動地提出問題,積極地尋求解決問題方法,探求結論的自主學習的過程。因此,研究性學習的課題,不宜由教師指定某個材料讓學生理解、記憶,而應引導、歸納、提出一些需要學習、探究的問題。
(三)實踐性。研究性學習強調理論與社會、科學和生活實際的聯系,特別關注環(huán)境問題、現代科技對當代生活的影響以及與社會發(fā)展密切相關的重大問題。
四、研究性學習內容的選擇和設計
(一)因地制宜,發(fā)掘資源。選擇研究性學習的內容,要注意把對文獻資料的利用和對現實生活中“活”資料的利用結合起來。要引導學生充分關注當地自然環(huán)境,人文環(huán)境以及現實的生活環(huán)境,從中發(fā)現需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把學生身邊的事作為研究性學習的內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學校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可行性,有利于培養(yǎng)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以及社會責任感,有利于學生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保持較強的探索動機和創(chuàng)造欲望。
(二)重視資料積累,提供共享機會。學習內容的開放性為學生的主動探究、自主參與和師生合作探求新知識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師生在研究性學習中所獲取的信息、采用的方法策略、得到的體驗和取得的成果,對于本人和他人,以及以后的各屆學生,都具有寶貴的啟示、借鑒作用。
(三)適應差異,發(fā)揮優(yōu)勢。不同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在內容和方法上是有層次差異和類型區(qū)別的,因而在學習目標的確定上可以各有側重,在內容選擇上可以各有特點。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具體條件,自主選擇研究課題留有足夠的余地。
五、研究性學習的實施
(一)研究性學習的實施類型
依據研究內容的不同,研究性學習的實施主要可以區(qū)分兩大類:課題研究類和項目(活動設計類)。
課題研究以認識和解決某一問題主要目的,具體包括調查研究、實驗研究、文獻研究等類型。
項目(活動)設計以解決一個比較復雜的操作問題為主要目的,一般包括社會性活動的設計和科技類項目的設計兩種類型。前者如一次環(huán)境保護活動的規(guī)劃,后者如某一設備、設施的制作、建設或改造的設計等。
一項專題的研究性學習活動,可以屬于一種類型,也可以包括多種研究類型。綜合性較強的專題,往往涉及多方面的研究內容,需要運用多種研究方法和手段,更需要參加者之間的工協作。
研究性學習的組織形式主要有三種類型:小組合作研究、個人獨立研究、個人研究與全班集體討論相結合。
小組合作研究是經常采用的組織形式,學生一般由3-6人組成課題組,聘請有一定專長的成人(如本校教師、校外人士等)為指導教師。研究過程中,課題組成員各有獨立的任務,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展所長,協作互補。
個人獨立研究可以采用“開放式長作業(yè)”形式,即先由教師向全班學生布置研究性學習任務,可以提出一個綜合性的研究專題,也可以不確定范圍,由每個學生自定具體題目,并各自相對獨立地開展研究活動,用幾個月到半年時間完成研究性學習作業(yè)。
采用個人研究與全班集體討論相結合的形式,全班同學需要圍繞同一個研究主題,各自搜集資料、開展探究活動、取得結論或形成觀點。再通過全班集體討論或辯論,分享初步的研究成果,由此推動同學們在各自原有基礎上深化研究,之后或進入第二輪研討,或就此完成各自的論文。
(二)研究性學習實施的一般程序
研究性學習的實施一般可分為三個階段:進入問題情境階段、實踐體驗階段和表達交流階段。在學習進行過程中這三個階段并不是截然分開的,而是相互交叉和交互推進的。
進入問題情境階段
本階段要求學生自己調查、觀訪(也可有組織的)采訪等。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識的鋪墊,調動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然后經過討論,提出核心問題,誘發(fā)學生探究的動機。在此基礎上確定研究中研究題目。
同時,教師應幫助學生通過搜集相關資料,了解有關研究題目的知識水平,該題目中隱含的爭議性的問題,使學生從多個角度認識、分析問題。在此基礎上,學生可以建立研究小組,共同討論確定具體的研究方案,包括確定合適的研究方法、如何收集可能獲得的信息、準備調查研究所要求的技能、可能采取的行動和可能得到的結果。在此過程中,學生要反思所確定的研究問題是否合適,是否需要改變問題。實踐體驗階段
在確定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以后,學生要進入具體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實踐、體驗,形成一定的觀念、態(tài)度,掌握一定的方法。
本階段,實踐、體驗的內容包括:
(1)搜集和分析信息資料。學生應了解和學習收集資料的方法,掌握訪談、上網、查閱書刊雜志、問卷等獲取資料的方式,并選擇有效方式獲取所需要的信息資料,要學會判斷信息資料的真?zhèn)巍?yōu)劣,識別對本課題研究具有重要關聯的有價值的資料,淘汰邊緣資料;學會有條理、有邏輯地整理與歸納資料,發(fā)現信息資料間的關聯和趨勢。最后綜合整理信息進行判斷,得出相應的結論。這時要反思所得結論是否充分地回答了要研究的問題,是否有必要采取其他方法獲取證據以支持所得結論。
(2)調查研究。學生應根據個人或小組集體設計的研究方案,按照確定的研究方法,選擇合適的地方進行調查,獲取調查結果,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應如實記載調查中所獲得的基本信息,形成記錄實踐過程的文字、音像、制作等多種形式的“作品”,同時要學會從各種調研結果、實驗、信息資料中歸納出解決問題的重要思路或觀點,并反思對是否獲得足以支持研究結論證據,是否還存在其他解釋的可能。
(3)初步的交流。學生通過收集資料、調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組內或個人之間充分交流,學會認識客觀事物,認真對待他人意見和建議,正確地認識自我,并逐步豐富個人的研究成果,培養(yǎng)科學精神與科學態(tài)度。
表達和交流階段
在這一階段,學生要將取得的收獲進行歸納整理、總結提煉,形成書面材料和口頭報告材料。成果的表達方式要提倡多樣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寫實驗報告、調查報告以外,還可以采取開辯論會、研討會、搞展板、出墻報、編刊物(包括電子刊物)等方式,同時還應要求學生以口頭報告的方式發(fā)表,或通過指導老師主持的答辯。
學生通過交流、研討與同學們分享成果,這是研究性學習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在交流、研討中,學生要學會欣賞和發(fā)現他人的優(yōu)點,學會理解和寬容,學會客觀地分析和辯證地思考,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辯。
(三)研究性學習實施中的教師指導
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拭試體作用,同時,也重視老師指導作用。左右研究性學習實施過程中草藥,教師應把學生作為學習探究和解決問題主體,并注意轉變自己的指導方式。
在研究性學習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開展研究活動時遇到的困難以及他們的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教師應成為學生研究信息交匯的樞紐,成為交流的組織者和建議者。在這一過程中要注意觀察每一個學生在品德、能力、個性方面的發(fā)展,給予適時的鼓勵和指導,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并進一步提高學習積極性。教師的指導切忌將學生的研究引向已有的結論,而是提供信息、啟發(fā)思路、補充知識、介紹方法和線索,引導學生質疑、探究和創(chuàng)新。
六、研究性學生的評價
評價研究性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評價的內容與方式必須充分關注學習態(tài)度,重視學習過程與方法,重視交流與合作,重視動手實踐。
(一)研究性學習評價的一般原則
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習的過程,強調對知識技能的應用,強調學生親身參與探索性實踐活動并獲得感悟和體驗,強調學生的全員參與。因此,要采用形成性評價的方式,重視對過程的評價和在過程中的評價,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評價和自我改進,使評價成為學生學會實踐和反思、發(fā)現自我、欣賞別人的過程;同時,要強調評價的激勵性,鼓勵學生發(fā)揮自己的個性特長,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勵廣大學生積極進取、勇于創(chuàng)新的氛圍。
(二)研究性學習評價的特點
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者可以是教師或教師小組,可以是學生或學生小組,可以是家長,也可以是與開展項目內容相關的企業(yè)、社區(qū)或有關部門等等。
評價內容的豐富性和靈活性。研究性學習評價的內容通常涉及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參與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態(tài)度。是否主動提出研究和工作設想、建議,能否與他人合作,采納他人的意見等。
二是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所獲得的體驗情況。這主要通過學生的自我陳述以及小組討論記錄、活動開展過程的記錄等來反映,也可通過行為表現和學習的結果反映出來。
三是學習和研究的方法、技能掌握情況。要對學生在研究性學習活動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掌握和運用有關方法、技能的水平進行評價,如查閱和篩選資料,對資料歸類和統(tǒng)計分析,使用新技術,對研究結果的表達與交流等。
四是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fā)展情況。要考察學生在一項研究活動中從發(fā)現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到解決問題的全過程所顯示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也要通過活動前后的比較和幾次活動的比較來評價其發(fā)展狀態(tài)。
五是學生的學習結果。研究性學習結果的形式多樣,它可以是研究論文、一份調查報告、一件模型、一塊展板、一場主題演講、一次口頭報告、一本研究筆記,也可以是一項活動設計的方案。教師需要靈活掌握評價標準。
評價手段、方法的多樣性。研究性學習的評價可以采取教師評價與學生的自評、互評相結合,對小組的評價與對組內個人的評價相結合,對局面材料的評價與對學生口頭報告、活動、展示的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以定性評價為主等做法。
(三)研究性學習評價的實施
評價要貫穿研究性學生的全過程。操作時可重點從三個環(huán)節(jié),即開題評價、中期評價和結題評價著手。
開題評價要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提出解決問題設想的意識和能力,促使學生以積極的態(tài)度進入解決問題過程中。
中期評價主要是檢查研究計劃的實施情況,研究中資料積累情況,以及研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困難和解決問題、克服困難的情況等。對評價結果要及時反饋,對于在研究中學生自己難以解決的問題,要通過教師指點、學生小組內部討論、學生小組間交流、尋求校外幫助等方式予以解決。
結題評價主要對學生參與研究性學習全過程的情況、體驗情況、資料積累情況、結題情況、研究結果及成果展示方式等進行評價。
評價的具體方案可以由指導教師提出,也可以在師生協商的基礎上提出。鼓勵由學生個人或學生自己設計評價方案,對自己的研究情況加以評價,充分發(fā)揮評價的教育功能。
篇七 高中研究性課題開題報告
班級:高一(14)班 指導老師: xx 課題組長: xx
課題成員: xx xx
課題的提出:
學校學生早中午排隊買飯時間過長,久而久之學生產生了排隊長,吃飯難的觀念。一些同學由于因為種種原因(主要原因是排隊過于浪費時間),以吃方便面,面包甚至不吃來度日。嚴重影響了學生身體健康和學習效率。為此,我們提出了此課題。
目的與意義:
一個健康的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作為21世紀的高中生,飲食是我們培養(yǎng)良好的身體素質的基礎。一日三餐對于我們來說尤為重要。因此我們想研究我們學校的食堂。
通過這次研究,增加我們的觀察能力和收集資料能力,也培養(yǎng)我們的合作精神,用樣讓同學們注重自己的飲食習慣,加強他們的紀律意識,做一個身心全面發(fā)展的學生。
研究內容:
1、不吃飯或以零食代替主食對身體的危害
2、學校食堂的設計方案、色彩對飲食的影響和衛(wèi)生情況
主導學科: 管理 相關學科: 政治 美學 社會 醫(yī)學
具體研究計劃
任務分工
任 務
責任人
任 務
責任人
開題報告的提出
xx 、 xx
完成報告(輸入電腦)
婁智超
資料的查閱
xx 、 xx
資料的整理
xx 、 xx
結題報告
xx
研究方法: √□ 文獻法√□ 調查法 □ 實驗法 □制作法 √□觀察法 □其他
每一階段的主要任務和目標:
階段 時間(周) 主要任務 階段目標
一 xx 年3月中旬 選題 選出合適的課題
二 xx 年3月下旬 開題報告 進行答辯
三 xx 年4月初至5月上旬 實地調查,收集資料 進一步熟悉課題
四 xx 年5月中旬 分析資料 初步形成見解
五 xx 年5月下旬 結題報告 答辯、展示、評比
計劃訪問的校內、外專家: 1、 沈飛 2、??倓罩魅危豪钪境?/p>
活動所需條件(如設備、器材、活動場地、經費及來源等):
需要校計算機房上網查詢資料、上圖書館查找資料等
預期成果展示的方式(如論文,調查報告,實驗報告,圖片資料,攝像資料,模型等):
調研報告,ppt課件,學生政治小論文,照片等
指導老師意見: 該組同學從課題的確定,資料的收集以及對開題報告的撰寫都很認真細致,各位成員也都能夠盡的努力完成任務,他們在不同的程度上體會到了收集文獻工作的意義,也掌握了收集文獻的方法和調查研究的方法。
篇八 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模板
當今是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信息時代,國力競爭日趨激烈,教育是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礎,是提高民族整體素質和創(chuàng)新人才的主要基地,是增強綜合國力和民族凝聚力可靠保證。因此,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教學方式,教育部在《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試驗修訂稿)》中增設了包括研究性學習在內的綜合實踐活動。
國家教育部對基礎教育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和調整,其目標就是:著重培養(yǎng)學生以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重點的創(chuàng)造性學力,主要是通過情感體驗和探究實踐,形成掌握與運用知識、永不滿足、追求卓越的學習態(tài)度和發(fā)現,提出問題、研究、解決問題創(chuàng)新意識、學習能力,及其著眼于學生的終身可持續(xù)發(fā)展。又提出一種新的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的課程。而校經過幾個月籌備工作,今天正式開題了。我受學校校長委托,代表學校課題作開題報告,請同學研究討論。
1、什么是研究性學習?為什么在高中課程設置研究性學習課程?
答: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并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設置研究性學習的目的在于改變學生以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并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應用于實踐的機會,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作為一門課程,研究性學習應當達到的目標是什么呢?
答:研究性學生強調對所學知識、技能的實際運用,注重學習的過程和學生的實踐與體驗。因此,需要注重以下幾項具體目標:一是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二是培養(yǎng)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是培養(yǎng)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四是學會分享與合作。五是培養(yǎng)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道德。六是培養(yǎng)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3、研究性學習納入必修課,這是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突破,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新的課程形態(tài),具有哪些特點?
第一個是開放性。第二個是探究性。第三個是實踐性。
4、在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角色都具有新的特點,教育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以及師生互動的形式都要發(fā)生較大變化。那么,研究性學習應當如何實施和組織呢?
研究性學習的組織形式主要有三種類型:小組合作研究、個人獨立研究、個人研究與全班集體討論相結合。
研究性學習的實施一般可分為三個階段:進入問題情境階段、實踐體驗階段和表達交流階段。
在確定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以后,學生要進入具體解決問題過程,通過實踐、體驗、形成一定的觀念、態(tài)度,掌握一定的方法。本階段實踐、體驗的內容包括:
(1)搜集和分析信息資料。學生應了解和學習收集資料的方法,掌握訪談、上網、查閱書刊雜志、問卷等獲取資料的方式,并選擇有效方式獲取所需要的信息資料;要學會判斷信息資料的真?zhèn)?、?yōu)劣,識別對本課題研究具有重要關聯的有價值的資料,淘汰邊緣資料;學會條理、有邏輯地整理與歸納資料,發(fā)現信息資料間的關聯;最后綜合整理信息進行判斷,得出相應的結論。
(2)調查研究。學生應根據個人或小組集體設計的研究方案,按照確定的研究方法,選擇合適的地方進行調查,獲取調查結果。
(3)初步的交流。學生通過收集資料、調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組內或同學之間充分交流,學會認識客觀事物,認真對待他人的意見和建議,正確地認識自我。
5、研究性學習對教師是一種全新的挑戰(zhàn),使教師的角色發(fā)生了變化,從知識的權威到平等參與學生的研究,從知識的傳遞者到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指導者。老師指導作用該如何發(fā)揮?
答: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也重視教師的指導作用。在研究性學習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開展研究活動時遇到的困難以及他們的需要,注意觀察每一個學生在品德、能力、個性方面的發(fā)展,給予適時的鼓勵和指導,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并進一步提高學習積極性。
6、評價是研究性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那么,研究性學習應當如何評價?研究性學習的評價具有哪些特點?研究性學習的評價應當遵循哪些原則?
答:評價的內容與方式必須充分關注學習態(tài)度,重視學習的過程與方法,重視交流與合作,重視動手實踐。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習的過程,強調對知識技能的應用,強調學生親身參與探索性實踐活動并獲得感悟和體驗,強調學生的全員參與。因此,要采用形成性評價的方式,重視對過程的評價和在過程中的評價,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評價和自我改進,使評價成為學生學會實踐和反思、發(fā)現自我、欣賞別人的過程;同時,要強調評價的激勵性,鼓勵學生發(fā)揮自己的個性特長,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勵廣大學生積極進取、勇于創(chuàng)新的氛圍。
研究性學習評價的第一個特點是評價主體的多元化。第二個特點是評價內容的豐富性和靈活性。研究性學習評價的內容通常涉及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參與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態(tài)度。二是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所獲得的體驗情況。三是學習和研究的方法、技能掌握情況。四是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fā)展情況。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比較廣泛教育資料的背景下所開展自主的、開放的、探究式的學習活動。學校應從實際出發(fā),充分利用學校圖書館、實驗室、計算機網絡以及具有專長的教師等校內現有教育資源。同時,要積極爭取社會各界的支持,開發(fā)和利用當地教育資源,包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學術團體、專業(yè)技術部門(包括農村衫技術研究與推廣部門)的人力資源和研究資源,為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創(chuàng)造條件。
對研究性學習的評價要強調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方法、手段的多樣性,特別關注學生參與研究性學習活動的過程,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獲得的直接體驗,把對學生的評價與對學生的指導緊密結合起來。要通過評價鼓勵學生發(fā)揮自己的個性特長,施展才能,學會尊重和欣賞他人,激勵學生積極進取,勇于創(chuàng)新。
開展研究性學習要求學生必須走出課堂、走出校門,積極地開展社會調查研究和實踐活動。學校必須加強組織和管理工作,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增強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同時,學校加強與學生家庭、社會相關部門的溝通和聯系,共同負責學生在社會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的安全工作,確保學生的人身安全。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并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研究性學習與社會實踐、社區(qū)服務、勞動技術教育共同構成“綜合實踐活動”,作為必修課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試驗修訂稿)》,幫助學校有效地實施研究性學習,落實課程計劃中的相關要求。
一、設置研究性學習的目的
設置研究性學習的目的在于改變學生以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并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應用于實踐機會,促使他們形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當前,受傳統(tǒng)學科教學目標、內容、時間和教學方式的局限,在學科教學中普遍地實施研究性學習尚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將研究性學習作為一項特別設立的教學活動作為必修課納入《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試驗修訂稿)》,將會逐步推進研究性學習的開展,并從制度上保障這一活動的深化,滿足學生在開放性的現實情境中主動探索研究,獲得親身體驗、培養(yǎng)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需要。
二、研究性學習的目標
研究性學習強調對所學知識、技能的實際運用,注重學習的過程和學生的實踐與體驗。因此,需要注重以下幾項具體目標:
1、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
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通過自主參與類似于科學研究的學習活動,獲得親身體驗,逐步形成善于質疑、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努力求知的積極態(tài)度,產生積極情感,激發(fā)他們探索、創(chuàng)新的欲望。
2、培養(yǎng)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
研究性學習通常圍繞著一個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展開。在學習的過程中,引導和鼓勵學生自主地發(fā)現和提出問題,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資料,調查研究,得出結論并進行成果交流活動,引導學生應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學習和掌握一些科學的研究方法,培養(yǎng)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
3、培養(yǎng)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研究性學習是一個開放的學習過程。在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圍繞研究主題主動收集、加工處理和利用信息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過研究性學習,要幫助學生學會利用多種有效手段、通過多種途徑取得信息,學會整理與歸納信息,學會判斷和識別信息的價值,并恰當的利用信息,來培養(yǎng)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能力。
4、學會分享與合作
合作的意識和能力,是現代人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研究性學習的開展將努力創(chuàng)設有利于人和人溝通與合作的教育環(huán)境,使學生學會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創(chuàng)意及成果,發(fā)展樂于合作的團隊精神。
5、培養(yǎng)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道德 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要認真、踏實的探究,實事求是地獲得結論,尊重他人想法和成果,養(yǎng)成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和不斷追求的進取精神,磨練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
6、培養(yǎng)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實踐調查研究,學生要深入了解科學對于自然、社會與人類的意義與價值,學會關心國家和社會的進步,學會關注人類與環(huán)境和諧發(fā)展,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三、研究性學習的特點
(一)開放性。研究性學習的內容不是特定的知識體系,而是來源于學生的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立足于研究、解決學生關注的一些社會問題或其他問題,涉及的范圍很廣泛。它可能是某學科的,也可能是多學科綜合、交叉的;可能偏重于實踐方面,也可能偏重于理論研究方面。
在同一主題下,由于個人興趣、經驗和研究活動的需要不同,研究視角的確定、研究目標的定位、切入口的選擇、研究過程的設計、研究方法、手段的運用以及結果的表達等可以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靈活性,為學習者、指導者發(fā)揮個性特長和才能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從而形成了一個開放的學習過程。
(二)探究性。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學習的內容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確定研究課題;學習的方式不是被動地記憶,理解教師傳授的知識,而是敏銳地發(fā)現問題,主動地提出問題,積極地尋求解決問題方法,探求結論的自主學習的過程。因此,研究性學習的課題,不宜由教師指定某個材料讓學生理解、記憶,而應引導、歸納、提出一些需要學習、探究的問題。
(三)實踐性。研究性學習強調理論與社會、科學和生活實際的聯系,特別關注環(huán)境問題、現代科技對當代生活的影響以及與社會發(fā)展密切相關的重大問題。
四、研究性學習內容的選擇和設計
(一)因地制宜,發(fā)掘資源。選擇研究性學習的內容,要注意把對文獻資料的利用和對現實生活中“活”資料的利用結合起來。要引導學生充分關注當地自然環(huán)境,人文環(huán)境以及現實的生活環(huán)境,從中發(fā)現需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把學生身邊的事作為研究性學習的內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學校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可行性,有利于培養(yǎng)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以及社會責任感,有利于學生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保持較強的探索動機和創(chuàng)造欲望。
(二)重視資料積累,提供共享機會。學習內容的開放性為學生的主動探究、自主參與和師生合作探求新知識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師生在研究性學習中所獲取的信息、采用的方法策略、得到的體驗和取得的成果,對于本人和他人,以及以后的各屆學生,都具有寶貴的啟示、借鑒作用。
(三)適應差異,發(fā)揮優(yōu)勢。不同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在內容和方法上是有層次差異和類型區(qū)別的,因而在學習目標的確定上可以各有側重,在內容選擇上可以各有特點。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具體條件,自主選擇研究課題留有足夠的余地。
五、研究性學習的實施
(一)研究性學習的實施類型
依據研究內容的不同,研究性學習的實施主要可以區(qū)分兩大類:課題研究類和項目(活動設計類)。
課題研究以認識和解決某一問題主要目的,具體包括調查研究、實驗研究、文獻研究等類型。
項目(活動)設計以解決一個比較復雜的操作問題為主要目的,一般包括社會性活動的設計和科技類項目的設計兩種類型。前者如一次環(huán)境保護活動的規(guī)劃,后者如某一設備、設施的制作、建設或改造的設計等。
一項專題的研究性學習活動,可以屬于一種類型,也可以包括多種研究類型。綜合性較強的專題,往往涉及多方面的研究內容,需要運用多種研究方法和手段,更需要參加者之間的工協作。
研究性學習的組織形式主要有三種類型:小組合作研究、個人獨立研究、個人研究與全班集體討論相結合。
小組合作研究是經常采用的組織形式,學生一般由3-6人組成課題組,聘請有一定專長的成人(如本校教師、校外人士等)為指導教師。研究過程中,課題組成員各有獨立的任務,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展所長,協作互補。
個人獨立研究可以采用“開放式長作業(yè)”形式,即先由教師向全班學生布置研究性學習任務,可以提出一個綜合性的研究專題,也可以不確定范圍,由每個學生自定具體題目,并各自相對獨立地開展研究活動,用幾個月到半年時間完成研究性學習作業(yè)。
采用個人研究與全班集體討論相結合的形式,全班同學需要圍繞同一個研究主題,各自搜集資料、開展探究活動、取得結論或形成觀點。再通過全班集體討論或辯論,分享初步的研究成果,由此推動同學們在各自原有基礎上深化研究,之后或進入第二輪研討,或就此完成各自的論文。(二)研究性學習實施的一般程序
研究性學習的實施一般可分為三個階段:進入問題情境階段、實踐體驗階段和表達交流階段。在學習進行過程中這三個階段并不是截然分開的,而是相互交叉和交互推進的。
進入問題情境階段
本階段要求學生自己調查、觀訪(也可有組織的)采訪等。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識的鋪墊,調動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然后經過討論,提出核心問題,誘發(fā)學生探究的動機。在此基礎上確定研究中研究題目。
同時,教師應幫助學生通過搜集相關資料,了解有關研究題目的知識水平,該題目中隱含的爭議性的問題,使學生從多個角度認識、分析問題。在此基礎上,學生可以建立研究小組,共同討論確定具體的研究方案,包括確定合適的研究方法、如何收集可能獲得的信息、準備調查研究所要求的技能、可能采取的行動和可能得到的結果。在此過程中,學生要反思所確定的研究問題是否合適,是否需要改變問題。實踐體驗階段
在確定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以后,學生要進入具體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實踐、體驗,形成一定的觀念、態(tài)度,掌握一定的方法。
本階段,實踐、體驗的內容包括:
(1)搜集和分析信息資料。學生應了解和學習收集資料的方法,掌握訪談、上網、查閱書刊雜志、問卷等獲取資料的方式,并選擇有效方式獲取所需要的信息資料,要學會判斷信息資料的真?zhèn)?、?yōu)劣,識別對本課題研究具有重要關聯的有價值的資料,淘汰邊緣資料;學會有條理、有邏輯地整理與歸納資料,發(fā)現信息資料間的關聯和趨勢。最后綜合整理信息進行判斷,得出相應的結論。這時要反思所得結論是否充分地回答了要研究的問題,是否有必要采取其他方法獲取證據以支持所得結論。
(2)調查研究。學生應根據個人或小組集體設計的研究方案,按照確定的研究方法,選擇合適的地方進行調查,獲取調查結果,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應如實記載調查中所獲得的基本信息,形成記錄實踐過程的文字、音像、制作等多種形式的“作品”,同時要學會從各種調研結果、實驗、信息資料中歸納出解決問題的重要思路或觀點,并反思對是否獲得足以支持研究結論證據,是否還存在其他解釋的可能。
(3)初步的交流。學生通過收集資料、調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組內或個人之間充分交流,學會認識客觀事物,認真對待他人意見和建議,正確地認識自我,并逐步豐富個人的研究成果,培養(yǎng)科學精神與科學態(tài)度。
表達和交流階段
在這一階段,學生要將取得的收獲進行歸納整理、總結提煉,形成書面材料和口頭報告材料。成果的表達方式要提倡多樣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寫實驗報告、調查報告以外,還可以采取開辯論會、研討會、搞展板、出墻報、編刊物(包括電子刊物)等方式,同時還應要求學生以口頭報告的方式發(fā)表,或通過指導老師主持的答辯。
學生通過交流、研討與同學們分享成果,這是研究性學習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在交流、研討中,學生要學會欣賞和發(fā)現他人的優(yōu)點,學會理解和寬容,學會客觀地分析和辯證地思考,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辯。
(三)研究性學習實施中的教師指導
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拭試體作用,同時,也重視老師指導作用。左右研究性學習實施過程中草藥,教師應把學生作為學習探究和解決問題主體,并注意轉變自己的指導方式。
在研究性學習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開展研究活動時遇到的困難以及他們的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教師應成為學生研究信息交匯的樞紐,成為交流的組織者和建議者。在這一過程中要注意觀察每一個學生在品德、能力、個性方面的發(fā)展,給予適時的鼓勵和指導,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并進一步提高學習積極性。教師的指導切忌將學生的研究引向已有的結論,而是提供信息、啟發(fā)思路、補充知識、介紹方法和線索,引導學生質疑、探究和創(chuàng)新。
六、研究性學生的評價
評價研究性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評價的內容與方式必須充分關注學習態(tài)度,重視學習過程與方法,重視交流與合作,重視動手實踐。
(一)研究性學習評價的一般原則
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習的過程,強調對知識技能的應用,強調學生親身參與探索性實踐活動并獲得感悟和體驗,強調學生的全員參與。因此,要采用形成性評價的方式,重視對過程的評價和在過程中的評價,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評價和自我改進,使評價成為學生學會實踐和反思、發(fā)現自我、欣賞別人的過程;同時,要強調評價的激勵性,鼓勵學生發(fā)揮自己的個性特長,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勵廣大學生積極進取、勇于創(chuàng)新的氛圍。
(二)研究性學習評價的特點
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者可以是教師或教師小組,可以是學生或學生小組,可以是家長,也可以是與開展項目內容相關的企業(yè)、社區(qū)或有關部門等等。
評價內容的豐富性和靈活性。研究性學習評價的內容通常涉及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參與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態(tài)度。是否主動提出研究和工作設想、建議,能否與他人合作,采納他人的意見等。
二是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所獲得的體驗情況。這主要通過學生的自我陳述以及小組討論記錄、活動開展過程的記錄等來反映,也可通過行為表現和學習的結果反映出來。
三是學習和研究的方法、技能掌握情況。要對學生在研究性學習活動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掌握和運用有關方法、技能的水平進行評價,如查閱和篩選資料,對資料歸類和統(tǒng)計分析,使用新技術,對研究結果的表達與交流等。
四是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fā)展情況。要考察學生在一項研究活動中從發(fā)現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到解決問題的全過程所顯示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也要通過活動前后的比較和幾次活動的比較來評價其發(fā)展狀態(tài)。
五是學生的學習結果。研究性學習結果的形式多樣,它可以是研究論文、一份調查報告、一件模型、一塊展板、一場主題演講、一次口頭報告、一本研究筆記,也可以是一項活動設計的方案。教師需要靈活掌握評價標準。
評價手段、方法的多樣性。研究性學習的評價可以采取教師評價與學生的自評、互評相結合,對小組的評價與對組內個人的評價相結合,對局面材料的評價與對學生口頭報告、活動、展示的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以定性評價為主等做法。
(三)研究性學習評價的實施
評價要貫穿研究性學生的全過程。操作時可重點從三個環(huán)節(jié),即開題評價、中期評價和結題評價著手。
開題評價要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提出解決問題設想的意識和能力,促使學生以積極的態(tài)度進入解決問題過程中。
中期評價主要是檢查研究計劃的實施情況,研究中資料積累情況,以及研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困難和解決問題、克服困難的情況等。對評價結果要及時反饋,對于在研究中學生自己難以解決的問題,要通過教師指點、學生小組內部討論、學生小組間交流、尋求校外幫助等方式予以解決。
結題評價主要對學生參與研究性學習全過程的情況、體驗情況、資料積累情況、結題情況、研究結果及成果展示方式等進行評價。
篇九 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3000字范文
按照自主學習理論之父霍勒克的定義,自主學習能力就是“管理自己學習的能力”。從外語學習的角度來講,自主學習可以使一個學生在課堂學習時間有限的情況下提高外語能力,直至掌握這門外語。大學生擁有較多的業(yè)余時間,可利用的課外資源也比較豐富;他們擁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和自我管理能力,學習目標和職業(yè)目標也更加明確,所以他們有充分的自主學習的條件。而大學英語又是一門重要課程,大學生不僅面臨四、六級考試的壓力,還要應對社會對他們的英語能力日益增強的要求。在這種形勢下,英語自主學習不僅是必要的,也是切實可行的。根據國內外自主學習的相關理論和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現狀,培養(yǎng)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可從下列幾個方面做起。
1 培養(yǎng)自知,樹立自信
自知包括對自己的學習愿望、目的、觀念、風格等的認識。研究者本森和沃勒提出,“一項學習活動的成功在某種程度上是以學習者對世界、尤其是對該學習活動的態(tài)度,自我感覺,學習欲望為條件的”。所以,教師應首先幫助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觀,鼓勵他們樹立正確的態(tài)度,形成主動學習的愿望。只有擁有主動的態(tài)度,學習者才有可能在他的學習過程中扮演積極的角色,產生獨立的想法,并利用各種學習機會,而不是僅僅對老師的教學刺激做出反應。此外,強烈而積極的動機是對外語產生興趣、進而要努力學會這門語言的重要條件,動機能在困難的時候使學習者產生堅韌不拔的信念,而堅持常常能克服能力和環(huán)境所帶來的局限, 所以, 動機培養(yǎng)也很重要。教師還應幫助學生樹立自尊、自信。要讓他們相信自身的努力對學英語至關重要,而自己有決心付出努力;不論自己的英語基礎是好是壞, 都有能力管理好自己的學習。自尊和自信可以產生責任感和獨立感,促使學習者為自己的學習承擔責任和后果。自尊和自信也是建立在清楚的自我認知上的,明白自己的認知特點是理性還是感性,場依賴型還是場獨立型,視覺型還是聽覺型等,學生就不會盲從和模仿別人,而能有針對性地選擇適用于自身特點的學習材料和學習方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 確立目標,制定計劃
目標在個體的學習過程中起參照點的作用,個體正是在既定學習目標的引導下,不斷調控著自己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策略。因此,目標被看成是自主學習的核心構成成分。但徐錦芬等人的研究發(fā)現,很多大學生雖然認為英語學習很重要,但他們除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預習、復習課文等之外,并無學習英語的計劃,即使有,時間的安排也相當隨意,往往不能達到預期目標。鑒于這種情況,教師應擔當起幫助者和監(jiān)督者的角色,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英語基礎、能力水平、個人興趣、專業(yè)特點和未來發(fā)展的需要制定學習目標。告訴他們不要制定諸如“我要盡量爭取過四級”這樣模糊的目標, 要制定多項小的、具體的短期目
標,因為近期目標的實現能夠使學生更快地看到自己某些能力的增長,對他們的意志控制要求也更低,而一個目標的成功實現往往會促進新目標的確定和實現。計劃中的學習時間安排非常重要。根據調查結果,很多學生不是自覺地利用自習時間或業(yè)余時間安排學習活動,有70% 被調查的學生自稱對這些時間抓得不緊,其他類似的調查也表明學生在學習時間的自我安排和管理上不盡如人意。毫無疑問,在使用有效策略的情況下,要獲得較高的英語能力,就得在環(huán)境許可的條件下盡可能多地接觸英語。自主學習研究者齊莫曼建議讓學生確立有規(guī)律的學習時段,使自己在每天預定的時間內學習成為一種習慣。他認為教會學生有效地管理和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也是自主學習教學中需要確立的一個重要目標。這種教學一般包括如下步驟:與學生討論時間的運用;讓學生在某個時間段內記錄下自己的時間運用,認識到自己是如何利用時間的;制定個人時間表,確定可以自主使用的時間;讓學生估計完成自主學習活動所需要的時間,并相應地填入時間表;本段結束后檢查計劃的完成情況和學習效果。
3 學習并運用學習策略
目標制定出來之后, 就要付諸實踐, 采用適合自己認知特點和學習風格的方法和策略非常重要,正如研究者坎迪所說:“如何學和學什么是密切相關的——一個學習者所采取的總體方法將極大地影響他的學習結果”。那么,我們的學生策略使用情況如何呢?徐錦芬等對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的調查顯示,許多學生不知道什么是學習策略;而根據王靜等對自主學習的調查,無論對于英語學習的總策略,還是對于各單項技能如詞匯學習、閱讀學習等的策略使用,受試學生絕大多數在“有時使用”的范疇以下,表明我們的學生學習策略使用頻率很低。這種情況與我國英語教學一貫重知識傳授,輕技能培養(yǎng)有關,所以,對學生進行明確的策略培訓是十分必要的。
根據的策略研究者科恩的觀點,“提高學習者策略意識的最有效的方法是教師把以策略為基礎的教學作為外語課程的一部分傳授給學生”,“明確地教給他們如何應用語言學習和使用策略”,也就是讓學生學會如何學外語。研究者查莫特和盧賓提出了策略培訓的做法: 發(fā)現并討論學習者已經使用的策略;呈現新的策略;示范新策略;解釋為什么、在什么時候使用這些策略;用真實的任務練習策略使用、驗證其效果。因此, 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對英語學習中的強項和弱項進行自我診斷;讓他們對自己熟悉的策略和新習得的策略進行比較、試驗; 讓他們自己決定以什么策略完成一項學習任務;給他們機會嘗試將以往的成功策略用于新的學習情景。這些對學生更多地控制自己的學習大有益處。策略滲透在英語課堂上長期進行,針對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隨時給學生介紹相關策略,并指導和監(jiān)督他們使用,同時對個別學生進行個別指導。需要注意的是, 策略培訓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有自覺的意識使用策略,知道在何時使用何種策略, 而不是以傳授具體的策略為重點, 因為它們可能難以窮盡。
4 適時反思、評價和調節(jié)
我們許多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沒有自我反思、評價這一環(huán)節(jié),他們只是被動地跟著教師的教學程序走, 被動地接受教師的監(jiān)督和檢查,而從未把自己當作自己學習的觀察者,監(jiān)督者, 評判者和操縱者, 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幫助他們培養(yǎng)這種能力。反思首先涉及自我判斷的過程,包括自我評價和歸因分析。自我評價指對學習結果是否與預期的目標一致以及對學習結果的重要性的評判,歸因分析是指對造成既定學習結果的原因進行分析,如較差的學習成績是因為能力有限還是因為努力不夠造成的,等等。評價可從學習的質量、數量、速度等幾個方面進行,研究者們大都認為學生用書面形式進行反思會受益很多,比如寫學習日記,階段總結,自我報告等,教師只需幫助他們弄清楚用哪些標準來評價自己的學習。
自主學習本質上是一種自我調節(jié)的學習,亦即個體主動選擇、調節(jié)、控制自己的學習的過程,對英語學習而言,指“學習者不停地根據系統(tǒng)內外因素的變化來調整觀念和方法,使各因素之間的關系處于協調狀態(tài),使學習英語的潛在能力全部發(fā)揮出來”。語言學習系統(tǒng)是開放的,動態(tài)的,在不同的時期,學習的重
點和難點是不一樣的,學習策略也應隨情況的變化而變化,所以,“調控”是策略系統(tǒng)良好運作,取得良好學習效果的關鍵。在學生不能做到適時、自覺進行策略調整時,教師可加以提醒、點撥,或親自進行調控,隨后逐漸放手,只對學生的自我調節(jié)進行監(jiān)督, 作出鼓勵性、形成性評價即可。
5 結語
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是現代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也是我國當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目標,“教學模式改革成功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學生個性化學習方法的形成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我們的培養(yǎng)目標是讓學生能夠在未來的非教學環(huán)境中自主地學習其職業(yè)和生活所需要的外語知識和技能,大學階段的自主能力培養(yǎng)很重要,應從激發(fā)學生自知、指導他們制定學習計劃、進行策略培訓、發(fā)展元認知調控等幾個基本步驟逐步、全面地發(fā)展。
篇十 高中研究報告
2016年高中研究報告
2016年高中研究報告
課題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目的在于:初步了解吉安市老年人不同的生活狀況;初步了解吉安市敬老院(托老中心)老年人生活現狀;初步掌握國家財政對老年人養(yǎng)老的投入情況;為老年人提供更多不同的養(yǎng)老生活方式建議;喚起在校中學生對老年人這一社會群體的關心。
意義在于:有利于鍛煉我們課題小組成員的社會實踐、分工合作、組織協調等各方面能力;有利于為我市養(yǎng)老問題提供意見和建議; 有利于喚起我校中學生對老年人的更大關注。
課題類型 :調查研究
課題預期成果:初步了解吉安市老年人不同的生活狀況;初步了解吉安市敬老院(托老中心)老年人生活現狀;初步掌握國家財政對老年人養(yǎng)老的投入情況;為老年人提供更多不同的養(yǎng)老生活方式建議;喚起在校中學生對老年人這一社會群體的關心;為我市養(yǎng)老問題提供意見和建議;喚起我校中學生對老年人的更大關注。
課題成果表達形式 調研報告 收獲與體會 (簡述)初步了解了吉安市老年人不同的生活狀況、吉安市敬老院(托老中心)老年人生活現狀、國家財政對老年人養(yǎng)老的投入情況;喚起了在校中學生對老年人這一社會群體的關心;鍛煉了我們課題小組成員的社會實踐、分工合作、組織協調等各方面能力。
論文(報告)標題: 吉安市老年人養(yǎng)老生活調研報告
論文(報告)摘要: 老年人選擇的養(yǎng)老方式有什么不同嗎?晚輩對老年人的關心是否有些不夠呢?國家應不應該加大養(yǎng)老投入呢?養(yǎng)老院等福利機構是怎樣運行的呢?除了養(yǎng)老院,還有什么好的方式可以供老年人安度晚年呢?一系列問題困擾了我們,出于對社會養(yǎng)老機構養(yǎng)老現狀的關心,我們開始了此次課題活動。
通過實地調查、問卷調查,我們小組深入社會養(yǎng)老這一課題,獲取了一些離我們最近的真實的老年人養(yǎng)老信息,發(fā)現了一些養(yǎng)老生活中存在的急需解決的問題,給出了一些屬于我們自己角度的深刻評論與建議。
2016年高中研究報告
一、 研究背景:
平時我們都經常喝酸奶,都是在超市或小賣部買的,后來發(fā)現網上其實有家制酸奶的方法,心里很想自己做,但是由于種種原因一直擱置著。
現在學農的時候能提供1個機會我們自己做酸奶,既能鍛煉動手能力。又能積累一門手藝,感覺非常高興,就參與了這項活動。
實驗中需要控制變量,我們想了很久,奶源是1個很重要的'問題,奶質和形態(tài)都能影響酸奶的味道,所以我們選擇了控制奶源變量的酸奶制作研究性學習,探究選取哪1種奶源才會使自制酸奶口感更好。
二、 活動目標
近幾年,發(fā)生了用皮鞋制酸奶的事件,讓整個社會陷入了誠信危機。對于青少年,奶制品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面對酸奶的事件,我們產生了恐懼與擔憂。所以我們想通過自己制作酸奶,感受酸奶生產的過程,同時體會制作每種品牌酸奶的成本高低與口感來源。
我們對于酸奶成品的期待并不高,希望結果制作出來的酸奶,能在凝固中傳遞出當代酸奶的香氣與奶味。
三、 活動實施的具體過程:
一、 分組分工,選取實驗材料,制定活動方案。
二、 材料
1、發(fā)酵用的原料
伊利純牛奶、伊利高鈣低脂純牛奶、香滿樓鮮牛奶、伊利高蛋白脫脂高鈣奶粉、雀巢全脂奶粉、家用酸奶發(fā)酵劑。
2、工具及儀器
rc-h2日創(chuàng)酸奶機(五個反應杯)、標簽紙數張、量筒、電子天平、稱量紙等。
三、 實驗原理:
在42℃恒溫環(huán)境下7小時,乳糖在乳糖酶的作用下,首先將乳糖分解為2分子單糖,進1步在乳酸菌的作用下生成乳酸;乳酸使奶中酪蛋白膠粒中的膠體磷酸鈣轉變成可溶性磷酸鈣,從而使酪蛋白膠粒的穩(wěn)定性下降,并在ph4.6 -4 .7時,酪蛋白發(fā)生凝集沉淀,形成酸奶。
四、 實驗的設計
杯①用100ml香滿樓鮮牛奶,倒入100ml反應杯,加入0.1g家用酸奶發(fā)酵劑,攪拌均勻。
杯②用14g雀巢全脂奶粉,加水到100ml,加入0.1g家用酸奶發(fā)酵劑,攪拌均勻。
杯③用14g伊利高蛋白脫脂奶粉,加水到100ml,加入0.1g發(fā)酵劑,攪拌均勻。
杯④用100ml伊利純牛奶,加入0.1g家用酸奶發(fā)酵劑,攪拌均勻。
杯⑤用100ml伊利高鈣低脂純牛奶,加入0.1g家用酸奶發(fā)酵劑,攪拌均勻。
經發(fā)酵后品嘗5杯酸奶的味道,比較5杯酸奶的酸度、顏色、香味、狀態(tài)、口感的不同。
實驗步驟:
1、煮開水,并將5個玻璃杯、5個蓋子、量筒、燒杯清洗干凈并消毒;
2、杯①:加入100ml香滿樓鮮牛奶;
杯②:加入14g雀巢全脂奶粉,加水到100ml,攪拌均勻;
杯③:加入14g伊利高蛋白脫脂奶粉,加水到100ml,攪拌均勻;
杯④:加入100ml伊利純牛奶;
杯⑤:加入100ml伊利高鈣低脂純牛奶;
3、待奶粉冷卻到室溫,5個玻璃杯各加入0.1g家用酸奶發(fā)酵劑;
4、酸奶機恒溫42℃發(fā)酵7小時;
5、品嘗并比較各酸奶的味道;
6、分享和總結。
四、 結果與評價
發(fā)酵時間 1:45-9:00 發(fā)酵溫度42℃
序號
酸度(最酸為5)
顏色(最白為5)
香味
狀態(tài)(最凝固為5)
口感
總評(滿分5分)
1
2
4
很香
2
酸與微奶味,稍滑
4
2
1
3
很香
1
酸,微粘
1
3
3
5
很香
4
正常酸味帶奶味,滑
5
4
4
1
很香
3
較酸,稍粗糙
3
5
5
2
很香
5
很酸,有奶味,較粗糙
2
酸奶的做法大同小異,而根據我們的探究。用不同奶源做出來的酸奶的味道會有較大的差異。由此實驗我們得出,用鮮牛奶做奶源做出的酸奶酸度適中,顏色呈乳白色,香味濃郁,凝固程度較好,口感較滑,總體來說是最好的,只是鮮奶做的酸奶保質期較短,制作后需盡快食用。若在發(fā)酵前在酸奶中加入少量白糖,味道更佳。
五、 學生收獲(可附學生作品):
我們很開心能參與這次的酸奶制作學習研究性活動,學會了做酸奶。
在收集資料和制表的過程中,學習了如何集中和揀選有用的信息幫助我們的制作,同時懂得了如何做研究性報告。
在制作酸奶的過程中,與同學更加友好地相處,親近了我們的距離,學會了分工合作,不怕麻煩,耐心等待。
在進1步完成研究性報告的過程中,我們學會了珍惜這次的機會,希望往后能夠多點參與像是這樣的研究性活動。
六、 指導教師的認識和體會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食物更加能吸引學生,所以學生對酸奶制作具有濃厚的興趣,進行研究性學習的主動性得到有效的激發(fā)。但面對需要利用課余時間完成,對學生來說又是項“艱難”的選擇,但也同時考驗著學生的毅力和耐性,對學生提高科學研究的素養(yǎng)有巨大的幫助。
學生在完成該項研究性學習活動中經歷了分工、設計活動方案、動手完成制作過程、品嘗評價等,學生能夠共同商議解決難題,并能夠從不同的提議聲中迸發(fā)新的想法。
在老師的指導下順利完成了活動方案的設計、評價以及活動報告,效果優(yōu)異。
教師在指導過程中要起到組織、指導和參與的作用,減少學生面對活動開展的盲目和迷惑感受。在活動開始的時候,學生因對環(huán)境的陌生、知識和技術的缺乏感到迷惑,老師需要做好活動開展前的準備工作以及指導的工作,讓學生盡快投入到活動中。